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金融参与主体的类型出发,将科技金融划分为政府科技拨款、企业研发投入和金融科技贷款,并基于创新动机视角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200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各类型科技金融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最大,政府科技拨款次之,金融科技贷款的促进作用最小。各类型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创新人才集聚和金融资源集聚异质性。在高创新人才集聚和低金融资源集聚地区,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拨款和金融科技贷款主要通过实质性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研发投入主要通过策略性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关于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结论往往不一致,主要原因是忽略其他因素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本文基于股权结构视角,在使用交互项的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作为门槛变量的国有股比重、管理层持股比重和股权集中度的门槛值分别为11.13%、17.78%和34.60%,当企业上述指标处于不同的门槛区域时,税收优惠的科技创新激励效应将会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我国政府在实施并完善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股权结构因素对于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研判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和影响.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最先进入快速发展后期;科技金融通过科技资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市场融资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资本化还不能满足长江经济带高技术... 相似文献
6.
7.
为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对象,将环境规制与工业集聚同时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108个城市2003—2017年的工业绿色经济效率,探究环境规制、工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环境规制在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负向作用中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趋势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呈现出负向影响逐渐减弱甚至由负转正的效果,且这种逆转效果在下游地区更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引导工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聚集,继续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并注意配套结合,推动下游地区各类创新要素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以及在引进外资时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及其实证检验——基于中国西部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1978-2010年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方面,对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人均收入处于低水平均衡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隐性累积效应;当人均收入跳越“贫困陷阱”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性加速效应;当人均收入处于高水平均衡时,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隐性减速效应.对外贸易、城市化、公共服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对贫困减缓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和非金融发展视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整体角度和企业角度检验了金融开放变量、金融规模变量和金融效率变量对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分离出珠三角地区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变量对科技创新变量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同时,本文发现金融发展可以促进政府和企业投入更多的科技经费,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之间存在良性的互相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在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合作"指标和科技创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的基础上重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对带内11个省市2013—2015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发展变化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两级分化严重;各省市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不同,各有优势;各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建议充分发挥带内领先省市的示范作用,各省市在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带内科技合作,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15.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围绕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高效流动和配置的重要节点开展研究,探讨了九江在科技创新领域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在14个沿长江中游地级市中,九江的人口和产业基础具有较大优势,但其科技创新领域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区域创新发展态势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重要节点的布局关键在于引领共建赣鄂湘皖四省毗邻区创新发展合作体系,合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推动赣鄂科创大走廊落子布局。最后,本文提出了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多层次创新人才,培育壮大企业创新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融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近6年的创新效率,发现其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高,各省(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发现除云南外,各省(市)在最近6年TFP增长率都大于1,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创新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政府资金支出、企业规模、所有制、外商直接投资等4个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联系不紧密,东部地区网络主体间联系好于西部和中部。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通过构建创新产出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综合考量区域经济结构、区域研发强度、区域创新效率及整体经济发展4个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的创新产出变化的驱动效应.以每万人专利申请量作为创新产出的解释变量,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进行结构分解,定量化各驱动因素的贡献.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最大,为57.05〖WTB3〗%〖WTBZ〗,其次是区域研发强度贡献率为27.08〖WTB3〗%〖WTBZ〗,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为18.40〖WTB3〗%〖WTBZ〗,区域经济结构效应为负,贡献率为-2.53〖WTB3〗%〖WTBZ〗.最后,针对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