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语堂教女     
程勤华 《小读者》2013,(5):78-78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二女儿玉如最为机灵聪慧,从小就效仿爸爸写稿。当年不少人发表文章都用笔名,玉如就让爸爸给取个笔名。林语堂给她取了个“无双”的笔名,谓其聪明才智举世无双。可是玉如觉得“无双”不吉利,总是单打一,还能嫁得出去?林语堂经女儿~提醒,觉得是这样。那天他正在翻阅《吕氏春秋》,忽然发现了“太乙”两个字,觉得用作笔名很不错,就对女儿说:“叫‘太乙’如何?”玉如觉得这个名字很新奇,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林语堂给她解释说:“你看,《吕氏春秋·大乐》里有‘太乙’这个词,它是指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出于好奇,玉如就接受了这个笔名。  相似文献   

2.
贵刊去年十一期《你知道吗》中薛伟同志写的《“艾青”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一文说:“他的生日又是十二月十二日,合起来正好是‘青’字”。这是不确的。现把艾青本人对其笔名的由来的解说摘录于后: “你们都知道我原名蒋海澄,这个名字的法文译音和蒋介石有些同音。一九二九年我到法国,在旅馆登记  相似文献   

3.
老酷的幽默     
笔名老酷刚搬家,房东来屋坐,他拿起老酷桌上的一张纸问:“老酷先生,你姓老吗?”老酷说:“不是——老酷是我的笔名。”房东赞叹道:“真不简单,文化人的笔都有名字!”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二女儿玉如最为机灵聪慧,从小就效仿爸爸写稿。当年不少人发表文章都用笔名,玉如就让爸爸给取个笔名。林语堂给她取了个“无双”的笔名,谓其聪明才智举世无双。可是玉如觉得“无双”不吉利,总是单打一,还能嫁得出去?林语堂经女儿一提醒,觉得是这样。那天他正在翻阅《吕氏春秋》,忽然发现了“太乙”两个字,觉得用作笔名很不错,就对女儿说:“叫‘太乙’如何?”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中央一套热播,他在剧中扮演着一个省重点扶贫对象大槐树村的“不靠谱”书记……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吴秀波很靠谱、很有爱,从巴拿马大运河,到柬埔寨吴哥窟,从肯尼亚动物大迁徙,到七彩的北极光……在他独特的“旅游式家教”下,原本懒惰的儿子“炼”成了阳光好少年! 天池是啥样?孩子的好奇心要培养 吴秀波的儿子学名吴晓波,说起他的学名,还有一番来历.吴秀波名字里有父亲名字里的“波”字、母亲名字里的“秀”字,成年后有人说吴秀波这个名字太女性化,不利于今后发展,建议他改名.吴秀波坚决反对:“一个人的姓名中承载着父母的爱,连名字都改,父母干吗养你这个儿子?”不仅如此,他还给儿子起名“晓波”,有妻子名字的“晓”字和自己名字的“波”字,并多次告诉儿子长大后不准改名字.晓波出生时重达4200克,还特别能吃,样子很可爱,所以外婆给他起了个乳名叫憨憨.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故事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但他却把自己当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下面采撷几个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故事一:笔名的由来巴金原名叫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他到法国后,在小城沙多吉里念法文。在这个地方他认识了几个中国的朋友,有一个北方同学叫巴恩波,跟巴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去了巴黎。第二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巴金与他不熟,但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心里很痛苦,因此笔名中“巴”字就是因为他而联想起来的。“金”字是巴金的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他起的。那个时候,巴金翻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多若繁星,丰富多采,起名方式,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作家的笔名,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志向、学识和情趣。综观中国现代作家使用笔名的缘由,大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有所寄寓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主要笔名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使用笔名最多的一位。据统计,他曾使用了140多个笔名,可列为“笔名之最”。鲁迅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一文中说:“一个作家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鲁迅前期使用的笔名,如“戛剑生”、“索士”、“迅行”等。大都寄寓有自励,奋发、探索前进的意思。后期使用的笔名,“敬一尊”、“桃  相似文献   

8.
开心小辅     
《辅导员》2004,(11)
胖弟弟读小学四年级的弟弟胖得实在不像话,大家常常取笑他。老师要他们班同学在联络簿上记下“每天帮家里做的事”,弟弟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只好由妈妈代为填写。她在联络簿上写道:“每天帮家里吃饭。”老师的评语是:“看得出来,你很努力!”日本名字课堂上,小辅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他说:“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回答:“山本五十六”。  相似文献   

9.
难糊涂     
难糊涂是童话王国的一名小学生,他叫这名字,是因为那几天正赶上“难得糊涂”这词的流行热潮,但因为四个字的名字很少见,于是干脆就叫了“难糊涂”。  相似文献   

10.
文癫子     
他说,有竹子花开时,替他刻一颗印,执著于来世的约期,印在散发墨香的书册里,那应该是他的名字。约期只为两个字,文学。他的名字早已为人所淡忘,大家都叫他“文癫子”。我们去见他时,只见到一堆青冢,没有墓碑,坟堆垒得很平,位于一个小竹林里。癫子是一种很蔑视人...  相似文献   

