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人文精神的被遮蔽是由于文化生态失衡导致的。而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人文生态又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它们之间的平衡运转是真、善、美得以和谐统一的基础。人文精神的重建实际上是如何恢复人文精神生态的问题,但是现在精神的传承出现裂痕,精神的自在运转遭到破坏,人文精神生态告急。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科学诠释当代人文精神内涵既是深化人文精神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导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作用的时代要求。人文精神具有复杂性特点,这与人文精神以人文文化为母体、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以及民族性密切相关。当代人文精神至少应当具有属人性、向上性、实践性三种规定性。当代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精神,是作为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它是人的自由、自觉类本质的展现,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强调的是科技意义上的进步;人文发展,侧重的是人文意义上的升华。厚科技精神薄人文精神的科技发展与厚人文精神薄科技精神的人文发展都会产生一系列发展悖论。作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的和谐发展,是科技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天作之合。此种“三和”发展模式蕴涵着厚重的和谐精神。和谐发展内涵的和谐精神,既包容了鲜明的科技精神,也囊括着厚重的人文精神。因而,回归和谐,以和谐发展统领科技发展和人文发展,走和谐发展之路,已成为期望发展的人类的必然选择。经由和谐发展之路,方能不断逼近天地人心和合共生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网络人文生态是一种以人文精神为系统的意义支撑的人文生态,强调人文关怀。网络人文生态由环境系统和网络人系统构成。网络人文生态构建必须遵循“辅人技术”“人文精神”“技术人文”和“系统和谐”四个基本的原则。从技术、精神和制度三个维度来建设和谐、健康、文明的网络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为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康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现代人”。如何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内涵的渗透、开发和利用呢?本文就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方面。人文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哲学、文学、美学等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的道德、情操、品行、精神等,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基础和根本,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培养人文素质,旨在从学习人文知识入手,达到人文  相似文献   

9.
周少秋 《文教资料》2010,(19):162-163
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文化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史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好诗词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思辨能力,通过这种历史的濡染与净化,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紧密联系的."人丈"精神具有具体性、历史性、时代性.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中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塑造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一、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1.让生活具有良好的规则,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社会生产的高效运转与人们生活的和谐幸福,必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做依托。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建立社会生活的良好规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又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实施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又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可通过实施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怀疑和坚持,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求善、以人为本,二者具有统一性。克服大学教育出现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不和谐现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融合。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丈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丈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冯景丽 《考试周刊》2009,(35):171-171
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社会和人和谐相处。其实仅从生物学本身研究对象的终极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点而言,生物学具有较重的人文色彩,随着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一人文色彩愈来愈得到彰显。新课程标准注重以学生为本,力求形成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连的体系。生物学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颜龙 《湖南教育》2003,(10):46-46
一、具备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体现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并以此激发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性格特征、思想风貌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完善人格。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最大限度内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的完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似乎正在改写人类生存的精神状态,真实的世界和虚拟的现实之间,人的信仰、理性、情感、道德与价值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和挑战。因此,找回语文教育失落了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19.
体现人文关怀是我园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在构建和谐幼儿园的过程中,我园重视人文管理,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在实践中强调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关注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并注意提高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意识,传播关爱诚信、敬业奉献、合作创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幼儿园教职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事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并产生最大的积极效应,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以下是我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情操陶冶、品德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升。教师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这一教学平台,抓住时机,挖掘教材并充分结合生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以人为本的芳草地中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一个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