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做梦都想发财,总想着天上要是真的掉金子就好了,幻想要是能学到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当大款的致富绝招该多好。还真是巧,我在一根电线杆上发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只要寄10 元钱,告诉你一个可使全国(至少十分之一)每人给你1元钱的致富方法。”结尾是寄钱的地址。  相似文献   

2.
黄国菊 《湖南教育》2003,(24):42-43
案例有一天上午第一节是数学课,没等上课铃响,我便快步向教室走去,刚走到教室门口,发现骆桥、艾小华两位同学正在吃早点。我把他俩请上了讲台,关心地问:“为什么要把早点带到教室里来,是谁帮你们买的?”两位学生低下头说:“是我们自己买的,下次不敢了。”“没关系,你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你们愿意把买早点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吗?”“愿意。”骆桥说:“妈妈给了我1元钱,我先到武水桥那里买了一个包子用去5角钱,剩下5角钱,又在旺旺面包房买了一根油条用去3角钱,还剩2角钱。”艾小华说:“爸爸给我2元钱,我在天天美食城买了一个面包,还买了一杯…  相似文献   

3.
“短”趣     
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人们都提倡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下面我就向同学们介绍几则“短”趣: 一个标点的信法国大作家雨果将小说《悲惨世界》投寄出版商后,一直没有回音,他给出版商写了只有一个“?”号的信,出版商也很巧妙地回了只有一个“!”的信,表示小说将要出版。  相似文献   

4.
为人之师的我却曾有一次“破案”的经历,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谜”——永远解不开的“谜”。那一学年,我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开学初的一天,我班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卢林归同学放在课桌抽屉里的3元钱丢了。“3元钱”——一周的零花钱,对于乡村学校住校生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偷盗,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来说,更不是  相似文献   

5.
第二课堂的老编们: 展信Happy!我是《第二课堂》的热心读者,一直都订阅《第二课堂》,去年五月份我寄了信给你们在“心馨卡”上留言,但去年十月份我才收到全国各地来的十多封信,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五月份把地址寄去,十月份才刊登出  相似文献   

6.
数学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向大家介绍一道“三枚硬币”的趣题. 智仔说:“我向空中扔3枚同样的一元硬币,如果它们落地后全是正面朝上,我就给你10元钱.如果它们全是反面朝上,我也给你10元钱.但是它们落地时是其他情况,你得给  相似文献   

7.
买早餐     
早上,妈妈在搞卫生,我对妈妈说:“妈妈,我去买早餐,好吗?”妈妈高兴地说:“好,妈妈给你5元钱,买2杯豆奶,3个银丝卷,2个烧馒,剩下的钱都给你!”我高兴地算了一下,买这些东西只要3.5元钱。哇,这么容易就可以赚到1.5元钱。我只拿了3.5元钱,蹦蹦跳  相似文献   

8.
说“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字从人从言,属会意字。段玉栽解为“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这种理解在逻辑事理上很难自圆其说。为避免段氏似的理解在逻辑事理上的漏洞,有人以为“信”字为形声字,不是会意字,有人以为“信”的本义为“信使”,不是“诚信”,给“信”字的形义关系造成混乱。本文以为“信”字是在一种道德要求的驱动下产生的。“人言为信”应该理解为一种道德要求,即人言必须诚信。这样既可保留“信”字传统的会意之说.又可避免段氏语的窒碍不通,对汉字学的进一步科学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某百货公司要聘请一位总经理,招聘方给三位候选者放了这样一段录像:上午9时30分,一家百货商场进来一位高个小伙子,他掏出100元买了一支3元钱的牙膏。上午10时整,又进来一位矮个小伙子买牙膏,他掏出10元钱递给售货员,找钱时,他却说自己给的是张百元票,双方起了争执。商场总经理走来询问,小伙子提高嗓门说:“我想起来了,我的纸币上有2、8、8、8四个数字。”  相似文献   

10.
流沙 《家长》2003,(Z1)
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幼年的时候,母亲让他向一位老师学艺。老师拿来一张纸对他说:“墨,用我的;纸,你可得自己拿钱买。”老师指着一张宣纸又说:“一张纸5元,每天来学艺时,你一定要带来。”5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回家对母亲说:“这纸太贵,我不去学书法了。”可是,母亲却给了他5元钱,让他带给老师。老师收了钱,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写了一个字,然后对他说:“你跟着我写。”他觉得这纸来之不易,不敢随便下笔,因此用心揣摩着老师的写法。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带着5元钱给老师。为了…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上语文课,喜欢将趣味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趣味中习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这大概叫寓学于乐吧。我讲“双关”,大致过程如下———先出一道数学题:张三托李四带点钱给远方的妻子。李四将50元钱给了张妻。顺便交给张妻一封信。张妻打开信一看,加思索,便说:“李大哥,钱不对吧?”原来张妻看的一封信,没有文字,是一幅图。图上着一棵树,树上有八只八哥,四只斑鸠。看了这一幅图,你算出了钱数吗?这就是我出的一道数学题。我上的明明是语文课,可我先出了一道数学题。这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吸过来,一个个张…  相似文献   

