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与"不变"是我国图书馆在转型发展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变"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不变"则是图书馆有意识的继承。在"变"与"不变"中去把握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传媒教育的变与不变,一直是传媒类院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本刊关注重点。业界急缺大量具有新媒体思维和眼界的跨学科融合型人才,学界则面临学科边界、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及知识体系再造等诸多挑战。究竟如何看待业界与学界、理论与实践、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传统教学与变革创新间的关系?本期,《中国传媒科技》"传媒教育论坛"专访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教授,希望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万变与不变的时代这个时代,貌似什么都在变,媒体种类在变,内容在变,传输和接受方式在变,受众结构在变……总之,当每天打开微信和微博的时候,已经是在接受和感知着这些变化,甚至,很多的广告人会怀疑自己是否能跟得上这些变化,是否真的太应接不暇以及无所适从,是不是真的"Outman"了呢?此之为万变。万变的滚滚洪流之下,总有不变,不变的是受众对优质创意和内容的需求。切实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考虑自身媒  相似文献   

4.
正变就是不变世界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变"!这不是什么哲理,而是我们生活的客观描述!敏感的传媒业当然更加如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变化,尤其是新技术的出现,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传媒产业。报纸、电影、广播、电视这些现在所谓"传统媒体",无不是一次次技术革命的"新媒体"产物。现在,信息产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已经无所不在,给传媒业带来形式到内容的变化已成浩浩荡荡之势,毫不夸张地说,颠覆性的传媒新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5.
性息公开     
由于长期让性背负了太多的道德包袱,使得性形态成为中国的"社会黑洞":一方面是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则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天然诱惑。看似漆黑一团却处处刀光剑影,让人爱而远之,畏而想之,左冲右突,进退两难。在这样的性文化背景下,性困惑在弥漫,性问题在蔓延,性犯罪在增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开媒介企图一再试探性话题的底线,而有人认为这是隔靴挠痒,有人则大骂世风日下。12月14日,国家广电总局紧急叫停号称将于2005年元旦播出的"中国第一档深夜电视"《面罩》,同时急令各地增强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管理力度。究竟有多少性信息可以公开?性息公开,究竟是让人变乖还是越学越坏?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个CCTV,CCTV有个《新闻联播》,这两样东西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大,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很难想象,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没有CCTV和《新闻联播》,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更难想象的是,CCTV没有《新闻联播》,又该是什么样的?生活不相信假设.好在,CCTV和《新闻联播》一直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你见或者不见,它们就在那里.每晚7点,打开CCTV,与《新闻联播》面对面,看到熟悉的面孔,听着熟识的声音,没有什么大惊小怪,感觉《新闻联播》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变”才是它的常态,变化则成了意外.它以不变应万变,人间沧海桑田,《新闻联播》自岿然不动.世界在变,新闻在变,CCTV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新闻联播》.三十多年来,中国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媒体牌局被洗了一遍又一遍,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闻语法和新闻语态也被深度颠覆,但是,在万变之中,《新闻联播》依然如故.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世界除了《新闻联播》不变,其他都在变.  相似文献   

7.
<正>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深度报道将真实多元的世界图景呈现给读者,其价值与专业性愈发凸显。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传媒业的组织架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商业模式等都发生前所未有之变革。深度报道既要在众声喧哗中守住不变的核心,即思想之深度;也要顺势而变,创新其叙事话语、表现形式、传播路径,在变与不变中,继续守望时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后人复哀后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国历史在变中保持不变的特点吗?  相似文献   

