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背影>为例,分析了如何用风格的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认识和再现文章风格的程序,从而证明了风格是可译的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许渊冲的再创作和翻译风格论,从语言的生动性、审美再现和修辞层面分析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如何通过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实现了对原文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谢意 《考试周刊》2012,(29):26-27
本文运用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张培基英译散文中的审美再现进行研究,从语音、字词、句法三个层次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为散文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翻译的本质、语言学和文艺美学的角度驳严复所提的翻译标准“信、雅、达”中的“雅”,引出作者对于译作风格的观点:再现原著的风格。文中指出了什么是风格,阐述了为什么要再现原著的风格以及怎样再现原著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赵茵 《考试周刊》2007,(25):105-106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应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必须再现原语的风格。但由于东西方文字的巨大差异,译文对原文风格再现的同时不免带上译者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诗歌音乐美跨文化、跨语际的转换,运用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的译文作为范例,从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在汉诗英译时如何有效地认知和重构原诗中的音韵美质,使汉诗词的音乐美在译诗中得到再现。  相似文献   

9.
词是诗的别体,是一种独立的汉语诗体。宋词在诗体形式、风格、情趣上都与唐诗不同。如何英译宋词独特的风格、情趣及如何处理宋词的诗体形式值得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10.
程卫 《海外英语》2022,(13):9-10+19
文学作品的译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能否重现原作的风格。长期以来,大量翻译学家对译作中如何重现文学作品的风格进行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刘宓庆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风格翻译理论——风格标记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可利用语言学的方法对原作的风格进行分析,进而在翻译过程中作相应处理。风格标记理论可细分为形式标记理论和非形式标记理论。文学作品的风格在表现上往往有极大的主观性与模糊性,这也是当前文学界普遍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以英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的三位译者所做的汉译本为例,在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个方面比较鉴赏这三种汉译本对《月亮与六便士》原作的风格传译,并基于此论证风格标记理论之于文学作品风格传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翻译界历来对归化式律译扬少抑多。但认为律译有诸如语言陈腐、凑韵、旧瓶装新酒等缺点的论点,是经不住推敲的。其实归化式律译应以以下四条为标准:第一,在内容上要力求忠实;第二,要采用与原诗最接近的汉诗形式;第三是要译出原文之风格和情调;最后就是要译出原作的诗味。以此四条为评价尺度,则归化式律译的作品大部分是成功的。因此,归化式律译不仅可以做,而且还可做得好,应当加以鼓励。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词汇特点、句法结构和翻译策略几方面分析了物业管理英语的特点。在物业管理英语中,广泛使用同义词并用、连词or、间接指称和复杂结构,翻译时要根据这些文体特征采取相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文学风格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作者有不同风格。译文中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又能体现译者的风格,同时将二者结合起来,这在翻译过程中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郑谷诗歌艺术风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是唐末诗坛一位名家,他能以独特的诗风及艺术追求力挽唐末诗坛之流弊,从而在晚唐五代诗史演进中构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关于其诗歌艺术风格及其成因的探讨,学界很少触及,从这个角度来较为系统地剖析其诗。  相似文献   

16.
本试图从苏轼的避同趋异的化观、“五谷”、“药石”的艺观和顺天遵道的人生观等三个方面,探讨苏轼豪放词风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进而阐述“豪放”风格的本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元结诗歌的散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结是唐代第一个大力“以文为诗”的作者,其诗歌的散文化程度大大超过后来的韩愈。本文把元结的近百首诗分成三类,分析“以文为诗”在三类诗歌中的不同特色,进而把元结的“以文为诗”跟韩愈作比较,以突出元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历史时风格对等和共时风格对等翻译的风格对等进行初步探讨,以实例加以阐释,并依此说明风格对等,可在目标语中体现原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以丰富目标语民族的文化并供创作的评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在美国诗坛上,一大批美国诗人翻译了很多中国诗歌,如雷克斯罗斯翻译的《中国诗百首》等。很多美国当时的著名诗人都认为中国诗歌和日本诗歌对20世纪的整个西方诗坛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雷克斯罗斯提出了远东诗歌的"论述方式"。文中以雷克斯罗斯翻译的杜甫诗为例来论证和分析他所提出的远东诗歌的"论述方式",并略加论述这一方式对西方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代黄庭坚在诗歌方面虽与苏轼齐名,但风格尚瘦硬,实际效仿为杜甫。诗词之中浮艳之气浓厚,其中的禅趣给人以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