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感到难教 ,学生认为难学 .通常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能一字不漏地将惯性概念完整地背出来 ,但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 ,并能正确地运用惯性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惯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惯性的实质 ,尤其要让学生弄清惯性究竟是不是一种力 ?惯性的实质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并且物体的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 .学习了惯性以后 ,学生在回答和解…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把概念背得很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会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3.
4.
5.
惯性和质量     
下面这篇课文取自美国伊利诺斯州Glenview市Glenbrook South High School的理科教师Tom Henderson创办的网络物理课程The Physics Classroom (http://www.glenbrook.k12.il.us/gbsci/phys/Class/BBoard.html).译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借鉴一些美国中学的网络课程,他们的教学内容安排,范例选  相似文献   

6.
夏锡良 《物理教师》2003,24(6):57-58
惯性力、惯性离心力虽然在中学教材中只是选学内容 ,但是它们的引入对解决一些疑难习题及竞赛练习题却能起较大作用 ,特别是一些在惯性系中较难解决的作功问题尤为如此 ,一旦选用非惯性系引入惯性力 ,解题就会变得非常简便 .下面举两例予以说明 .例 1 .倾角为θ ,斜面长为l的三角块B置于地面上 ,以加速度a由静止开始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小物块A放于B顶端 ,试问(1 )当A、B之间的摩擦因数为多大时 ,A、B才能保持相对静止 ;(2 )如果A、B之间的摩擦因数 μ =0 ,且a 相似文献   

7.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课本里为了使学生对惯性这一概念有一个直观、形象的理解,做了如图l的两个演示实验.图1中甲车上的木块为什么向后倒?分析原因是:刚开始小车和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受到向前的拉力作用,由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使小车由静止变运动.而木块的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也跟着小车一起向前运动.由于木  相似文献   

8.
蓝香 《考试周刊》2012,(36):143-144
本文从一个普通的物理实验入手,探索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实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惯性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尽管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还是很容易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清楚,才能让学生学明白。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惯性”概念很容易就能背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的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这种性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时刻打交道,练习时也经常遇到有关惯性现象解释的题目,而惯性是看不到的,对学生来说很抽象,解释时感到十分棘手,答题时经常出现说理不  相似文献   

12.
浅谈惯性和惯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惯性”一词也许并不陌生 ,日常生活中常把惯性理解为习惯性 ,即人们按自己的固有习惯办事的本性 .其实科学上也是如此 .下面从科学的概念上来浅谈“惯性”和惯性力的问题 .一、无处不在的惯性早在三百年前 ,科学家牛顿就提出了力学上的三个定律 ,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关于惯性的定律 .他指出 :世界上任何物体 ,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 ,就要保持自己原来的状态不变 .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着的物体仍以原来的速度 ,沿原来的方向做直线运动 .或者通俗地说 ,就是世上万物如果在无外力作用时 ,“静者恒静 ,…  相似文献   

13.
从物理动力学的"惯性"出发,拓展了"惯性"的适用范围,认为"惯性"是在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认识)广泛存在的一个规律,"惯性"的本质就是系统中某一性质或者现象试图保持其原有状态不变的特性,要改变该性质或者现象原有的状态,必须先找出影响它的外界因素及其有效的作用方式,再给该系统持续施加相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要注重利用"惯性"规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4.
谈谈惯性     
笔者从事多年初中物理教学,发现同学们对惯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可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流露出来,如“跑起惯性来冲上坡去,或者说车太快了,惯性太大刹不住车”等等。这些表达都是对陨性没有深入理解导致的错误,让我们一起来谈谈惯性。  相似文献   

15.
一、“设疑辨析法”的主要内容和环节   1.设疑提问: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提出疑难问题。   2.辨析解难: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或分组讨论后,推出代表总结发言。   3.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行结论验证。   4.归纳总结: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般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或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5.反馈释疑: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具体做法   1.设疑提问,激发思维。例如在《压力、压强》一节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一头体重 6× 104牛、每只脚掌面 6× 102厘米 2站立的大象,同一位体重 47…  相似文献   

16.
错误的惯性     
高兴宇 《成长》2007,(8):45-46
一月前那惊险的爬山一幕还时常浮现在眼前:突然,我的脚踩在了一颗松动的石块上,随后跌倒,然后下滑。我本来能够拽住旁边的棘子丛,因怕刺伤手,便没去抓。身体随着山坡快速滑下去,如果这时我全身伏地,肯定能减缓下滑或者抑制住下滑,但我又怕损坏漂亮的上衣,于是双脚用力蹬地。  相似文献   

17.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力图从学生物理概念应用中常表现出的错误入手,研究发生概念错误的学习者的思维特点,分析其错误成因,从而为改善教学提供更多的改进建议,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 .明确惯性概念 ,理解惯性现象 ,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 ,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 .2 .教学目的理解惯性概念 ,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重点、难点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设想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 .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常见的有三类错误:一是知识性错误,即在物理知识的表述或者物理知识的运用当中出现知识内容方面的错误;二是方法性错误,即在物理知识的得出过程或者运用当中出现的科学方法方面的错误;三是逻辑性错误,即在物理知识的表述当中出现逻辑方面的错误,表现为物理概念的定义没有遵循逻辑规则、物理规律,表述不符合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