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人技术培训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突击办班;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你讲他记,缺乏沟通;教学内容重理论、轻技能,特别是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性不强等。如何用有效的培训方式为工人提供技术帮助,为企业带来效益,是培训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工人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做为一名工人,从他上岗的第一天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如果他身边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师傅”,那么他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样,他的技术水平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否则,这个问题将一直困…  相似文献   

2.
因被翻飞的小小剪刀理出的各种发型迷住了,在一次作课,十多岁的小郭刚郑重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理发师。这个“理想”和同学们当“科学家”、“航天员”、“学家”的理想比起来,实在太朴实太寒碜了。老师说是“有点没志气”,而同学们一下课就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  相似文献   

3.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然后, 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  相似文献   

4.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有一定…  相似文献   

5.
痛苦和盐     
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痛苦如同这些盐,有一定…  相似文献   

6.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儿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回答:“很清凉。”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  相似文献   

7.
一日走一里     
《小学教学研究》2015,(3):54-55
<正>以前有位老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匠活。他带了个徒弟,可这个徒弟不好好学手艺,学了一半就自以为是地丢下师傅,独自出去揽活挣钱。由于这徒弟手艺太差,什么活都干不精,所以他没干两天就被雇主赶了出来。当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师傅身边时,师傅笑呵呵地问:"知道木匠活什么最重要吗?"徒弟摇摇头。师傅接着说道:"最重要的就是量尺  相似文献   

8.
和儿子朗朗出门时,他时常落在我的后面。他一路上喜欢东张西望。只要他落后了,我就知道一定是又有什么新奇的东西抓住了他的眼睛,粘住了他的脚。这时,我一般不会催促他快点赶路,而是转身来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观察他又注意到了什么,等他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这个门怎么会自己打开呀”、“这些树的下面怎么涂成墙一样的白颜色”、“这个灯为什么会冒火”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我校打铁小组的一位同学,忽然要求退出这个小组.为什么呢?他写的一首打油诗回答了这个问题:“叮噹叮噹,手痛腰酸,衣服烧破,太不合算.”为了教育这个学生,我们把打铁小组带到工厂去,让工人师傅对他们讲为革命打好铁的道理.他们看见老工人抡舞大锤,为支援“农业学大寨”忘我劳动的情景,十分感动.那位写打油诗的同学,经过工人的教育后,成了打铁小组的骨干.  相似文献   

10.
张化兴 《师道》2004,(5):27-27
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德国工人在生产一批书写纸时,不小心调错了配方,生产出了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这个工人因此被解雇了。看到他生活、心情都陷入低谷,这个工人的一位朋友劝解他说:“把问题变换一种思路看看,说不定能从错误中找到某些有用的东西。”一句不经意的话,有如一  相似文献   

11.
颜凌 《青海教育》2006,(9):78-79
[片断一]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请写出这个数?”“半个。”“那半个该怎样写成数呢?”悟空、八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相似文献   

12.
3650个阶梯     
<正>这个地方出了很多有名的石匠,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师傅。那年师傅的石艺厂接了许多活儿,需要很多帮手来完成工作,于是师傅才同意收下他这个看起来资质很差的徒弟。别人几天能学会的技巧,他却要花几个礼拜才能领会,但他没有放弃。他喜欢与石头打交道,因为他从小就被师傅雕刻的精美绝伦的石狮子吸引了,他的理想就是今生要做一个可以与师傅做的石狮子相媲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工人师傅上讲台,革命豪情冲天外。“大老粗”来管教育,历史何曾有记载?t工人师傅上讲台,孔孟之道脚下踩。呕心沥血为革命,培养红色下一代。工人师傅上讲台,四海风云满胸怀。无产阶级掌文权,喜看新人长成材笼工人师傅上讲台@任裕$铜陵市冶金机械总厂!工人~~  相似文献   

