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师生共生的学校教育教学的舞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与交流的场所。课堂是学生学习、探究与创新知识的平台。因此,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课堂,而不是教师肆意垄断的自留地,更不是教师随意统治的殖民地。现在,我们明确地反对课堂霸权.意在解放课堂,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教师独霸的课堂中极大地解放出来,放飞他们的心智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  相似文献   

3.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成"与"教学"相连构成了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和一些带有"指令性"的话语,它强调了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1]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如适应单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或听课教师的需要等)。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  相似文献   

6.
张炯 《宁夏教育》2005,(3):55-56
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既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现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角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7.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创意的好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思路。这一基本要求与思路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再思考,有的认同,有的反对,也有思考后的建议,众说不一,但都有理有据,让人折服。当然,也有的思考缺乏说服力,读后让人觉得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让学习者接近文字、理解文字、感受文字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我们的教材中有那么多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优秀篇章,我们中华五千年有那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语文教师不是有责任在一个人学习的最好时机——学生时期做好我们的母语教学工作吗?相信每个有责任感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想利用好这短短的六年时间,用最简单、平实的方法给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数学教学新理念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以人为本,关注整体的人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出发点.我们反对教师越俎代疱,把知识嚼烂再喂给学生,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也不赞成"审问式"的教学方式,即师生间频频的问答,场面热闹,但结果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的牵着,没有机会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问题,遇到新的问题常不能举一反三.我们提倡平等、民主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新知识对他们来说太陌生或挑战性太大,学生几乎无法探究下去,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搭建"脚手架",用它来帮助学生在现有能力下跨越高认知水平任务.  相似文献   

10.
林日青 《教学月刊》2005,(12):35-36
本文所论的对话教学,是指为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行动等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以互动为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对话进行学习的过程。对话不是强制的,不是被人操纵的,而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学习材料的一种合作。  相似文献   

11.
余闻婧 《江西教育》2004,(11):36-37
倾听,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而且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教育人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前提就是了解人,教师对学生最主要的了解渠道就是倾听。倾听的目的并不是匹配与判断,而是分析与调整。分析学生当前已有的思想沉淀和思维模式,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不断调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而这正是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新型的教材观让教师意识到教材只是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反对有的教师从过去的“本本主义”一下转变为盲目的“自由主义”.不合时宜的变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反对唯SCI论文的评估体系,不是反对对研究生进行SCI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训练。在今天科技交流日益重要的时代,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显得非常迫切。这类课程的教学主力军是外语教师而非专业教师。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篇章、句法、元话语的体裁分析框架和一套显性的脚手架式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学生用很少的时间提高了语篇布局的结构整体写作能力,有意识地运用语言资源表达立场和观点的能力,遵守学术规范和运用引用策略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批判性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热闹不等于对话“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当然,课堂上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有人把课堂对话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课堂上热闹就可以了。于是,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由讨论,而后教师作点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得出正确的结论。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付出行动。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教师的努力,展现给世人的是全新的语文教学。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教学不是让我们的学生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让学生捧出一个个璀璨绚丽的人生;教学不再是培养会考试、会答卷、得高分的得意门生,而是塑造一个个主动、富有个性、具有创造精神的社会人;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讲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  相似文献   

16.
教材文本是编者专家多年研究的心血,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结晶。它是教师借以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载体,是教学实践中千锤百炼得出来的资源。我们不反对教师创造性地改造和重组教材,但这种改造与重组必须建立在全面把握教材意图和充分尊重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一、语言与人 语言与人的关系,在大多数小语教学实践中表现为用语言来规范人。因为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但《珍珠鸟》的教学不是这样的,学生按照自己对“信赖”的不同理解,分别用“信赖,就给它什么”,“信赖,就还它什么”的句式说话,及至改编教材。在这里始终是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而不是教师用语言来训练学生。而在通常的教学中,因缺乏关于“信赖”这一主题的思辨,缺少了自己见解的学生往往只能是模仿文本中的句式说话或者只是变换一下句式等,变成了简单的语言文字训练。而在窦老师的课上,因为有了关于“信赖”的思辨,才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精彩发言,由此主题教学从语言文字训练走向了建构儿童自己语言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受某种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如爱好、憎恶、愉快、悲伤、同情、失望等。教学中的激情,是指通过某种教学手段或方式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反映,使之进入特定的情境,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讲述、讨论、辨析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对教材内容的感奋,升华为思想共鸣,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创设情…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它不仅仅是对教材使用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把教材视为“圣经”,而是作为“教”与“学”的材料,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教师通过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编者意图、研究学生基础,完全可以处理教材,架构起“教学素材”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彩虹桥”。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以学生情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强调的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固有情感去感染学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