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把握 《雷雨》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教参附录了多篇解读《雷雨》的文章,有《作家本人谈《雷雨》》(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吴建波《伪善者周朴园》,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等。  相似文献   

2.
从选入课本开始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雨》的教学解读发生了从单元到多元的变化,语文训练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泛,这是一种进步,也是语文课程时代性的体现。2017年,统编版语文教材将《雷雨》纳入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单元)第7课,可见《雷雨》将继续充当戏剧类文本教学的重要角色,语文课程要继续重视对它的教与学。但是到目前为止,《雷雨》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舞台艺术,戏剧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戏剧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雷雨(节选)》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的内容,且《雷雨》本身属于话剧,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一篇文章开展戏剧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科学制定戏剧教学目标1.制定知识目标开展语文教学的关键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戏剧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需根据戏剧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教学知识目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四《雷雨(节选)》教学时,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针对《雷雨》剧本本身的特点和高二学年语文的任务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三条目标:1.具有生命力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2.戏剧台词的理解和诵读。3.利用冲突认识人物性格。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提前阅读《雷雨》全剧。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和京剧《红灯记》之《痛说革命家史》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韩军老师的公开课《雷雨》(《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年第4期》)与众不同,切入角度新颖,以"周"字贯穿教学,梳理情节,阐述人物,描绘命运,概括主旨,终抵"神秘"。加上韩军老师个人独特的学养、卓越的朗诵以及熟练的课堂言语,确实让我们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雷雨"盛宴。然而,正如韩老师的《背影》一样,《雷雨》这一课也在语文界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也正像2015年《中学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人们对《雷雨》的研究都是着重于从社会悲剧性方面。中职语文在解读《雷雨》时,对超出社会意识形态的部分却只是淡化和回避,以至于把人物固定化,将周朴园定义为一个资本家。本文从人性和人生定位的角度对大文本《雷雨》进行新的解读,引领中学生在通过几个问题来从课文《雷雨》中体会到人性,对周朴园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教师说,《雷雨》读不完;学生说,《雷雨》读不透。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节选了曹禺的《雷雨》,成了本单元教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短文共八段话,第1~3段讲“雷雨前”的景象,第4、5段讲“雷雨中”的景象,第7、8段讲“雷雨后”的景象。第一幅图与第4、5段相对应,第二幅图与第7、8段相对应。雷雨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很少对它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将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指导学生学习怎样用恰当的词句来说明事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本课应着重…  相似文献   

9.
李兆民 《考试周刊》2013,(12):26-27
文章认为,面对语文基础比较薄弱、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中职生,教学《雷雨》(节选)一文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戏剧,重点理解剧情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雷雨》的出现对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雷雨》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国戏剧文化与世界戏剧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高度。本文主要从《雷雨》中戏剧性的情节、《雷雨》的悲剧色彩、代表人物性格分析三个方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背景】《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从它开始,我们将开始赏析现代戏剧、古典戏曲。而《雷雨》又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所以,如何处理这篇选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曹禺先生的四幕悲剧《雷雨》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保留篇目。《雷雨》中的人名也很有趣,这里试作简单分析。 先看侍萍这个人物的姓。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18页注释①中是"梅侍萍",课文正文中是"鲁侍萍"。侍萍到底是姓"梅"还是姓"鲁"呢?我们的看法是侍萍姓"梅",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练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相似文献   

14.
一《雷雨》和《日出》这两部作品有如下一些相同点: 其一,《雷雨》和《日出》的题材都是来自作家极为熟悉的生活。其二,《雷雨》和《日出》都是作家激情和深思交合、融汇、凝聚的结晶。其三,《雷雨》和《日出》都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艺术典型。其四,《雷雨》和《日出》的戏剧冲突都非常尖锐,紧张,有撕肝裂肺的力量。其五,《雷雨》和《日出》的语言,都有口语化、个性化、动作化、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界对《雷雨》的研究臻于成熟、硕果累累,但是高中阶段的《雷雨》教学却并不乐观,尤其是《雷雨》全剧中一些关键性文本在高中教材中的缺席,给《雷雨》教学带来很大困扰乃至缺憾,导致师生在节选文本中得出的有理有据的结论一旦放回到全剧文本就会变成明显的谬误,而且主题探究空间狭窄,悲剧价值无从谈起。笔者认为,《雷雨》节选原则应定位为悲剧价值的最佳体现,即对命运主题、悲悯情怀的张扬。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雷雨(节选)》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的问题,认为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对话剧《雷雨》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尝试,充分利用辩论与表演等课堂教学艺术,展现话剧的魅力,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雷雨》实录,谈三方面的启示:教师课堂上的优美姿态——倾听、简洁的课堂语言和简明的教学设计。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简约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一、《雷雨》的内容结构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雷雨》的成功与曹禺先生出色的结构艺术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悲剧的戏剧,悲剧的人生"代表这一悲剧特色的无疑是《雷雨》这部作品.《雷雨》带着它的悲剧色彩走向了世界,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不论戏份儿多少,都能够表现出他们鲜明的个性,性格复杂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