14.
物理老师说:“红苹果落地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讲台下有人插话:“青苹果落地是由于爱情引力的作用。”我曾问过爸爸:“爱情是什么?”他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说:“等你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我又用同样的问题询问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却仍然无法得到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我家里有一座“火山”,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就会爆发。当我的学习成绩比较理想时,这座“火山”像是一座“死火山”,不必担心他会爆发。这个时候,我还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和蔼可亲的“火山”。可是当我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死火山”马上会变成令人胆战心惊的“活火山”,对着我爆发。  相似文献   

16.
重提常识     
师傅允诺徒弟说:“好好干,师傅会告诉你打铁这一行的秘诀的。”徒弟已埋头干了些年头,忍不住对师傅说:“师傅您不是要告诉我打铁的秘诀吗?”师傅说:“是啊,你过来。”徒弟赶忙凑过去,只听老头郑重其事地告诉徒弟一个常识———“铁热别摸”。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是:生活中我们已对常识有不浅的漠视,如产品说明书说而不明,雾里看花,亦真亦幻好困惑;我们获得了一张又一张的学位证书,却愈加频繁地陷入对常识的茫然中;我们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却越来越缺乏对外界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判断;专家越来越多,问题却也日渐增加。19世纪…  相似文献   

17.
一次,在讲授《发电机》一课时,我怀着让学生“看得见,学得好”的愿望,带学生到大埔电机厂参观,向工人阶级学习.开始,我认为自己多年从事理化科的教学工作,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一清二楚.谁知当工人师傅打开发电机时,对着那密密麻麻的绕组线路,我却愕住了,觉得错综复杂,眼花缭乱,好些问题都搞不清.工人师傅讲了一遍后,我还是不很理解,但又怕人说你这个老师只会黑板上开机器,因此不敢把问题提出来.这时,工人师傅亲切地问我们还有什么搞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彻底弄懂.但我只是违心地说.“懂了.”就把学生带回学校来.由于自己没有真正弄懂,因此,在教学中还是含含糊糊,未能把教材讲解清楚,教学效果很差.这件事,对我教育很大.在批林批孔中,我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学习了  相似文献   

18.
心中的英雄     
我小时候住在一个大院里,我家对面就是个锅炉房。烧锅炉的师傅姓常,是个年近四十的又黑又壮的汉子。他是个大嗓门,只要他开始烧锅炉,满院的人都能听到他那破锣似的歌喉有调没调地唱样板戏。为他伴奏的,就是锅炉房里“嗡嗡”的鼓风机声和他“咣咣”的填煤声。院里的张大爷找他下棋,就会对里边喊:“别哭啦,看把狼招来!”他咧着大嘴傻笑,谢了顶的秃脑袋被煤灰抹得像花瓜似的。就在锅炉房边上长着一株粗壮的白杨树,高得几乎和它身边的大烟囱差不多。不知什么时候,树的顶尖上搬来了一窝喜鹊,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就开始“喳喳”地叫,吵得院子里人们睡…  相似文献   

19.
5岁的明明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经常一个人手持木棍儿打打杀杀,并且嘴里不停地小声咕哝着,仿佛在和什么人搏斗。身为工人的父母怀疑孩子是不是出了问题,又不知道怎么办,甚至认为孩子的精神有问题,打算带他找医生看看。其实,明明并没有病,只是有了想象伙伴,在心理学上也叫假想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儿童在游戏中会想象自己有一个“伙伴”,并在独自游戏时和这个想象伙伴玩儿,有时候还会给想象伙伴起一个名字,这个伙伴随时在儿童的身边,经常听见孩子在小声的嘟哝着什么,似乎在对谁说话,有的孩子还会给这个并不存在的伙伴留出吃饭睡觉…  相似文献   

20.
名字     
从前,有个弟子名叫“有罪”。师傅收养他的时候,他是个孤儿。小时候,别人叫他“有罪”,他弄不清谁替他起的这么个名字,可他答应得十分爽快。他渐渐地长大了,理解了“罪”的意思,听别人喊了,心里就特别别扭,好像他天生就“有罪”。那“罪”像乌云一般,笼罩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