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在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综合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102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长江上游和长江中游的绿色创新效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下游的平均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加强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加强环境规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限制污染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从而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3)在不同FDI发展区间内,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并不相同,存在双门槛效应,跨过第一门槛值8.293后,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跨过第二门槛值11.695后,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又再次变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05-2018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直接效应更大;(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工业生产率、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三条路径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但存在异质性;(3)知识存量和市场环境两种中介效应均存在双重门槛,且两者在调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绿色经济效率中表现出“由抑制到促进,由微弱到增强”的阶梯性特征。文章不仅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影响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中具体的影响路径;同时,也证实了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①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②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③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91-196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1):24-28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测算,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衡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促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和提升创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首先根据2005—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DEA模型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然后以计算出来的农业生产效率为因变量,分别以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6个细分行业为自变量,以财政支农和城镇化水平为控制变量,运用Tobit模型从总体和细分行业方面分析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整体来说,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还没有显现,现阶段还不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细分行业中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8-2007年数据,对影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以及政策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较强,经济发展水平和分工水平正向作用较小.城市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负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有赖于金融发展及金融政策支持,需要加快生产的专业化进程和分工水平,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结合点。运用SBM模型测算2008-2018年全国内地28省市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内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研究期内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到生产性服务业FDI驱动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研究框架中,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FDI影响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与批发和零售业FDI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效应,其余4种生产性服务业FDI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中等强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在4种生产性服务业FDI驱动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作用最为显著;地区需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资结构;多数未达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的省份,应提高保护水平,少数保护过强的省份,应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出口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云丹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90-92,98
有别于传统产业或其他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新科研成果与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而发展壮大。LED产业是当前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大突破口之一,结合广东省推动LED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和实际工作,就若干管理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印度软件产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孟薇  钱省三 《科研管理》2005,26(1):113-117
印度目前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如软件产业上已经领先中国 ,这些领域的成功可能促使印度最终全面赶上甚至超越中国。本文从高科技产业生态的崭新角度出发 ,深入研究了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 ,在详尽分析印度软件产业生态的四个基本要素的同时 ,探讨了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利用RAS法对投入产出表进行必要的调整,对飞机制造业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将拉动相关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极大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前进,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志龙  史俊 《科研管理》2015,36(5):139-148
本文采用纵贯研究、内容分析、访谈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三个政策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互动是如何帮助政府进行政策决策的。研究结论表明:第一,互动是政府进行宏观政策决策的基石。新兴产业的政策决策是由数个渐进式决策阶段组成,每个阶段中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微观政策的决策和实施为推动力量。第二,新兴产业政策决策过程中存在五种互动方式,并且互动主导者因行政职位或决策事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第三,随着决策事项的渐进式演变,互动规律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政策决策者建立互动导向的政策决策机制,更好地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业生态学视角的石油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已经由以煤炭为主向以油气为主转变,中国石油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在分析了石油工业代谢过程基础上,研究了工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石油产业生态链,重点剖析了狭义生态产业链,从石油石化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的角度研究了石油产业的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构建起选择主导性高技术产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7个部门进行评价,筛选出现阶段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提出进一步发挥高技术产业突破带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新型融资工具的产业投资基金极大改善了相关行业的要素禀赋,刺激了优势产业的发展。现有文献对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及成效缺乏讨论。本文从投资目的导向入手,以融资类和并购类两种模式为分析起点,从投融资匹配程度角度探究产业投资基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路径。借助搜寻匹配模型,得到并购类产业投资基金为投融资双方带来更好匹配的结论。进一步地,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角度切入,利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并购类基金通过提升产业专业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却阻碍产业多样化的发展;相对地,融资类基金通过提升产业多样化影响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产业群落概念,通过对产业群落结构和关系链条的分析,指出海洋产业群落内部还存在信任度不高,协作创新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海洋产业群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天津航空产业集群培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促进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角度,对天津航空产业如何培育产业集群进行了分阶段的发展思路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赵旭  张嵎喆  王君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87-394
从高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入手,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来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层次。同时,借鉴国际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一套高技术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衡量评价其发展水平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现状;最后分别从高技术产业的5个子行业入手,分析行业发展的优势,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