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公民真诚的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法律信仰体现了公民对法律的认同,体现了法律的运行状况,更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针对现阶段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公民自身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以培植我国公民法律信仰,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的法治化是中国法治化的"瓶颈",而农村的法治化的主要障碍就是农民法律信仰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入手,对农民法律信仰的培植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对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4.
法律职业教育时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前,法学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法学理论能力的培养,忽视法学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相对重视法律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忽视法学生思维素养的培植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条文会发生变化,但其中的内核即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不会变。笔者先通过几个概念的分析和比较推出法官职业思维这一概念。接着,开始论述法学本科生思维方式的应然状态。然后,再推出目前的法学本科生思维方式的实然状态,引出与应然状态存在差距的结论。论述法学本科生思维如何从实然状态培养成应然状态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法律职业教育对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理念基础。法律信仰的虚无,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障碍之一。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工具主义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过程中存在缺位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理念的生成。为了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培植法律信仰中的作用,法学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一方面,法学教育必须把法治教育作为重点,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树立法律至上观念作为培植目标;另一方面,应该把培植公民的积极的法律情感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抛弃法律工具主义。法学教育的路径在于陶冶公民的法治品格,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植,要强化良好习惯,夯实数学素养培植的基础;要精构教学流程,夯实数学素养培植的主体;要开展数学活动,展示数学素养的夺目瑰丽,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鉴于此,本文拟将从教育学和法社会学视角对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改革予以多维度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状况令人堪忧,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仅要求掌握法律知识还要求能够转化为守法、用法、护法的行为,故从内外化的角度阐释了法律素养的运行机制,并指出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信仰的形成是内外化运行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法律信仰的形成标志着良好而稳定的法律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个体主义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使用包括经济、时空、教育、社会等多种手段将重庆的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实现马太效益、破窗效应和长尾效应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途径.法律信仰作为法治的内核,必定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在我国法律信仰缺失的背景下,必须从制定良法、树立法律的权威以及培养全社会的公民意识等方面培植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公民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到达历史的新高度。高职师范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初等教育人民教师的主力军,法律素养的提升对教师个人、教师队伍以及学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能促进今后教师职业的发展从而助力全面推进落实依法治校。高职院校可从科学构建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法律素养隐性教育和加强法治教育实践环节等方面着手,加强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访红色根据地,走红色之旅,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色教育。现实中许多学校开展红色教育主要的活动形式就是红色之旅。如何开展好红色之旅活动,关键在于我们对红色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主体性作用还是从法律职业的属性来看,法律职业道德都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必备条件。从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出发,结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高校应该承担起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而录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不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高校中,针对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仍在课程、师资、相关机构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从充实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丰富法律教育方式、将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建设校园法律咨询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增强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代高职高专学生的法律素养十分贫瘠,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体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要求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文章认为,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应采取三项措施:增加基础法律教育的内容,构建和谐的法治氛围校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科法学专业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法律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科法学专业应在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面全面建设、协调发展,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合力,保证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在文化、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的素质、道德和法律等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构建民办高职院校法律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是摆在民办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法律教育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并未得到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标并未真正实现。因而,进一步明确高等院校法律教育的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是增强大学生法律素养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