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误区一]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在的反映,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解析]反映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对事物的认识,它属于意识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  相似文献   

2.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合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各部分属性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除新生的婴儿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外,纯粹孤立的感觉实际上是少有的。感觉和知觉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两者统合在一起,称为感知。  相似文献   

3.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分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中,是贯穿小学教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然而,不少学生常在计算上出问题。经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失真。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  相似文献   

4.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却常在计算上出问题,有些人把这些错误归咎为学生的粗心、马虎。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感知不准确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  相似文献   

5.
假象与错觉     
假象与错觉,人们往往把假象理解为虚假,而虚假与错觉似乎又是半斤五两,于是人们常常把假象与错觉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分别属于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的范畴。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没有客观根据的,是不真实的。错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而假象不是虚假,它是由事物本质决定并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  相似文献   

6.
袁文英 《考试周刊》2007,(36):89-90
生活是数学教学中的最基本实践、最实实在在的东西,应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享受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丁飞燕 《宁夏教育》2008,(12):56-56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特强,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它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有经验的邮递员遇到一封地址姓名有错字、别字甚至漏字的信件,仍能投递到收件人手里。而电脑遇到地址姓名有错字、别字、漏字的信件,就一筹莫展,无法分拣。造成电脑感知与人脑感知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填平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鸿沟?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人脑感知的特性。笔者认为人脑的感知具有全息心理特性。人脑感知的全息心理特性是造成人脑感知与电脑感知差异的基本原因。所谓人脑感知的全息心理特性,就是指人的感知不仅反映出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多种属性的整体关系.而且,同时反映出感知者的全部心理状况。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运用感官去触及,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在视官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放到听官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可见,运用感官教和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在音乐听觉各项内容的训练中,感知、记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人和周围环境发生关系时,首先发生的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就是感知;感知的东西通过大脑加以保持,必要时能够复现出来,这就是记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自然课教法一议郭俐君一、实物观察法低年级自然教材编排以周围常见事物为主要内容。为此,要让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去感知自然界的客观事物,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如《叶子》一课,就可要求学生收集本地区仅有的树种叶片,制作成简单标本,观察对比叶片的差异。学生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教媒体正在走向课堂。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来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课题。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作了以下尝试:一、激发训练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强,而电教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
视觉形象感就是凭借自己日常生活中视觉感官所接受。积累的感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文字符号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展现在“眼前”,从而获得一种身处其境的切实感受。视觉形象感是一种非直观的内心视象。 视觉形象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合理地运用,会使你的口语表达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视觉形象感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性,而高层次的口语表达又要求视觉形象感的完美与丰富,所以,视觉形象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视觉形象感的形成依据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视觉感官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积累的感知,一是联想和想象。因此,感受力与想象…  相似文献   

15.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小学生好奇心特强,而电教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我在教《望…  相似文献   

17.
浅谈大学物理中的概念教学田松江关键词:概念感知先入观念提出定义发展人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的接触,从对客观事物特殊性的认识,发展到对客观事物普遍性的了解,形成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阶...  相似文献   

18.
论具体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正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作为概念反映的对象,其本身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就是事物的类和事物的整体。任一客观事物,既是一个类或类中的一个分子,又是一个整体,类与整体,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形式。所谓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那些事物的集合。我们常说,物以类聚,指的就是事物以类的形式而存在。正如黑格尔所阐述的:“我们所讲的自然界中的类,那是普遍的东西。狗是动物,动物就是狗的类,狗的实质,狗本身就是动物。”①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客观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再现表象江西省都昌县大树中心小学罗延龄“表象”是在人的记忆中所保留下来的过去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印象,它是人的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形式。“表象”是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它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靠近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  相似文献   

20.
谈谈作文训练中对感知力的培养东城区教科研中心小学教研室范仲华叶圣陶先生说:“文章的内容就是人的认识和经验”。也就是说,作文不是对所见事物的被动反映,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经验记录,而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动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即客观事物的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