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简要分析致使情景与致使表达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从现实性与虚拟性角度来探讨致使表达的语法、语义与功能差异。文章认为,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而虚拟是一种非现实、假设或主观意愿,由此得出三种致使类型:现实致使、虚拟致使和虚实相间的致使,分析时间、否定、疑问、条件、情态和祈使等因素对它们的制约,以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认识致使情景的发生和致使表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本文探讨致使移动结构的认知基础,即致使移动图式,并分析其隐喻表达。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致使移动结构在认知基础、语义、句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寻求两者的异同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其差异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3.
致使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同时也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汉语表达致使义主要有"使"字句表达致使义、"把"字句表达致使义、"被"字句表达致使义、某些动结式表达致使义、使动用法表达致使义和致使动词表达致使义6种类型,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出它们在表达致使意义上的区别,并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解释"使"字句成为典型致使结构的原因,旨在对致使义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致使”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而致使动词是其最核心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有六个单纯致使动词,分别是“使、令、让、叫、给、要”。本文运用Givon的六个语义控制参数对这六个单纯致使动词进行了应用分析,得知这六个致使动词的语义控制紧密度成递减顺序。  相似文献   

5.
"致使"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而致使动词是其最核心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有六个单纯致使动词,分别是"使、令、让、叫、给、要".本文运用Givón的六个语义控制参数对这六个单纯致使动词进行了应用分析,得知这六个致使动词的语义控制紧密度成递减顺序.  相似文献   

6.
致使是一个语义关系范畴,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首先,提出沿意象图式、语义结构到语法结构的顺序建构致使范畴的研究思路;其次,探寻致使形成的认知根源-驱动图式和语义核心一致使力的传递,得出致使语义结构式;然后通过一套变量来控制语义结构向语法结构的映射,以期建构致使语法语义范畴。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一种较独特的致使移动构架句式(caused-motion construction)。本文以英语致使移动句式为主线,从语义、句型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致使移动句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两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虚拟历史情景教学是当前历史老师们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南于一些老师没有考虑到虚拟情景创设要求的复杂性.致使虚拟情景的创设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请看下列一则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句式是由概念决定的,要分析英语致使句式就要分析致使概念.而致使概念的核心是致使力,它是致使概念的决定因素,对概念的其他部分起着制约作用.因此要分析英语致使句的生成,关键是分析致使力的性质和特征.通过分析致使力的根本性质,把握语言层面上的各种句式的差异.典型的致使力决定了原型致使句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有一类形容词,在一定的致使框架中可以表达致使义,即致使形容词。致使形容词具有人的感觉和引起感觉主体的变化两个语义特征,可分为生理类致使形容词和心理类致使形容词,它产生于状态性致使事件对被使事件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变化,多通过动结结构突显致使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简要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致使与自动、因果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致使概念的语义要素和语义特征,得出致使的语义核心是致使力的传递,包含[作用]和[引发变化]两个基本语义特征,其中致使力可以是主观力或客观力、外力或内力,具有预期性或非预期性。最后分析了致使要素的隐现情况,得出致使者和致使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隐含,而被使者与致使力不能隐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有意与无意是一对重要的主观性信息,文章探讨了致使表达的有意与无意表现,分为二个层次:致使力传递的有意与无意和致使结果的有意与无意,并分析了它们的制约因素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6,(1):57-61
押在分析致使移动构式与动词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构式观在处理构式与动词互动关系时过于强调构式对于动词的单项压制,忽视了动词意义对于构式的影响,阐释了构式意是在构式和动词在两种认知机制下相互融合的结果,其意义不但受到构式压制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动词的潜在语义框架在构式建立的情景识解中能否被激活或突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对致使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致使结构的分类和其原型特征,指出致使结构的原型是表直接致使意的形态型致使结构。同时,本文根据Langacker标准事件模型提出了致使结构的认知原型。  相似文献   

15.
致使动词的类型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眼于动词的静态意义和动态意义,将致使动词分为两类:静态致使动词和动态致使动词,前者指本身带有致使义的致使动词,后者指本身不带有致使义的致使动词。文章着重分析了后者在致使框架中发生的词义变化及其制约因素。最后根据致使力的隐喻扩展,对广义的致使动词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隐喻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致使句的原型句式出发,对英汉致使句的扩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隐喻的认知功能与映射功能使它在致使句的扩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为隐喻与致使句的研究开启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虚拟实践是受现实生活中虚拟实践启发而来的一种实践形式,具有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教师与学生的高度投入、学生主体体验与虚拟实践客体的高度融合的特点。虚拟实践运用得当,比如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热点讨论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应对现实实践教学难题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8.
致使结构的原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致使词汇范畴的原型特征,指出其原型是致使动词中的单纯词汇动词,介绍和分析了致使结构的深层结构,含纯词汇性致使动词的致使结构,及物性特征,事件结构特征,致使句式特征以及典型“致使一运动”性致使结构。并把上述特征与Langacker(1991)的标准事件观察模式结合,设立了致使结构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9.
吴涛 《考试周刊》2008,(20):228-2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比语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将以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熊学亮和梁晓波的<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一文进行全方位的评述,以便对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让"字句主要表达两种意思:"致使义"与"容许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类"让"字句在语义特征上存在着多方面差别,进而全面考察"让"字句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