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顾了新博物馆运动背景下世界博物馆化进程的加速,总结了科技类博物馆在承担科学文化表征方面的使命担当。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了科技类博物馆展示科学中的争议、不确定性等当代科技内容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参与到表征过程中的多样化主体,由此提出了科技类博物馆所面临科普伦理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张力也愈发受到关注。科技伦理事件时有发生,相关议题引发热议。在我国,科技伦理事件的参与者主要是科技、科普领域相关专业人员。对比中外科技伦理事件中公众的理解与参与程度,可知我国公众对科技伦理事件的理解与参与仍需加强,可从伦理意识的提升和面向大众传播科学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价值意蕴和主要进展,提炼其主要特点为“三性三化”,即政治性、引领性、普惠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充分总结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新时代的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为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和艺术产生的根源是大自然。本文对于实践、大脑活动对科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财富对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科学和艺术的效益,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影响,以及科学和艺术相互结合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普存在学术内涵和政策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普的需求普遍增长,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出现了普及内容前移、传播手段现代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等新特点与新挑战,科普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这就要求对科普工作应该确立何种伦理立场进行深入思考。本研究基于对科普的学术内涵和政策内涵的辨析,结合当代科普的新特点分析其面临的伦理问题,从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德性论等提出科普应坚持的伦理立场,提出将负责任的科普从倡议落实到行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4年3月22日,第二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沙龙活动围绕“基础科学的科普新表达”主题展开,来自科技史、科学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科学传播等领域专家,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分享不同视角下基础科学展览创作的新方向、新思路,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基础科学展览创新研发注入新活力、探索新路径、开辟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科学教育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传播学理论观点,从观众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入手,对基于展览展品的科普场馆非正式科学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科普场馆教育功能的开发和实现作为评估最核心的内容,构建传播效果评估指标框架,为科普场馆科学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提供考核、监督、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播“核心概念”是科学教育、科学传播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国家、社会、时代的需求。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科技博物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成果,对于什么是“核心概念”、为什么要围绕“核心概念”开展科学教育、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育活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将“核心概念”视为当代科技博物馆应履行的使命和评价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科学传播能力与水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聚焦于ChatGPT,加强科普场馆在数字化建设中对ChatGPT的整体认知,期待通过对此类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科普场馆开展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分析ChatGPT 的发展历程、技术特征、技术应用及应用方式,在ChatGPT系统实践的基础上,总结ChatGPT为科普场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包括在科普场馆协助研究、数字展览、智能客服等方面的效率提升和赋能,同时探讨了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包括内容科学性、信息安全性、使用目的性、依赖性以及法律法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双减”背景下,专题博物馆类科普基地的科普工作新路径。基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实践案例,对综合科普资源与目标进行剖析,形成融合馆藏资源、行业学科发展以及网络传播为一体的科普教育路径;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围绕核心资源探索建立自有特色的科普教育体系框架,能够提升新形势下专题博物馆的科学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但以科技馆、科技 类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资源短缺,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匮乏,国家科普能力仍较 为薄弱,难以满足公众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科普能力发展现状,就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现代科技馆体系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亟待实施科普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改革应当向着促进公众参与、加强跨界融合、应用新兴科技、推动科普产业、深化国际合作的共同方向,优化展览展示的水平和质量、深化教育资源多元与创新、细化观众需求探知与响应、强化学术建设与成果转化,从而提升展览吸引力、科学传播力、精准服务力与创新驱动力,踏上高质量、高效能的现代科技馆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技术不仅在商业领域应用巨大,而且在公共管理领域也大有可为。科普事业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的重要领域,研究利用大数据为科普工作服务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分析大数据技术为社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入手,梳理 了我国目前科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新形势,探讨了新时期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以提 升我国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诠释“科技艺术”的内涵,通过案例展示科技艺术的国际现状,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在科技艺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阐释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策展案例论证科普与美育的关系,提出技术史是连接科学、艺术与工艺的方法,科技史与艺术史要紧密融合,在科普中要注重美育。  相似文献   

15.
科普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新形势下加强科普教育的内容,图书馆科普教育的定位以及科普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普及目录学知识角度出发,剖析了数字时代目录学具有的三大主要作用:信息资源导读、科学研究的指南、信息素养的教育功能,并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学习与利用目录学基础知识,倡导人们都来学点目录学。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流动科普设施在促进科普公平普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基层多样化的需求,打破基层科普资源的馆际壁垒,流动科普设施进行了展览资源区域共享的有益尝试。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有利于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评价体系、深化延展服务内容、注重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完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