12.
淘宝节开始前,小朋友们首先要从自己的闲置物品中挑选出要卖或者要交换的物品,这些物品最好是能受到大家欢迎的。悄悄告诉你,关食和玩具永远是大家的最爱。把商品“包装”一下——给出售的商品打个小广告,会吸引大家更多的注意!比如“5元钱就能吃遍亚洲美食"“10元钱看遍世界名著"这样的广告语让人一看就很有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曹刿论战》中的“小信未孚”,中学语文课本注:“(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孚,为人所信服。”将“孚”解为“信任”“信服”,实际上是对旧注的承袭,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注:“孚,大信。”此训实乃杜氏之臆测,既无训诂根据,又与文意相悖。《尔雅·释诂》:“孚,信也”;《说文·爪部》:“孚,一日信。”据此,“孚”为“信”义,而非“大信”。作为晚于《尔雅》、《说文》作者的经学大师杜预绝不会不知道“孚”字的信诂,可能是他考虑到,如果将“孚”训为“信”,那么,“小信  相似文献   

14.
聪明的妻子     
《小读者》2013,(6):54-54,30
从前有位海外经商的商人,因临时有事,年前不能如期回家,便托人捎了100元钱和一封信给家里的妻子。捎信者不怀好心,半路将信偷偷拆开。见信笺上画了八只八哥和四只斑鸠,对钱却一字未提。于是他只拿出50元钱给商人的妻子,还有50元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相似文献   

15.
“给你1元钱!快给我买瓶水!快点,渴死了!”我从兜里掏出钱,颐指气使地将钱“摔”到一个队员桌子前,拿到钱的队员一路小跑,“噔噔噔”赶紧跑着给我买水。哼!钱就是好使!给了他1元钱的“跑腿费”,再热  相似文献   

16.
那天,刘博文同学在下第一节时匆匆找到我说:“老师,我的钱丢了!”我连忙问:“多少钱?什么时间丢的?”他有些不确定地说:“可能是中午大扫除的时候丢的,110元钱。”我心想,这时丢的钱一定难找。我分别找来当时一起大扫除的学生了解情况,想从他们那儿找到一点线索,然而失败了。我又向刘博文询问:“这么多钱,你打算干什么用呢?”“是妈妈出差,留给我几天的饭钱。”望着孩子着急的目光,我连忙说:“博文,老师先给你拿110元钱,无论找到  相似文献   

17.
思维体操     
<正>1.智力题聪慧的妻子从前有位在海外经商的商人,因临时有事,年前不能如期回家,便托人捎100元钱和一封信给家里的妻子。捎信者不怀好心,半路将信偷偷拆开。只见信笺上画了八只八哥和四只斑鸠,对钱却一字未提。于是,他只拿出50元钱给商人的妻子,还有50元钱塞进了自己的腰包。可商人聪明的妻子看信后,竟对他说:"我丈夫明明说  相似文献   

18.
“抠”妈妈     
每个星期天,我都要从妈妈手里拿上5元钱。每一次妈妈都不多给一分,也不少给一角。这5元钱就是我这个星期在校生活的全部费用。这仅有的5元钱使得我的校园生活捉襟见肘。怨天  相似文献   

19.
有一篇微型小说叫《绿衣大使》,说的是一位年轻的女邮递员在送信时发现,有个叫周纯的“大眼睛姑娘”,这几天总在焦灼地等待着男友的信件,而且眼中“满盈泪水”。过去,隔不了几天,她便给大眼睛姑娘送上一封厚厚的信,信封上总是工整而薄洒地写着“周纯余启”,可后来,信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近两个月;信地竟绝了迹。今天.她给用纯带去的,竟是一封薄薄的、信封上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周纯亲启”的信。她清楚地记得,自从那些来信的落款从“xx工厂”换为“Xx研究所”之后,周纯就没有笑过。于是她直觉地感到,那个男子是个“现代陈…  相似文献   

20.
A 在教育领域,暗示是一种很重要的技巧。 请听一个真人真事。有个挺出色的班主任,当它接过一个所谓的“差班”后,并不曾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先训斥一番以示“威风八面”,更不曾认定“朽木不可雕”而来个不管不问。而是首先打印好许多封信,发给大家每人一封。要求大家照此复制一份给家长寄去。那么,这是封什么样的信呢?上面写着:最近,我比以前大有进步,我变得守纪律了,听话了,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而且我一定会珍惜这个小小的开始,继续努力,争取新的进步。 根据这位新班主任的要求,大家都把信寄了出去。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