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消息称,京沪两地将采取措施平抑房价。不过,与上一轮宏观调控“以抑制成交来平稳房价”的策略不同,这一次,面对楼市飙升,地方政府似将选择增加供给来平抑房价,“促成交、保增长”的房地产发展方针将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5,(25):54-55
我对当前房地产业整体状况的判断是:第一,投资过快不过热。不存在总体上供大于求而形成的整体过热。现在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是摆在居民各类消费前三位的需求。第二,房价降幅不降价。现在房价要解决的问题是降幅而不是降价。房价取决于供需关系。需求普遍在增长,但土地紧缩、银行贷款紧缩导致供给减少,价格必然上涨。第三,现在的房屋标准偏低不偏高。  相似文献   

3.
房价早已是民生一困。抑制房价飞涨,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不过,房价会不会继续涨?房市是否有泡沫?房价飞涨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基本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近期的《经济学人》刊载了全球房地产的专辑,引述了诸多的研究,颇值得思考。在几年前房市泡沫的顶端,《经济学人》就刊载了  相似文献   

4.
关于房价拐点,从很多的媒体采访来看,我看不出来宏观层面上中国房地产有大跌的可能性,或说有拐点、泡沫的现象,因为没有东西来支持这个观点。但我们并不排除某些区域房价出现下降的可能性。有些地方,尤其像深圳、广州透支了2008年的市场,到去年第四季度房价就开始回落。但是,如果继续收紧地根和银根,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确是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5.
房价会不会跌?我说不会。不谈宏观,也不说产业,就说常识。如果价格一旦下降了,人们便有个预期,房价要跌了,既然如此,今天出手不如明天再说,指不定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探。于是当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大约一年前,我采访过易宪容.当时易宪容正在兴致勃勃地论证房价必大幅下跌,我问:"易先生,请问您有没有买房?"他迟疑了三秒,之后告诉我,在北京有两套住房.我追问:"既然您认准房价必下趺,为什么不把房子卖掉,等您预言的大幅下跌之后再买回来?"他的兴致立即消失殆尽,欲言又止之后吐出几个字:"太麻烦了,我不愿意折腾!"哈哈!我当时就笑出了声!这是我听到的关于领会胡总书记讲话最好的案例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内房价最坚固的堡垒,北京11月份的房屋价格持续着小步的松动,上海则逆势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这也许会让一直等待房价大跌的人们感觉失望;但除了上海,国内10个大城市的房价都在继续下跌。到11月末全国的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5.3%。  相似文献   

8.
在房地产业的寒冬之中,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条是否紧张?这是否会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和成交量形成影响?本刊记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调查表明,房地产商的资金链状况,不是影响房价是否下调的最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周洛华 《出版参考》2009,(12):13-13
自从我发表了“油价接轨、房价暴跌”的文章以来,收到无数的反馈,主要是质疑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周热评     
九成多网友对房价调控不满意 人民日报公布调查显示,九成多网友对现在房价不满意,认为房价非常高;64%的网友认为房价有上涨压力;超八成网友认为“新国十条”调控政策落实不力;65.4%的网友预测会进行二次调控。  相似文献   

11.
在房地产业的寒冬之中,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条是否紧张?这是否会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和成交量形成影响? 本刊记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调查表明,房地产商的资金链状况,不是影响房价是否下调的最最重要原因。比房地产商资金链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北京的房价降得幅度大,成交量多,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前几年的保障性住房入市所形成的价格信号作用。 而在各地政府不同的救市策略下,如何保障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就不仅仅是4万亿拉动内需的关键,也成为关系到亿万民生福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辞职未遂的我只身来到北京。2010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启动北京图书中心,我是负责人,之后的日子,我在忙着联系畅销书作家,忙着编书,忙着"建功立业"尽早作出一点小成绩,甚至忙着做梦,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北京城买个房子安个家。可当这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时候,别说北京四环内的房价已经破3万了,就连沈阳的房价都快破万了。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之友》2011,(1):60
高房价,几乎是全社会对中国房价的直观理解,但这种趋势能改变吗?短期房价是否有调整,能否下降?长期的房价又是何种趋势?长期趋势如果不能改变,又是为什么?普通百姓应该怎么办?多年  相似文献   

14.
出版单位: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日内容简介高房价,几乎是全社会对中国房价的直观理解,但是这种趋势能改变吗?短期房价是否有调整,能否下降?长期的房价又是何种趋势?长期趋势如果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总有人嫌房价高得受不了,也总有人嫌房价涨得还不够快,比如说替开发商说话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替开发商说话喜欢横向比较:某城市房价涨到了多少,是我们这地方房价的多少倍;或者某国家房价有多高,是中国房价的多少倍,等等。这帮经济学家不大喜欢纵向比较,也许觉得过去的房子比现在便宜,纵向比较没意思。  相似文献   

16.
楼市未来     
未来一年地产细节走势 赵彬:云南俊发地产股份公司总经理 通过上半年这些波折,预计在2006年第四季度到2007年上半年,地产开发放量会显著增加.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开发总面积都会有较大放量。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小户型项目会增加,别墅项目会有所减少。而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这类房子市场发育会比较成熟。就房价上来看,整体房价略有上升,区域房价则会拉大,如一二环路之间房价差距会进一步加大。就购买力来说,投机行为会减少,投资行为则在保持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略有上升,自住购房者可能从市中心搬到外围居住。我认为现在昆明开发商的数量应该是到达一定顶点了,在往后的日子里应该会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戴金东 《大观周刊》2010,(46):189-189,140
我们处在在一个高房价高企的时代,动辄上万的房价,已经成为压在80后肩头的沉重的大山。本文从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分析出发,接着说明影响房价的原圉。最后得出结论,房价不会有大幅度下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建构"住房制度改革"议题时,媒体普遍认同于"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将住房制度改革自然化和去历史化。在"房价"议题上,党报倾向于将社会问题归因于地方政府而建构中央的权威,专业主义媒体主要是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反思房价问题背后的制度原因,而商业化的都市媒体则在民生话语的框架内建构房价议题,报道视角是消费者的和老百姓的,而非公民的。媒体生产了一种"无公众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住在一个据说曾经房价是国内最高的地方,但是等我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在地下流淌着阴沟水,头上飘扬着万国旗的都市景观里,已经完全看不出房价曾经飙升过的痕迹。现在想起来,那里仍然仿佛梦幻一般的完美,三室两厅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地处江边,站在阳台上就是无敌江景,隔江  相似文献   

20.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42):10-10,12,14,15
温家宝:房价开始松动 调控绝不动摇 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结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后,乘专机离开俄罗斯圣彼得堡回国。在俄期间,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房价这个月已开始松动,但调控绝不可有丝毫动摇,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