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人生     
<正>1前年年底,我顺道去了华山。站在华山脚下,我产生的第一印象是"险","自古华山一条路",此话毫不夸张。是徒步登上山还是坐索道上山?经过思想斗争,我选择了坐索道上山。当时正值旅游淡季,没费多少时间索道就将我拉上了山。然而,当我看到气喘吁吁且面带征服感登上山者时,心里涌进无限感慨:"人生就像攀登山峰,凭借自己的力量攀登上山峰与别人把你托上山峰是完全两码事。"  相似文献   

2.
华山神韵     
提起西岳华山,我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五峰并立”、“千尺幢”、“苍龙岭”等华山奇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我的集邮册里有一套让我爱不释手的邮票——《华山》,是它让我了解了华山,认识了华山。华山的神奇、华山的险峻,已随着这套小小的邮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描写按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由空泛而论到特征鲜明的过程,表现出金庸小说创作技巧的日臻纯熟与完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两个方面,由于金庸在描写时对其进行了重构,所以它们在小说中是作为文学地理的存在而非真实华山地理的存在。金庸描写华山地理既满足了创作的基本需要,又能根据华山地理特点塑造华山派及其人物并设计武功,而最负盛名的"华山论剑"也与华山地理具有深刻的联系。金庸如此描写华山地理,既是华山地理对金庸的制约,更是金庸对华山地理的充分尊重与偏爱。  相似文献   

4.
你们能猜到照片上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子是谁吗?他就是我--祁可佳,一个登山小勇士。这张照片是我在1999年"五一"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徒步登上华山北峰顶时的留影。那一年我才5岁。现在回想起登山的一幕幕,我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晚饭后,电话响了,儿子去接的。听孩子在电话上跟同学说:“你怎么那笨呢?老师让找春你就上山去找?累你活该!没找到?那么多作文书、杂志、报纸都有写春的,还要你真的去找吗?我就没去,滑了一天冰,春早都找到本子上了。”孩子对他的聪明之举不无得意。 撂下电话,我脑子里闪动了一下:找春!这显然是老师安排的一次作文实践活动,我们孩子怎么没去呢?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独自一人去一个荒岛上生活,而且只允许我带一本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带上《孔庆东品读金庸侠语》!为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第一,因为这本书包含了金庸先生所有作品的精华部分。既然只许带一本书上岛,那么我就  相似文献   

7.
正我所就读的初中比较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我还比较适应这所学校的学习。那么我的自学能力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说来也许您不信,我的自学能力竟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悟出来的。上初中的男孩子,恐怕个个都是金庸迷,更不要说我这样从小在军营中长大的男孩子了。早在小学时,我就在5块钱书店买金庸全集,省吃俭用地一本一本买回来。上初二那年,广州出版社出了正版的《金庸全集》,600  相似文献   

8.
座位趣谈     
华山自古以“峻险奇绝”名冠天下。据说,游遍大山名川的韩愈,到了华山,最后上不去,下不来,“畏险大哭,投书求救”。我这个生来爱游荡江湖的“旅行家”,为了领略华山之险,来到华山脚下。不想雪天路滑,上山的班车要装防滑链才能过关卡,我们只好坐上了旅游巴士。一阵缓慢的颠簸后,我们坐上了上山索道。“好像华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想着。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关于华山派的描写虽然并不清晰、连贯,但大体写出其存在过程,且主要描述了华山派的发生、发展、壮大、维持、强盛和衰落等六个时期。而无论处在什么时期,华山派整体在江湖中都是作为名门正派而存在的。金庸在小说中对华山派的描写既反映出金庸对华山情有独钟的态度,也赋予了华山一定的武侠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挫折的礼物     
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了上帝。他生气地问:“我是一个博学的人,为什么你不给我机会让我成名呢?”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儿,不够深入,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听完上帝的话后便苦练钢琴,虽然弹得一手好钢琴却还是没有出名。他又去问上帝:“上帝啊!我已经精通了钢琴,为什么您还不给我好的机会让我出名呢?”上帝摇摇头说:“并不是我不给你机会,而是你抓不住机会。第一次我暗中帮助你去参加钢琴比赛,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气,又怎么能怪我呢?”那人听完上帝的话,便又苦练数年,建立了自信心,并且鼓足了勇气去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1.
今天,妈妈有事要忙,让我把碗洗了。我开始发愁,心想:我从来只知道端碗吃饭,可从没洗过碗,怎么能洗好呢?爸爸看我愁眉苦脸的,便对我说:向儿,不会可以学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些景区内,滑竿(两人抬的一种轿子)是常见的交通工具,为的是方便一些游客上山。抬轿的人被人们称为轿夫。近段时间,轿夫这个原本远离大众视野的职业两次被推上网络“热搜”。先是一名年轻博主因为坐轿上山遭遇网络暴力,一些网友谴责他:“大家都生而为人,你凭什么花钱践踏他人的尊严?”后有女子雇轿夫抬狗上山,再次引发风波,相较此前,这次更让一些网友不爽:“怎么能让人为狗服务?”“人的尊严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康曦文 《小学生》2009,(12):37-37
记得我五岁那年,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让我记忆深刻。那时,我为了看自己有多高,便让妈妈给我看看,但她很忙,只是说:"等一下,一会儿妈妈再给你看。"我一听,就知道妈妈不会帮我了。可我在哪量呢?在家里的墙上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把墙弄脏一点,都会被骂,如果把墙弄得参差不平,不被打才怪呢!我灵机一动,拿了一根粉笔往楼下跑去,不久,便到了一棵刚种下的柳树前。它比我高一个头呢!于是,我拿粉笔在头顶与树平行的地方画了一横便兴冲冲地回去了。  相似文献   

