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9月5日,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家、江苏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学会创始人、首任六朝史研究会会长卞孝萱教授逝世一周年,作为他的晚辈后学,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对卞先生为创建省六朝史研究会,推进江苏六朝文史研究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尽职贡献精神,作一回忆和概述,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4.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特别刊发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词、致辞、综述.所以这样做,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报导最新的学术动态;其二,展示重要的学术团体.这两方面又都是主要围绕着江苏而展开的.二十年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团结了相当一批六朝研究者,并与省外、国外同行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应该说,以六朝古都南京为中心、以六朝京畿江苏为主力的这支上百人的六朝研究队伍,其实力不容小觑,其兴趣值得注意.以学术会议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六朝文化学术研讨会"、"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江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然则江苏学者既重视六朝的基础研究、也致力六朝历史文化的应用开发、又特别关注立体细化的六朝区域研究之学术追求,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5.
以汉魏六朝咏春诗歌为对象,以其主题、意象与艺术特色为重点,提出在汉魏六朝咏春诗主题中,与喜春主题相比,伤春主题占更大部分,尤需引起关注;此时期咏春诗中意象的选取主要以自然意象为主,其中柳意象的选取尤具特色;同时汉魏六朝咏春诗歌在审美情趣上体现出由铺张繁丽向生活化、性灵化的渐变。  相似文献   

6.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特别刊发了“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六朝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的开幕词、致辞、综述。所以这样做,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报导最新的学术动态;其二,展示重要的学术团体。这两方面又都是主要围绕着江苏而展开的。二十年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团结了相当一批六朝研究者,并与省外、国外同行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应该说,以六朝古都南京为中心、以六朝京畿江苏为主力的这支上百人的六朝研究队伍,其实力不容小觑,其兴趣值得注意。以学术会议为例,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六朝文化学术研讨会”、“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江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然则江苏学者既重视六朝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在理论、方法、考古、实践,特别是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而改进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掘六朝史料,发挥六朝史研究经世致用的功能,等等,是拓宽加深江苏省六朝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玉台新咏》这部诗歌总集,作为宫体诗的代表作品,大多诗人将他们的笔墨放在了对女性的描写之上。而作为表现女性之美的服饰成为一种意象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它不仅体现的是魏晋六朝诗人的一种审美观念。而且有些意象还深深地表达了诗人相思之意或者愁苦之情。本文着眼于服饰意象,力图从"罗类衣物"、"带"、"巾"等意象群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解读六朝诗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号称“六朝”。六朝的首都在南京 ,六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在江苏 ,六朝文化被认作江苏三大历史文化之一。由于这样的缘故 ,六朝文化的研究与应用 ,近几年来成为南京以及江苏学界重视、政府支持以及社会关心的热点课题。 2 0 0 1年 1 0月 ,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立项 ,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承担 ,许辉、邱敏和胡阿祥三位先生主编 ,国内外 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六朝文化》一书 ,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洋洋近 80万言的《六朝文化》 ,内容丰富多彩 ,论述系统全面 ,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隐逸方式之一的渔隐,剖析其内涵,既有逍遥容与的一面,又有志在功业及精神慰藉的一面。考察其发展,唐宋时期诗化于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而明清时期则物化于园林营造与书画创作中。源于先秦,兴于六朝,承传于唐宋,延续至明清。无疑是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系统中鲜明的意象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11.
T.S.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后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现代主义的代表诗人。作为现代主义的先驱,其意象观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其意象应用的主要表现。意象是文学评价者关注的永恒话题,对诗歌主题的表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价值,也是现代主义实践客观化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T.S.艾略特的诗歌意象应用受到多个文学流派的影响,其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意象主义以及玄学派诗人都对艾略特的诗歌意象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艾略特诗歌中的意象应用其实也是其个人生活和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因此分析和研究其诗歌中的主题意象成为研究艾略特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略特的诗歌创作通常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技巧,将蕴含大量新鲜独特诗歌意象的隐喻暗含其中,从而体现其独特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赠答诗可以视为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六朝时期在家庭观念和社会、人际关系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导致六朝文人生活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从六朝赠答诗我们可蠡测六朝的人伦精神。  相似文献   

13.
赏灯品烛是古代文人的雅好,灯烛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时间较早、使用频率较高的经典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灯与烛同为照明工具,但二者在物性上存在差异,使用群体也不同,它们被赋予的象征意义和感情色彩也出现相应的分化:烛意象富贵化,灯意象清贫化;烛意象比灯意象更具人格化潜力;灯与烛都有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特质,但前者侧重于照亮,后者侧重于燃烧,灯寄托的精神偏向于奉献,烛寄托的精神偏向于牺牲。烛意象常和花、女人联系在一起,向女性化、艳情化方向发展;灯意象常和夜、雨、秋相伴,象征孤独寂寞的心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10年6月9日江苏高考落幕,江苏已实施了三年新高考.前两年试题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综观今年江苏历史卷,命题形式、考查内容以及考试目标等等方面都显得朴实.同时又具有中庸之味。  相似文献   

15.
姜剑云 《丹东师专学报》2011,(6):F0002-F0002
《佛禅与金朝文学》(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是刘达科先生新作,我于披览之际,深感其堪称一部有突出学术价值和明显前沿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著。其创新性首先体现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宗教与文学的关系研究虽然历来是学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一般来说,六朝、唐、宋等重要时期较容易进入人们的视线,而北方民族所建王朝则往往被忽略,即使就金文学而言,全真教与文学的关系也更为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6.
<正>赏读中国古典诗词,我们经常会看到"西楼"这个意象,它最早见于六朝诗歌中,其后诸多诗词曲中也屡屡出现"西楼"这个意象,尤其以宋词为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西楼"作为一个美丽而哀伤的意象被频频使用,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西楼"情结呢?对诗词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是准确把握"西楼"意象之内涵的重要路径。一、借西楼写相思怀人之苦西楼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艺术审美规范是多种多样的。熟悉古典文论的同志,随口说来,大概就能列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之多。即使将它们分成大的门类,则从手法、技巧、风格到审美情趣、审美功能、审美价值、审美理想等等,也至少可数出十几种。但我认为,其中最带普遍性又最能体现传统精神的,可能是这么两个:一是属理论研究范畴的“意象”,一是属审美情趣、艺术效果的“空灵”。意象,往往同意兴、兴象、意境等概念很接近,它既是手段、方法,又是结果;也可  相似文献   

18.
六朝时佛教月意象意蕴和诗歌月意象意蕴有着某些相同之处,这使得二者的相互交融成为可能。然而,佛教与诗歌月意象的相互影响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滞后的,这种影响在唐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禅诗月意象诗意化、审美化;诗歌月意象意蕴更丰富、境界更高远,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元素,是诗歌的灵魂。古今中外意象取得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文本依据,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的构成方法不拘一格,因人、因时、因表达的目的而有所不同。大体说来有比喻、比兴、通感、直陈等等几类。通过诗歌,我们得以更清晰地捕捉意象在文本世界的存在态势。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的小学教育经历,我收获着丰厚的岁月、品尝着追随教育的幸福与快乐,也经历着反思、提高和成长.尽管曾参加过很多培训,但总感觉得不到满足,深感自己知识匮乏,渴望得到更多的提高.当2013年的初夏来临之际,我接到去江苏南通学习的通知,我欣喜若狂!——江苏南通,中国教育的前沿!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而我就得到了向先进教学地区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