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荐理由:本次评课提出了如何在公开课中保持教学常态这一问题,值得所有开过、未开过、即将要开公开课的教师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中的识字教学,关系到语文能力从听说层面走向深度理解,关系到文化从表面走向内涵,关系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本文尝试了六种古诗文识字教学方法:字题相连,联结拓展增厚度;字物相合,联系实物添趣味;字境相映,虚实结合得形神;字景相融,沉潜涵咏识脉络;字情相系,联系生活解意象;字词相生,触类旁通识音韵。  相似文献   

3.
一驳公开课“耗时费力”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公开课与常态课放在同等位置上。两者虽然同为课,但是还有不同。公开课除了与常态课一样担负着育人任务外,还担负着大范围地传播先进教学理念的任务,必定要求精益求精,需要的是取众人之智。同时,在大兵团的“打磨”中,既锻炼了执教者,也相应地增强了执教者所在组织的学习研究能力。这是耗时费力吗?  相似文献   

4.
5.
杨广收 《学语文》2008,(2):37-37
无论是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是在语文课外读物中,小说这一文学体裁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般来说,它包括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中,高潮的把握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有的小说的高潮部分并不明显,好像在经历了开端、发展后就结束了。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是学生。有些教师也感觉到把握小说高潮之不易。  相似文献   

6.
7.
服饰之美     
<正>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最主要的原因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说过: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他认为这是人情之常,是天下之所同嗜。俄国文学家契诃夫也说过: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美丽的,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更重要的是,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概括、抽象可提升为教学理论。但教学体验不同于教学经验,也不同于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笔者认为,按照公开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教师个体为研究对象,突出个人教学水平的公开课。这类公开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个人教学能力水平的诊断、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等,关注个人教学的真实情况——好在哪里、存在哪些不足;另一类是以教学问题为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表演作为一种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很多教师在崇权唯上、功利驱使、师德缺失等原因的推动下,把“表演”变成了“作秀”,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虚假效应和形式主义。以亲历的课堂教学为例,分析课堂教学异化为“表演”的现象,提出常态教学应该是超越传统评价标准和功利的;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是超越生活、彰显师德的;是超越统一结论的。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经常举行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评课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日常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进行教师培训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应看到,教师在评课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求和气,顾面子;只谈优点,不谈问题;只评教,不评学的现象,更严重的是,评课往往是教师的专利,从不让学生参加,不去听听学生的意见,也从不让学生谈谈感受,这就使评课很难取得实效,评来评去,到头来还是不能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3.
读书之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我也不例外。刚上班的时候,我被分配在了家乡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那一学期.我第一次去别的学校上了公开课.也许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因为年轻气盛,课上得很顺利,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然而我的公开课始终没能走出乡镇.走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教育重在让学生体验。上过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老师都有同感:高中的音乐课难上!主要原因,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较成熟,内心世界较复杂,不愿在众人面前表露自己,所以更不愿配合老师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看,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分析、介绍作品,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提问有关乐曲所表现的情感、音乐形象等问  相似文献   

15.
16.
审美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依托“线造型”教学,引导学生观察、领悟、欣赏线条,发现美术视角下线条的艺术魅力,并学会灵活运用线条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抒发自身的艺术感受,丰富和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眼下,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公开课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课罢,教者畅谈教学体会,听者抒发观摩心得,互相切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评选课(如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评选课等)的活动却进行得雷声大、雨点小,评选课活动的后续工作做得不太好.每次活动结束后,参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评委们手中的笔.评上的教师自我感觉良好:课上得成功,评委们给了高分;落选者则心情沮丧,怅然长叹:课没上好,评委们亮了低分.这样的评选活动,不作评价、不作反馈,未能体现评选课的导向和功能.参评教师回去后,还是沿着老路子走下去,参评与不参评的作用差别不大.他的课也不会因为参加了一节评选课而有多大起色,这难道不是评选课的悲哀吗?  相似文献   

18.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位很优秀的年轻教师,他的公开课一直都很出色,甚至还在省级赛课活动中得过奖,但是他却很少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上公开课。因为他的学生都已适应了他常态的教学思路,而他在公开课中却总是喜欢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不同角度对一堂关于"蒸发"的观摩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评析,以期与广大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教学需要情感,需要环境氛围。语文教学,需要依据“文章情”创设“教学情”,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能力。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具的“感动”中展示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教学情境化、心理化、科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