11.
柔石年谱     
1902年一岁九月二十八日(光绪廿八年农历寅年八月廿七日),柔石诞生于浙江省宁海城关西门方祠前。姓赵,原名平福。当地有一地主,以为平福这一名字吉利,要给自己的儿子用,不准柔石用这一名字。柔石长大后嫌这个名字俗气,乃自己改名为平复(又名少雄)。当时,家门前有一座长条石砌成的小桥,桥上刻有“金桥柔石”四字,据说笔名柔石、金桥,即源于此。后来柔石还用过赵璜、刘志清等笔名。他家到他父亲时,家境困顿,改营小商业,其父赵子廉又名汝能,在宁海城内市门头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部分作家都用过笔名,更有很多人拥有不止一个笔名。这给现代文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问题,往往一篇署有很陌生的作者名字的作品,其实却是属于某位著名作家。也有时候,一个大家看起来都很熟悉的名字,其实不过是另一个人偶然使用了与那个名作家的笔名甚至本名相同的名字。当然,要确定某个名字事实上是哪位作家的笔名,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作家本人还在世,也许还可以请其通过回忆帮助核实一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是作家本人都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用过某个笔名。如果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作者,研究者往往更要查找很多资料才能证明某个名字属于某位作家。  相似文献   

13.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文里说到一段文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  相似文献   

14.
作家与笔名     
(接上期)小说家张恨水,本名张心远。因喜李煌的《乌夜啼》中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取“恨水”为笔名,有珍惜光阴之意。巴人,原名王任叔,其笔名出自成语“下里巴人”。马识途,原名马千木.其笔名出自于成语“老马识途”。田间,原名童天鉴。田间为天鉴的谐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他愿作一粒流沙追随时代潮流而以“流沙”为笔名。后发现他人亦以其为笔名,便添加一“河”字成‘流沙河”。白激,原名黄碧珠,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后留学日本。在日本当过女工和咖啡店诗女,因感叹自己命运的悲苦,遂以“白蔽”为笔名。三…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数学家,说起他的名字查尔斯·道奇森,全世界没有几个人知晓。有一位童话文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刘易斯·卡罗尔,却是妇孺皆知——他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两部童话闻名于世,被称作“爱丽丝之父”。其实,他们是同一个人。查尔斯·道奇森是真实姓名,刘易斯·卡罗尔则是他发表文艺作品的笔名。由于他的文学成就远远超过他在数学方面的建树,所以使得刘易斯·卡罗尔这个名字熠熠生辉,本名查尔斯·道奇森反倒黯  相似文献   

16.
了解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名字和一些笔名的由来,是很有意味的。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鲁迅诞生在浙江省绍兴城内周家,取小名阿张,大名(即学名,也就是谱名)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为何叫阿张呢?这与“灶王”有关。据唐人段成式《诺皋记》中说:灶王“姓张,名单,字子郭”。《敬灶大全》中说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与漫画     
五十六郎课堂上,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她说:“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个‘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定是次子……下面,谁能说出一个有这种名字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是满族人,原名舒庆春,老舍是他的笔名,是他在英国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用的笔名,当时是1930年。舍予是他十几岁时为自己取的别名,在字面上,正好把自己的姓——“舒”字拆开,“舍予”即“舍我”的意思,有舍己为人的含义。他自小就立志以“舍予”为人生指南,甘愿无私奉献给多灾多难的世界,愿世界变得美好。老舍的“舍予”@文文  相似文献   

19.
师大毕业后,我去了一所中学任教。在登讲台之前,我给自己做了细致、周全的准备。例如,在点名时碰见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处理。我想到的处理方案是,先跳过这个不认识的名字,点名结束后再询问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如果那个同学站起来说自己的名字没有点到,我就会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呀?这样,那个学生就肯定会告诉我他的名字。这是一个很老套可也很实用的办法。没想到,第二天上课点名时,我还真碰到一个叫张海昶的名字。坦白说,这个“昶”字我是第一次遇到,压根儿不认识。于是,我按原计划跳过他的名字,点完名后,我便大声问:“有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吗?”…  相似文献   

20.
<正>俞平伯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唐弢是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唐弢虽比俞平伯小13岁,但这丝毫没影响他们的友情。唐弢读俞平伯的文章较早,偏爱他的散文和诗歌。1936年,俞平伯的《古槐梦遇》出版后,唐弢开始和他通起信来,还寄去一张宣纸请他题写条幅。俞平伯欣然答应,给唐弢写了题名为"临枯树赋"的条幅,五十多字,笔致潇洒遒劲,睹者无不称赞。自此,他们便开始了书信往来。1944年10月16日,唐弢等人从上海到北平处理完鲁迅藏书问题后,唐弢忽然想起该探望一下住在北平老君堂的俞平伯,便独自驱车去古槐书屋。两人虽早有书信往来,却无暇见面,这次机会难得。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