14.
杨静 《少年月刊》2014,(4):41-41
说到“天下第一险”,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华山。没错,华山以它的险峻被世人所熟知。金庸武侠剧里提到的“华山论剑”,更让华山名声大噪。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也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我看王朔     
王朔 ,何许人也 ?前不久 ?在《读者》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我看金庸》 ,正是王朔的杰作。这小子也太狠毒 ,尽用一些尖酸刻薄的话套在金庸先生身上 ,直骂得金庸先生一佛出世 ,二佛升天。似乎这世上有王朔就不能有金庸 ,即使有 ,也不能成为作家 ;即便成为作家 ,也不能写出洋洋洒洒的武侠小说来 ;即使有武侠小说诞生 ,也不能写出十四  相似文献   

16.
报载,某地某中学不久前举行了一次由百名中学生组成的『希望之路』徒步夏令营活动,原计划全程往返350公里,结果只步行了60多 会问,我们好不容易获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该让下一代享享福了,为什么还要他们去受苦呢?我以为,正因为如此,才更有必要让孩  相似文献   

17.
我常常问自己:人生能有几个童年?又能有几个十二岁?回答:只有一个。我是一名班主任,我能否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呢?我能否让每一个孩子幸福快乐呢?我能否……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悸动,同时一种强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郭靖     
鄙人姓郭名敬。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一定在笑,你还想起了另一个人——黄蓉,对吧?说实在的,金庸实在厉害,一部《射雕英雄传》,家喻户晓,里面的两个主角——郭靖、黄蓉,更是妇孺皆知。虽然人家是郭靖,我是郭敬,但同学们可不管这些,一见到我,就“郭靖,黄蓉”地喊。一开始我还急着分辩,后来发现就是浑身长嘴也应付不过来,最后只得无可奈何地成了“郭靖”。这之后,有人称我郭大侠,有人要和我比武,还有人叫着让我传授他降龙十八掌。我想了想,说:“这是独门武功,不能外传,你又不是我儿子,凭什么传你呢?”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我颇为得意。  相似文献   

19.
<正>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绘本这一广阔而又新鲜的世界。这里有无限的童真与童趣,有无尽的幻想与渴望,还有沉甸甸的爱传递给每一个手捧绘本的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绘本这一文学宝库时,我不禁思考,我们能为学生提供什么?又能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习得什么呢?精美的图画、简约的文字、充满创意的想象与无限延展的空间都让学生们欣喜不已、爱不释手。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创作呢?于是,把绘本阅读与  相似文献   

20.
慢慢行走     
小时候看<西游记>常常会呆想,孙悟空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翻到西天去,何必遭受九九八十一个磨难呢?后来想明白了,若真是一个筋头翻过去,火焰山、流沙河、女儿国……怎么看得到?牛魔王、白骨精、九头怪……又怎么遇得见?长到十三四岁,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可有一天,老师对我说,这万里路必须是徒步行走,若是坐在火车汽车里,就什么意思也没有了.我便想,将来我定要用自己的双脚去走遍万里河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