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2.
俞明芳 《新闻记者》2005,(10):14-14
贵刊2005年第8期刊登了王志广先生的短文《“砍价”和“侃价”》(以下简称“王文”)说:“可见,在上述例句的语境中,‘砍价’是正确的,而‘侃价’这一词汇在词典中并不存在,属于‘生造词’。”  相似文献   

3.
笔者偶遇一位将军,谈起目前一些新闻评论缺乏新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将军语出惊人:要出新,就要“出奇制胜”“反常用兵”“超常思维”。笔者听后,深受启发。超常思维法。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新闻评论立意新思路。作者涂国政从人民日报防治土地“沙化”的报道中,联想到人的思想也存在“沙化”的考验,发表了“防治思想‘沙化’”的评论。作者提出“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意识屏障’”、“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心理屏障’”、“构筑防治思想‘沙化’的‘制度屏障’”。这种超常的联想,使新闻评论的立意新颖独到,发人深思。该文荣获2005…  相似文献   

4.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5.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2,24(3):246-246
在GB/T15835120116出版物上数字用法》5.1.4中,对示例2008年8月8日说:“‘年“月’可按GB/T7408--2005的5.2.1.1中的扩展格式,用‘_’替代”,写成“2008—8-8”。虽然后文中说“月和日是一位数时,可在数字前补‘0”’,但这里用了助动词“可”,仍暗示不补“0”也正确。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服务就是商品” 我读到《新闻大学》1998年秋季号喻权域同志《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一文的第四点“新闻是不是商品”。其基本观点作者用黑体字标出:“新闻报道和报纸都不是‘商品’,而是‘服务’。”这里的“服务”显然不是无私奉献意义的服务。喻接着说:“我国那些主张‘新闻是商品’的学者,忘记了辩证逻辑,用的是‘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知  相似文献   

7.
解析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在许多人都在感叹“娱乐当道”。的确,目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迅猛变化,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在社会上风行起娱乐的热潮。“‘电视娱乐热’让观众过足了‘娱乐’瘾。每逢‘非常周末’,观众就会‘欢乐总动员’,搭上‘幸福快车’,走进‘快乐大本营’,摆起‘七星大擂台’,或相约‘非常男女’,过一个‘快乐星期天’。‘娱乐’旋风感染了电视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影视剧节目(74.8分钟),高于时事新闻类节目(38.3分钟),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8.
新说文解字     
“群众”这词常用,但放在一定语境中就需特别注意用法。这是一个表复数、表群体的泛指词,数量范围不确定。由于不同于‘战士’‘党员’‘青年’‘学生’等词,‘群众’前面一般不宜用精确的数量词来确定,如‘五个群众’‘一千名群众’,只能说‘大批群众’‘广大群众’。‘昨天是端午节,一个群众给部队送来了粽子。’(中央电视台1989年6月9日午间新闻应据情改为‘一位老大娘’。如果必须表示具体数字。可用‘各届群众三万人’之类的句式。“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即特性。事物的特性表现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有些一文章总括某些一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9.
侃吧     
《新闻世界》2008,(3):61-62
“2006年是‘大顺’之年,2007年是‘大起’之年,2008年是‘大发’之年。”——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谈股市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时代,“四力”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也是必修课。从“‘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眼力’是发掘新闻的基本功”“‘脑力’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笔力’是‘四力’落地的最终反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增强“四力”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在我国舆论界、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公开争论的时间,从这年的4月到9月达半年之久。这场争论该怎样概括?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争论。我觉得这一概括不妥。因为被批评的报刊并没有提出“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样的主张;批评者硬说有的报刊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虚设论敌。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     
张闻天最先批评‘党八股’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一九四二年二月在延安整风报告中提到了‘党八股’一词,但对这一词的最早提出者却鲜为人知。经查,这个词党内最早提出者是张闻天。早在一九三二年十一月,张闻天用‘歌特’的笔名撰写了《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一文,明确提出,我们的同志在宣传鼓动工作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党八股’(又名“十八股”)”,“这种‘党八股’式的宣传鼓动,实际上是由于脱离了群众,由于不知道宣传鼓动的对策是什么。这样的宣传鼓动,自然只能是死板、千篇一律的。”该文刊载于中共中央机在报《布尔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     
徐特立的‘日积月累’读书法徐特立的读书办法是以‘定量’、‘有恒心’为主。他在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时。每天只读两个字,一年才学完‘说文’。他四十三岁时才开始学外文,每日只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三百六十五个单词,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徐特立常说:‘读书切不可贪多,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称这种读书方法为‘日积月累’法。(据《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14.
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方面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因素 ,包括“对鉴定地位的认可不足”、“‘馆藏丰富’与‘收藏优化’的两难选择”、“对于档案‘精华说’、‘财富说’、销毁‘风险说’与档案管理‘效率观’的理解”、“缺乏现有联系支持”以及“理论研究的脱节”等 ,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即便目前“80后”占据着文坛主流地位,可似乎也不能太“大意”,因为大概从2007年开始,“90后”便登场了,打着“‘90后’将把‘80后’给灭下去”的旗号,来势汹汹。《诗选刊》在2007年“中国诗歌年代大展”中推出6位“90后”诗人专辑,2008年4月又推出17位“90后”诗人作品,  相似文献   

16.
初志贤 《新闻三昧》2003,(11):46-48
有的读者给本刊来信、来电反映,说“他们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错别字”,如将‘啰嗦’写成‘啰唆’、‘磨擦’写成‘摩擦’、‘同仁’写成‘同人’”等。其实,这几个字并非是错别字,实际上是有关异形词应用方面的问题。为此,本刊本期开始,刊发初志贤同志的《异形词 ABC》(拟分两次)一文,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17.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18.
“‘电脑农业’、‘信息农业’等名词正悄然兴起。今天的农民中流传着很多新的顺口溜,比如‘农民不出家,专家请到家’;‘啥时该干啥,电脑告诉咱’;‘当今科技就是好,种地也能用电脑’;‘种地用电脑,庄稼能长好’。有的农民说:‘过去只知道电脑能指挥卫星上天,现在电脑也能指挥咱种地了。’” 看到这样的报道,你可能会认为电脑已经在农村普及了。但是,同一篇报道告诉我们:“据2001年  相似文献   

19.
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秋季实施“开放教育”工作以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致力于对“开放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七化为主’教学改革模式”、“注重效率与质量的‘三层六化’教学管理模式”和“体现‘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多位一体’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运作,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姚老师钧鉴: 看了贵刊一篇学术书简:《对〈学术规范与新闻学研究的深化〉一文的质疑》,觉得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位学生的驳论,逻辑混乱,自相矛盾。兹略述如下: 作者说:“作为一门科学,我国的新闻学理论体系中确实没有‘人民性’这个概念。”是不符合事实的。他论据是马克思只在1842年《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提过一次“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以后再也没提过“人民性”这个词。同时,列宁也“从未使用过‘人民性’这个词。”“毛泽东也十分重视报刊宣传的党性原则”,因此作者下结论说:“既然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的革命导师们都没有深入阐述过党报的人民性,那么我们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