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03-109
宋代一改前朝土地制度,奉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不可否认它加剧了土地兼并。但是"不抑兼并"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兼并土地,兼并是以不影响赋役征收为前提。不管是"限田"还是"括田",其实质都不在限制占田本身,而是以均平赋役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西汉自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异常激烈。从武帝开始,在儒家“重本抑末”思想的指导下,程度不同的推行了三次限田政策,这是西汉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对大土地所有者所采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史●王莽改制【概念解析】王莽改制是一场地主阶级为自救而进行的改革,改革针对的是当时土地兼并、奴婢泛滥的社会现实。从改革内容看,其中的王田制是井田制形式下的限田和均田,其实质是要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而不许买卖奴婢等含有关心民间疾苦、保护...  相似文献   

4.
东汉是门闻世族的形成期,本文试就其成因作一探讨。第一、经济根源。自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得以自由买卖以来,一批官僚贵族,地主和大商人利用其权势大肆兼并土地,使土地日益集中。董仲舒说:秦“用商秧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春田连降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①。萧何就曾“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且“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目的在于“毋为势家所夺”楞。连贵为丞相的萧何尚俱土地将被他人所在,可见当时土地兼并之烈!到汉武帝时,土地兼并成风。针对因土地兼并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  相似文献   

5.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为了解决流民和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极烽推行“度田”政策,打击豪强地主,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官吏兼洁勤政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发展,揭露和批判土地私有制的矛盾和弊端的思想便应运而生.限田和井田思想旨在消除土地分配的严重不均,缓和阶级矛盾,这与土地私有制原则相矛盾.均田思想着眼点则在于消除劳动力与土地的分离,既照顾了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又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容易被社会接受.而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农民根本没有或很少拥有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封建剥削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封建社会里限田、井田、均田等土地理论是不能解决土地私有制所造成的土地分配不均和贫富对立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政治黑暗腐败,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顺帝以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南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不断侵扰,羌汉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在抗击诸族侵掠,镇压羌汉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安定皇甫规、酒泉张奂、武威段颎为维护东汉王朝的统治和地主阶级利益,建立了一定的“功绩”,被统治者誉为“凉州三杰”,成为东汉后期政治舞台上“知名显达”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东汉(公元二五——二二○年)末年,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因为起义军头裹黄巾,所以历史上称为“黄巾起义。”东汉到顺帝以后,政治更加腐败了,中央大权把持在贵族、宦官手里,地方的官僚豪强拥兵割据。他们都凭借着政治特权,疯狂地兼并土地,役使着成千上万的奴婢,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血汗,享用豪华的服饰、住宅、丰盛的饮食,过着荒淫无耻、穷  相似文献   

9.
试论两汉商业资本之流向及其对汉代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汉商业货币经济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拥财巨万的豪商和豪强地主,商业资本也大量出现。然而封建社会较为普遍的土地自由买卖,以及土地财产所具有的稳固性和封建政府惯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业资本主要以流向土地的形式运动。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对两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具有分割性的、自给自足的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起来,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从此,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伴生物,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兼并的势力主要有封建官吏、豪强地主和商人等。土…  相似文献   

11.
曹魏时期兴起的士族地主禀承了东汉世家大族的特性,以大土地所有制、宗族势力、文化优势为基础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并形成“家族本位”的政治原则,在经济上以小农为主要兼并对象、形成强劲的兼并、扩张势头。由此构成以独占性和集权专制体制为特征的封建专制皇权的内在矛盾:即集权专制与士族政治势力不断膨胀的政治矛盾和二者争夺小农的经济矛盾。皇权的稳固程度是与这对矛盾的激化程度成反比的。曹魏后期的曹爽改制以削弱中正权力为突破口,以加强皇权为目的,触犯了士族的根本利益,从而激化了士族与皇权的内在矛盾。司马氏正是利用了这一矛盾而以笼络士族为主要手段,改变了曹氏与司马氏间的力量对比,完成了代魏之举。因此,士族与皇权内在的深刻矛盾是司马氏代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14.
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曹利⊙唐朝后期的田庄与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非常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作简要比较。第一: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国王把土地赏赐与分封给臣下形成的,是封建领主制;唐朝后期的田庄是由土地兼并而形成的,是封建地主制。第二:欧洲中...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但对“土地兼并”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土地“自由买卖”是明代土地兼并的主要途径;有的则认为,直接或间接,合法或非法的掠夺才是主要途径。具体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史实,是弄清问题的关键。本着这一精神,本文拟对明代土地兼并重要形式之—的“投献”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魏南北朝道教政治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教产生于汉代,于汉末普遍发展形成为强大的民间社会势力。早期道教在汉末民间发展迅速,势力强大,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一宗教形态含有相当的世俗政治内容,一定程度适应和满足了下层民众进行反抗斗争的政治需要。东汉自安帝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擅权,土地兼并日趋激烈,自然灾害纷至沓来,这一切,导致东汉王朝政局动荡,人心思变。在此极不太平的政治背景中,道教《太平经》应运而生。这一对早期道教群团的衍生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道籍经典,虽然披  相似文献   

17.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效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同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  相似文献   

18.
屯田制是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封建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在国有土地耕田种地、发展生产的一项措施,始于西汉,终于清朝,其中以三国时期的曹魏、明代的洪武、永乐时期规模较大,本文拟就曹魏屯田作一粗浅的分析,不当之处,请批评批正。 (一) 东汉后期以来,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  相似文献   

19.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数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就靠他兼并来的田地剥削农民起家。又官僚地主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道教经典著作《太平经》在东汉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形成、统治思想衰败等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书中体现对汉代社会现实的折射,如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提出了"以道治国"和"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在妇女问题上也有自己朴素的进步见解。《太平经》对后世研究汉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