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道德人格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体现出人格的整体和谐。道德人格的整体性体现为道德行为的整体性和道德环境整体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表现为一种向道德共同体的回归,而道德共同体则为道德人格提供一种价值推力。要实现道德人格与道德共同体共荣互生,必须建立良性的道德环境机制和行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川西平原和川东山区的农民为主要调查对象,笔者在调查了当前落后地区农村道德状况后认为,促进落后地区农村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一种有效推进落后地区农村道德建设的新机制。具体地讲,就是要及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制订一个包括教育培养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管理机制、奖罚机制、考评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激励约束力的道德建设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校既是一种制度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存在,亦是一种制度文化的存在。学校道德教育是在制度文化架构和安排下的制度性活动。学校道德教育的持续、纵深开展和有效推进,有赖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范、支持和保障。学校制度文化与学生道德发展紧密相关。学生道德品质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机的体系,涵盖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认知发展机制、情感激励机制和实践活动机制的作用,并促使三者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推动学生道德发展,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跃升,服务于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经济平衡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有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平衡是自然实现的,无需制度干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不平衡使带有道德色彩的福利经济学与福利经济法律制度受到了世人的青睐,它是一种静态均衡,实现机制是道德观念与税收制度;凯恩斯主义以赤字财政为手段,让经济发展尝试着走进动态均衡的领地,经济平衡与非平衡研究开始了登堂入室的时代;《富国律》提出完全单一无税零价货币的财政金融制度变革构想,让经济发展超越了道德软约束时代,进入了法制硬约束下的动态均衡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在最无愧于和适合人类本性条件下追求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和教育的最重要主题。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的意义上对道德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为改变传统道德教育忽略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的五种机制:情感体验机制,情境创设机制,个性化、多样化榜样示范机制.合作学习机制及实践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道德评价是道德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段。道德的认识、教育、调节职能的发挥,仰仗道德评价。要改善社会道德风气,必须加强道德的扬善抑恶的社会评价机制。新与旧道德规范体系转换,导致了人们无规可循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对生产力标准的不恰当理解,导致了道德评价的失真;只偏重效果,轻视动机的片面评价方式的泛滥,纵容了不道德行为的滋长。社会道德风尚的根本好转和道德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性道德是基于性的三种存在方式,即生理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而发生的一种特殊道德意识现象。文章从性道德发生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社会机制三个层面上对个体性道德的发生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不同的发生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性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教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它的良好效果得益于两种机制和多个途径、载体的综合运作。文章区分了他系统与自系统机制在道德教化中的相辅作用,探讨了道德社会化的不同途径,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道德教化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它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运行的内外机制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目标指向及其运行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适应外部环境所进行的一系列内部关系调适,并由此得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德育目标,需要加强对道德内、外运行机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学习是一种以社会规范为对象的价值习得过程。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的认识不同,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道德学习的实质、动力和条件作了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学校德育适应与超越现实市场经济道德难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辩证把握一般性道德与现实市场经济道德的关系 ;二是全面合理把握现实市场经济所拥有的道德内容 ;三是科学整合一般性道德和现实市场经济道德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法治"与"德治"内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必须"依法治校",通过法律来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行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必须"以德治校",以其思想感召和道德教化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德治是治校的基础,法治是治校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济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治国单纯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法治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手段是并立互补的。德治的实现一是要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合伦理性建设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是,使制度、规范建立在相应的道德伦理基础上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某些旧有的伦理规范已失去约束,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未建立起来,道德建设出现"断层".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社会经济结构巨变对传统道德的巨大冲击,社会道德控制机制的弱化与反道德思潮的影响,道德教育的扭曲变形等都导致了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校正道德失范,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确定道德与经济的关系;用生产力标准充实更新道德标准;建立良性循环的道德规范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建立相适应的信用道德。当今社会信用道德出现弱化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历史的因素、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等,我们应当从强化信用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中的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诚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加强市场主体自觉修养等方面强化信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现阶段,进一步提高社会道德文明,需要不断地加强道德建设,但重在法制建设。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许多规则,人们还不完全熟悉和适应,有些道德行为失范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而客观方面原因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引起的。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在转型期调节这些复杂社会关系时,道德调节力度不够、过程缓慢,一些本该由法律调节的,仍然由道德调节,人为扩大道德调节范围,致使道德文明的发展不能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同步。因此,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文明重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今天的道德价值断裂 ,意味着道德教化理念与方式的偏向 ,反映了中国社会道德伦理教化资源与力量的匮乏。道德强制是一种恶。教育运用强制手段执行某种道德不仅是徒劳的 ,也是不道德的 ,用不道德的手段去实现高尚的道德 ,只能引起更多的不道德  相似文献   

18.
法与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两者具有相同的经济基础、一致的功能和价值,而且相互渗透.同时,两者又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在表现形式、评价基础、调整范围上存在很大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迫切需要完善道德约束机制,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市场行为的认识要摆脱单一的道德尺度,一方面,对市场行为的伦理评估要超越简单的善恶二分法,合法的市场私利行为是正当的、自然的;另一方面,对市场行为的社会分析要超越唯道德或泛道德主义,市场文化有许多独立于伦理道德的人文价值。对于目前的道德腐败,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经济与个人利欲,而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影响社会道德状况的各种社会因素。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的决策和行为开始从外部设定转向内在发展,智能主体逐渐具有不同程度的自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它的自主能力也不断增强。出于道德考量,自主决策和行为的人工智能开始被视为道德主体。因此,传统道德如何在智能技术中自主发挥作用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后果论、道义论和美德论都具有解决此问题的潜力。要构建能够进行道德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确保人工智能的自主推理能够受人类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约束,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担负起决策“责任”。实现有“道德”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价值敏感设计、透明度设计及道德学习设计是开发道德人工智能的三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