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教育管理理论流派众多,各领风骚。但就目前看来,不管以哪种理论为核心,只要是建立科学基础上的理论,无一能越出唯物辩证法所涵盖的范畴。列宁同志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育”这个“统一物”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系统,各种“矛盾着的部分”,都在“同一性”的制约下“相互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规律,其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是对世界上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科学)之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流行的几部哲学著作中,当讲完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后,都专章讲述“原因与结果”等“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作为三大规律的展开和补充。十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把哲学范畴分为反映“对象或实体”、“属性或形式”、“关系”三大类,其中认为,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反映关系的范畴(其特性是具有对偶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商榷之必要,因为,其一,这种视唯物辩证法范畴是“关系范畴”的观点,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其二;与之相适应,在传统的教材中对于“原因和结果”等范畴之间的联系在体系安排上也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抓住“讲、练、评”三个环节。第一,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扎实。概念是反映事物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又是人们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把一事物和它事物区分来,才能真正理解客观事物.因此.每一概念都讲清其内涵、外延,以及它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并要把相似、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其联系、区别、共同点、不同点。而原理是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就能对整个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体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因此对于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5.
现行哲学教科书上,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和“四大块”结构是不严密、不科学的,存在极大的弊病。应该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研究物质运动的科学。它是对客观辩证法的正确反映。它以一系列特有的规律和范畴来揭示具体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变化。哲学教材应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认识论、唯物史观三大块划分。  相似文献   

6.
<正>一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里,历来是高度重视经验价值的,甚至认为经历就是资本,辈分就是财富。“老成持重”“老当益壮”“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都是对“经验”的赞美之词。经验是什么?按日常用语的习惯,经验多指感性经验,是指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一切事物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即过程,而过程的根源在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过程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讲,教学过程就是由矛盾组成的,它时刻变化着、冲突着、发展着。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相对,它强调事物的“个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大的范畴。又把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为理论基础的各家心理学著作共同认为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且一致认为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情感过程反映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存在的关系,即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对意志过程的论述,在西方心理学著作中非常少见。在中国和原苏联各家的普通心理学著作中虽然设置了“意志”这一章,但对意志过程反映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却找不到具体、明确的回答。例如…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章,内容很丰富,本文仪就教学中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和同志们共同探讨。一、关于引言学生刚接触这一章时,对“范畴”这一新的概念比较生疏,往往提出许多问题,例如:什么是范畴?范畴和规律是什么关系?范畴在认识中有什么作用?.等等。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学好“基本范畴”这一章,在开始讲授时要先有个引言。引言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为此先得从什么是范畴讲起。  相似文献   

10.
对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出发点的问题,我国理论界是有争议的。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出发点的同志认为,在唯物辩证法基础范畴——矛盾、联系、发展三者中,矛盾是更为基础的范畴,没有矛盾,就谈不上有联系和发展,矛盾是构成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出发点或开端;持联系观点的同志则认为,要讲矛盾,首先必须以联系作为根据,矛盾对立双方如果没有联系,矛盾也就不能存在。因此,联系是比矛盾更低一层次的范畴,辩证  相似文献   

11.
1.什么是词义 1.1词义的定义:词义是词所表达的意思,它是人们对巩固在特定语音形式中的某一客观事物、现象、过程的本质特点的概括反映。例如,“学校”的词义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这就是“学校”这一客观事物本质特点的反映,我们使用“xuexiao”这个语音形式来称呼它。再如“前进”的词义是“向前行动或发展”,这就是“前进”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它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规律 ,其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是对世界上客观事物 (包括自然科学 )之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 :“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乎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有了变数 ,运动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 ,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 ,能适时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进行教育 ,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进而掌握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逻辑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列宁有过精彩的描述:“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全集》第58卷,第90页)认识这些“网上纽结”,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基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从人类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果,它必将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范畴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度的认识也应日益深化,度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一、度的绝对性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度”这个范畴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度。所谓度,就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所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客观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总体。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以外,同时,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呈显出自身所固有的属性、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性和关系的反映就是人们认识中的逻辑范畴。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的除了认识其规律以外,还必须把握它的各个方面、侧面,它的属性、联系和关系.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全貌。因此,在认识运动和逻辑思维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必须判明规律和范畴各自的特点及其共同点,判明两者的相互关系。本文除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律同基本范畴的相互关系外,也将涉及到一般规律与范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自然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概括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范畴。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几年来,许多同志特別是哲学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如把“系统”、“层次”、“结构”、“交往”等范畴移植到哲学中来,为建立新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体系添砖加瓦。本文就参与的客观普遍性、参与的基本类型、参与范畴的主要特征以及创立参与范畴的意义等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于专家同行。范畴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列宁  相似文献   

17.
<正>为大众的数学教育之目的在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每个学生能够有机会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一套“数学现实”。所谓个人的“数学现实”,就是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现实世界里面对客观世界和思考的特定对象,以及反映它们的相关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规律、关系和数学认知结构,也就是个人用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总体反映(它既包含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取决于个人的数学认知水平)。它实质上就是个人的数学素养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在的反映,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解析]反映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对事物的认识,它属于意识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一、小学语文科唯物辩证法的意见(一)小学语文科要向儿童讲一些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儿童初步具有这些观点,学习用这些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小学阶段要讲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下面这些:1.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反对主观的看问题和破除迷信;2.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反对静止地看问题;3.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反对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4.矛盾和矛盾的普遍存在,不断地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事物就不断地向前发展;5.人能够认识世界,能够改造世界。(二)小学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不专编唯物辩证法的教材,就语文课本里关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课文,致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认识事物。怎么讲法,见后附一二年级讲唯物唯辩证法教学说明。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最主要的一条规律,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也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又对立又统一、又矛盾又联结、又相斥又相吸、又相克又相生……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它反对片面、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看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辩证法又是揭示事物内部及各事物之间最普遍最一般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真正的“关系学”。由此言及教育。教育虽然是社会现象的一个部类,但它联系的方面十分广泛。它不仅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