9.
创办名牌栏目。高扬起电视竞争的旗帜是各电视台的共同道路。创新、变革、改进是一条不断走向精品,走向名牌的道路。但是我们已注意到已有很高声望,拥有一定收视群的部分栏目却在改革中失去了观众,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变与不变存在内在的、深刻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求变求新。或一味地守成不变都是片面的,都是不正确的。 变,变出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刚刚熟悉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社会已开始向"精神经济"时代迈进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则拉起了一条精神和经济之间的无形纽带.当图书从一种近乎神话意义的精神食粮演变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品时,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出版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化变革.尽管几年前就有人对出版业发出过"无书可读"的骇人听闻的抨击,但出版业却在沉默中我行我素,在变革中"提速"不止,以一种令人咋舌的出书速度给精神添加了经济,给经济注入了精神.图书出版的提速,使原本以周期长而著称的图书竟然具有了时效性的特点,这着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同时也引起人们的反思.图书出版的提速是文化市场竞争中的昙花一现,还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是经济效益的增长点,还是出版崩溃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走进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何以立足呢?广播从诞生以来,主要靠收听的伴随性、新闻资讯的快捷性、讲故事和营造氛围的形象性及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制胜,所以广播在做出"改变"的同时也应该坚持自己的"长处".一言以概之,应对新媒体,广播要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保守与开放:简论历史演进中的图书馆精神理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历史演变中考察了图书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变革历程,论述了图书馆在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变与不变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3.
Thomas Friedman说世界是平的。科技已经把世界联系起来,世界变了,国家变了,社会变了,大学变了,大学图书馆变了,图书馆员当然也变了。其实,历史上只有一样事情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变"。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媒介还是报社是媒介 ?电视是媒介还是电视台是媒介 ?到底什么是媒介 ?传统的媒介概念 ,对这些问题没有清楚的界定 ,而当前媒介的不断变革又使媒介的概念更加难以把握。透过纷繁的现象去认识媒介变革的本质与规律 ,在今天特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信息传播时代向传播学界提出的世界课题。媒介是什么 ?媒介变革的本质是什么 ?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来自哪里 ?媒介变革将对现有的三大媒介产生怎样的冲击 ?传统的传播学是否还能适应媒介变革的现实 ?本文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作为媒体更应该求“变”,媒体要反映时代变迁,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媒体的变革已成潮流,湖南卫视变娱乐节目成为时尚,江苏卫视变新闻为新强势,海南卫视主打旅游,安徽卫视从电视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姚军 《新闻战线》2020,(3):40-42
"守正创新"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不变与变的辩证规律。守正是基础、是前提、是保障,解决的是去哪里的问题。创新是动力、是能力、是守正的实现路径,解决的是怎么去的问题。作为全国新闻战线一支重要方面军,行业报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精髓,在"不变与变"中找准新的平衡点,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没有一种感觉比得上回家过年",霎那间,我潸然泪下。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总是踏着皑皑白雪过年。虽然天气很冷,小手冻得通红,可还是盼望过年,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还有父母和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带着童年过春节的记忆,我已经度过了生命中的二十几个春秋。变了的是时间,不变的还是春节回家过年。  相似文献   

18.
顾理平 《传媒观察》2014,(12):49-50
正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媒环境的激烈竞争,曾经风生水起的传统媒体,突然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发展困局。而"报纸消失论"的负面影响,更令党报的发展面临空前的困难。危机面前,是大刀阔斧地创新进取,还是无所作为地观望等待?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毅然选择了前者。他们殚精竭虑谋进图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融合创新,探寻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党报的成功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9.
2014已然结束。站立当下,回溯原点。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传媒江湖波谲云诡,唯一能够握住的不变,似乎就是“变”。《2014之变,中国传媒战地图谱》,六篇文章,六个向度,均指向同一个主题——2014之变。其中,四篇文章,试图通过报业、广电、网络、电影不同领域,共同还原出传媒行业2014的战地烽烟。《2014中国传媒的九个侧影》,则是希望通过重大事件串联,为刚刚离去的2014勾描出一个清晰而富有血肉的面孔。《一种声音:媒体的玩法变了》,则是栾春晖对于新年传媒发展方向的恣肆想象。2015年,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0.
正媒体转型、跨界融合,这是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心心念念的话题。一切来得太快,忽然之间,有电视从业人员开始坦言自己也不看电视了。"连你自己都不看,还怎么指望观众看?"这句大实话让电视人慌乱,收视率已经救不了市场,我们还能做什么?观众消失了,电视还有吗?伴随而来的还有这样一句"危言"——"不变是死,变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找死,兴许能活。"于是突围呐喊四起,腔调态度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