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美丽”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在用于人物方面时,总是用来描述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子),而不能描述男性,如说“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女子”,而不说“美丽的小伙”、“美丽的男子”等。“美丽”似乎成了女子的“专利”,与男子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中古以来的情况,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远在上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以前),“美丽”这个词是可以用于男子、描述男子的容貌的。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男子同女子一样,也是可以“美丽”的。这种情况在典籍中时有反映,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古代的君主一般称为“皇”、“帝”、“王”等。而人们通常不太了解,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君主一般被称为“后”。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有:“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句中的“夏后”即“夏王”之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的排比考证纠正了今人对古代“天文”本意的科学化误解,指出上古“天文”本意类似于现代所谓的“星占学”(astrology),上古“传天数者”大都是星占学家或擅星占以论治世者,都不能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或“天文学家”混这一谈,从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这是从上古“通天巫觋”演化而来的,前者是星占术即通天之术,后者是巫觋即是星占学家,而“灵台”即是他们进行“通天”巫术之所,正因为上古“天文”是沟通天人之际的重要手段,拥有宣示天意的权威,所以历代统治者严禁私习天文。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无论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代汉语中.“禽”、“兽”两个词的含义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可谓泾渭分明,谁也不会混淆它们,正如《尔雅·释鸟》所言:“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简言之.“禽”不能称为“兽”,“兽”也不能称为“禽”。可是,这仅仅是中古(魏晋)以后的情况;在上古时代(魏晋以前),情形却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5.
胡志恒 《寻根》2016,(4):42-47
正蝉,古代又称为蜩,是一种很不起眼的昆虫,除了每年夏秋时的长吟外,一般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然而,魏晋以降,出现了大量咏蝉的赋、诗、词,在文人的笔下,蝉的形象被人格化,具有清心寡欲、高洁淡泊的特色,而成为文人自况的象征,并且被历代文士反复吟诵,成为一种较为固定的意象。应该说,这种意象决不会凭空产生,恐怕只有去探寻上古时期先民对蝉的关注与观念了。然而先民的有关蝉的理念、幻想及信仰,乃是逝去的心意,看不见摸不  相似文献   

6.
试释“国”与“域”及“城”游修龄本文所说的国、域和城,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领域和城市的概念,而是讨论这三个字的起源和原始的意义。国的繁体字本作国,是口内一个“或”字;域则是土旁从“或”(但古籀中是邑旁从或),二者是同源的。城是土旁从成,这成字的演...  相似文献   

7.
《上古时期的“衣”与“裳”》(作者:柴静、白友涛,载《文史知识》1997年第 3期,下称《衣》文)一文认为:“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裙,也用来泛指衣服;‘裳’指上衣.”我以为此说不确,不能不辩.《衣》文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从服装的起源来看,最早出现的衣服是下衣,人们对于‘衣’字的最早概念当指下衣.”“在上衣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说衣是上衣当然极不合情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进步,人类开始使用上衣来遮蔽前后心及臂膀,就出现了‘裳’.”实际上最早出现的衣服未必是下衣,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并非遮羞,因为这并不是第一需要.在至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曾经发现过不少不穿衣服的原始民族,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没有装饰品的原始民族,因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装饰才是原始人使用服装的最初动机.至于遮羞的观念,恐怕要到私有制产生以后才有,原始人并不像文明人那样因赤裸身体而感到羞耻(参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退一步说,就算最早出现的是遮羞的下衣,也不能证明上古时期“衣”指下衣,“裳”指上衣.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正如荀子所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  相似文献   

8.
9.
<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当今时代再也没有人敢公开乱讲"女子不如男"。但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一语,则始终无法让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十的"女子"们释怀。由于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而且以"难养"定性,在孔子文化日益复兴的今天,孔子是否轻视"女子"?"女子"又应该怎样看孔子?诸如此类问题就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孔子是否"轻视妇女"是一个长期争论而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明清之际的蜀难由"晚明蜀难"和"易代蜀难"两个历史阶段构成。期间,作为四川地方社会主体的蜀民惨遭杀戮和伤害,其受祸之惨酷,不仅旷古罕见,也为国内同时期其他地区所不及。传统士人对这一悲剧的检讨,大多建立在浅表的认识层面上,将其归结为"天怒人怨"两个方面。本文透过历史表象,洞悉此次蜀难既是明代制度败坏的产物,又是17世纪极端气候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坚实的形上基础与能动的哲学性格现代中国哲学家罕有谈宇宙论者,熊十力则是一个例外。但熊先生的宇宙论不是一般的宇宙论,而是“本体——宇宙论”。所谓“本体——宇宙论”,是穷究宇宙本源、本根、本质的宇宙论,又是探讨宇宙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水然 《寻根》2000,(4):104-106
河南淇县有一通扯淡碑,远近闻名。这块高不过2米,宽不过1米,厚约0.3米的石块,认真说不能叫碑,叫碣比较合适。因为其顶端是半圆形的。清潘霄昂《金石例》中说:五品以上官员死后,其墓前可以用碑作纪念物;五品以下官员的墓前只能用碣作纪念物。扯淡碑,无非是民间的习惯叫法。  相似文献   

13.
李兆忠 《东方文化》2002,(3):45-46,72
比较中日两国文化,一件令我感兴趣的事情是,中国的东西传人东瀛后,迟早会被赋以严格的仪式,因此而变得一本正经起来。比如中国的书法传到日本,变成了“书道”,中国的茶艺传到日本,又变成了“茶道”。故此,日本有数不清的“道”,除了书道、茶道,还有什么花道、棋道、剑道、柔道、空手道……真称得上一个“道”的王国。  相似文献   

14.
王博 《中国文化》2012,(1):194-206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该知道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石头记》,但是对其它的几个名字就有些陌生。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凡例说道: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皆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來,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深刻解析。从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先辈为了救亡图存、兴国强民,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16.
试解“曹操恸哭郭嘉”之谜王志武罗贯中把赤壁之战写得有声有色,几乎每个场面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曹操回到南郡后恸哭郭嘉一事,虽然仅有一百个字,但却余味无穷,含义至深。遗憾的是,从《三国演义》问世至今,没有一人揭示出曹操此举的深刻内涵。包括毛宗...  相似文献   

17.
王泉根 《寻根》2011,(2):116-121
古帝始自盘古氏,天皇地皇太皇继。次则有巢与燧人,太昊以下十五帝。炎帝递传共七君,黄帝少昊金天氏。颛顼之次乃帝喾,帝尧帝舜古帝是。这首诗见于清末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幼学歌》,记述了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远古帝王们的名号与传承序列。  相似文献   

18.
“侠”与中国文化□张旗“侠”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曾是中国历史宏伟乐章中的一阙插曲,但没有成为历史主潮。侠符合中国文化心态,其在悠悠岁月里嬗变成一种精神象征。这种象征在维系中国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通过“侠”管窥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文学”的历史记意,必定影响作家的当下写作。在此意义上,重写文学史,不可避免地介入了当代文学进程。在二十世纪初正式引入“文学史”的教学与撰述之前,中国文人并没有认真区别文学理论、文学批秤与文学史的必要。几乎所有的文论,都是三位一体。这么一来,提倡文学革命与重写文学史,往往合而为一,比如,标榜“秦汉文章”,或者推崇“八代之文”,都既是“论”,也是“史”;既指向往昔,也涉及当下。即便以引进西方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战争的看法,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两千余年来特别是在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之后,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分析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孟子判断战争的标准及其学说价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