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千世界,有冷就有热,这是不可违拗的自然规则。该冷的不冷,该热的不热,都是对自然规则的一种破坏,都将产生严重的负效应。自然界如此,新闻业亦同此理。不必避讳“热”一度时间,新闻界对宣传报道中的“热”讳莫如深。有时提到“热”,就和片面性、一哄而上挂上了号。笔者以为,没有必要谈“热”色变,该热的还是要热。追寻社会的热点话题,采写受众关注的热点新闻,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的天职。这是因为,热点新闻是新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有冷就有热,这是不可违拗的自然规则。该冷的不冷,该热的不热,都是对自然规则的一种破坏,都将产生严重的负效应。自然界如此,新闻业亦同此理。不必避讳“热”一度时间,新闻界对宣传报道中的“热”讳莫如深。有时提到“热”.就和片面性、一哄而上挂上了号。笔者以为,没有必要谈“热”色变,该热的还是要热。追寻社  相似文献   

3.
热与冷的表现 1.宣传主体方面 报道“三农”问题,农民理应是被表现的主体,因为农民是主角。但在现实的“三农”问题报道中,农民的这种主体地位被冷漠淡化了。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三农”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谈的大多是工作成绩,而反映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农民兄弟苦乐愁喜的那些活生生的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在经济新闻中要体现冷与热的辩证法。碰到热门货时需要冷静地思考;遇到冷峻题材时,要热心去反映。题材要热,考虑要冷。对于纷至沓来的经济信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以及纷繁复杂的经济事件,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在作经济报道时,必须瞻前顾后,冷静思考,留有余地。决不可只顾眼前,而不顾后事千变万化。有一篇经济新闻对我的教训十分深刻。1981年9月4曰《浙江日报》第2版的“市场一瞥”刊登了我的一篇稿子,题为《湖州市区小白菜供应好转》。文中说,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家经济广播电台——珠扛经济台,于1986年在南国诞生。从此,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省级和市级经济台越办越多,越办越红火。专家们分析:到1993年,全国有70家经济台。 经济台的诞生,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广播宣传规律的客观反映。它引发了  相似文献   

6.
陈旭 《出版广角》2013,(Z1):79-81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冷媒介""热媒介"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观点。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极具盛名又颇有争议的观点。"冷媒介""热媒介"是他的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观点。本文试图全面、多层次、从整体上阐释这一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新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一、"冷媒介""热媒介"划分的三个要素麦克卢汉在论述他的观点时喜欢运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稿件的“命中率”,除了有满腔热忱,还需头脑冷静,多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1984年元月份,我在一些老通讯员的鼓励下,开始向报社电台投稿。稿虽投了不少,但因贪多求快而一无所获。当年二月底,我厂工会为庆祝“三八”节,筹备首届“三八”运动会。我经过细致了解情况后,写了一篇稿件发往省电台,竟然被采用了。尝到甜头后,我结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写了一个青年农民办商店的稿子,又分别被省电台和贵州日报采  相似文献   

8.
自己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屈指算来,已经泡了二十多年。当记者,自然免不了大大小小的采访,但这些年来,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新动向”:有时,有的记者对采访表现出出奇的热情,他们兴致勃勃,就像到火车站去接他们久别的女朋友似的;有时,又像是经过制冷设备处理过一样,表现出出奇的冷漠。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在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率的排行榜上,社会新闻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说是扶摇直上。因为社会新闻在报道速度、题材新鲜、贴近生活、排忧解难等方面的作用是以往的传统新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社会新闻“热”的背后也有一些需要冷静思考的地方,不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社会新闻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长久以来,有个较深的感觉——处理好报道工作中的“冷”、“热”关系,对新闻工作者至关重要。火候就在于“热中有冷”、“冷热结合”、“冷热适度”。所谓“热中有冷”,是指一项新政策实施或中心工作展开;一股新潮形成或一个大典型出现的时候,常常形成一股宣传报道热。在这种热火头上,新闻工作者的头脑应该冷静,切忌盲目地跟形势、赶浪头、凑热闹。不可听见风就是雨。像什么“万元户”、“彩电村”、“选能人”、以及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闻媒介把新闻策划当作叩开和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并尝到了甜头。但在一片“新闻策划热”中,我们也应作一点冷思考。今年1月1日,杭州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悲剧:7岁的男孩小严浩在住宅小区的草坪上玩耍时,不幸掉进一只无盖的窨井,失去了幼小的生命。这样...  相似文献   

12.
改革与探索目前,新闻出版事业在改革开放中高歌猛进,繁荣景象蔚为壮观。人们的现代思想观念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对精神产品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书报刊编辑借势扬帆,倾其心血,打造品牌,为社会提供精品读物正当其时。精品源于编辑的优秀。随着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空前繁荣,急需一大批具有前瞻意识、富有创造力的编辑出版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应借重于高校,为此,不少高等院校都“前承后继”开办了编辑出版专业,招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应急需。编辑出版专业遭遇就业尴尬冷静观察高校热办中的编辑出版专业,可谓成绩喜人。从胡乔木同…  相似文献   

13.
邱欣 《记者摇篮》2009,(2):55-55
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广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被复制,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广播时代,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人们必然越来越感到,经济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到市场经济知识的重要意义。人们对经济信息产生大量需求,在这一需求的刺激下,经济频率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经济节目及经济节目主持人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有业外人士说目前的广播处于偏“冷”时期。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说法让人觉着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现在的广播比起当年的辉煌时期来,个别栏目收听率确实偏低,用“冷”字形容并不为过。但是,认真收听广播时就会发现,在这偏“冷”的阵势中目前已经荡漾着喷薄而出的涓涓热流:这就是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出版业,近年来可谓一片繁荣,且不说书店里的书籍琳琅满目,单是各种书店、书吧都开始遍地开花,公布的出版社的销售洋码也是节节攀高.  相似文献   

16.
大凡热爱新闻写作的同志,都有这样一种表现:一天不写稿,心里憋得慌。“新闻眼”、“新闻鼻”特别灵敏。今天找东家询问,明天去西家打听,线索接踵而来,稿件时常见报,从而干劲更增。这个阶段可称之为报道“热”。  相似文献   

17.
“年鉴热”冷思考刘菊兰我国的年鉴事业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1979年,邓小平同志说:“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的需要。”近20年来,年鉴作为一种以编年体编撰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全面记载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18.
胡卡妮 《新闻窗》2012,(4):21-22
经济新闻的覆盖面大,影响力强,不仅对经济工作本身发挥直接作用,也对各项社会民生事业等产生多层次的辐射和互动。一张综合性报纸不能没有经济新闻,上达国家经济政策,下通市井田间民情。尤其是热点经济新闻的追踪必不可少,它本身的新闻价值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9.
施锦斌 《东南传播》2012,(10):165-167
突发事件、重大活动报道,SNG电视新闻直播以领先报纸、网络和手机等新老媒体的手段,零时差地呈现着新闻事件的时时动态,满足普通受众的第一知情权。然而,一场漂亮的SNG直播,并非只是镜头、现场音和出镜记者叙述三个构建的简单组合。记者是SNG直播的核心元素,一个成熟而且优秀的直播记者,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而要懂得"设计"直播,懂得在新闻现场冷静思考,用符号化的大众传播手段,让"漂亮"的直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热点”是指人民群众特别关心,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具有重大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比较广泛的焦点和敏感话题。热点新闻就是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力度、深度、广度的写作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