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译论中翻译标准的核心问题是“信”或“忠实”,都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强调译作/译者对原文/作者的绝对忠实,显出较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角度关注翻译,探讨翻译标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歧视,提出了另类的女性主义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3.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翻译忠实问题一直是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就“忠实”引发的争论似乎也未曾停止。在传统译论中,“忠实”一直被视为翻译的唯一标准。那到底“忠实”是不是翻译的唯一标准?译作是否一定要忠实原作呢?本文作者从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翻译学派对翻译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两方面来论证传统译论中把“忠实”作为翻译的唯一标准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研究翻译的本质入手,认为“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译者的工作是“一仆侍二主”,翻译不仅要忠于原文(包括忠于原文的内容、形式、风格、效果等各个方面),还要忠于译文读者。但由于原语和目标语之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绝对的面面俱到的“忠实”是做不到的,译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这就取决于翻译目的了。“忠实”与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就如同马列主义一般原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具体国情之间的关系,在翻译实践中,它们相互结合,译者何去何从的问题,译文的衡量尺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忠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国生  马大森 《文教资料》2005,(36):102-104
导致硬译、死译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译者对翻译忠实的片面的理解,忠实的翻译不应是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应是用译入语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合格的译者在掌握两种语言的同时必须对其所负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算是做到了翻译的忠实.  相似文献   

7.
"雅化"是传统翻译理论"忠实"观的体现和发展,是翻译伦理约束下的必然选择.其中,居于规范的伦理模式要求译者"忠实"于读者的期待,而服务的伦理规范要求译者忠实于翻译的发起者.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忠实可分为源语文本派忠实、源语语境派忠实和译者认知派忠实。文章揭示了这三种忠实其实都只是忠实的一个方面而已,对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应有不同的理解。三种忠实标准的兼容并蓄,以及翻译中忠实和叛逆的辩证统一,或许才能还忠实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现象一直是译者的困扰。实际上,“忠实”与“叛逆”并非僵硬的二元对立,在众多的传统或现代的翻译标准前,将“忠实”与“叛逆”有机地融合于文学翻译实践中才是译者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文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