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月季 《新闻窗》2009,(6):63-64
我国农村广播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广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各种新媒体的普及,特别是电视的冲击,广播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姚君喜 《新闻界》2005,(3):61-62,64
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广播已逐渐成为不被人们关注的媒体。但是,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广播仍需承担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功能。因此,如何继续发挥好广播在广大西部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目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部贫困地区的甘肃为研究个案,通过对广播媒介发展现状的受众调查,描述了目前广播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查数据,提出基本分析结果,以期对西部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这个六七十年代新闻媒体的宠儿,已经风光不再,广播衰落的症结何在?怎样才能止住广播颓势,发挥广播在农村中应有的作用?义乌市广电局在思索和实践中,摸出了一套经验。  相似文献   

4.
回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10年,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有力的提高,同时国家还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公共文化重点工程,加大了对西部农村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随之,内容的建设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公共服务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成为当前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农村广播战略机遇已经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兴盛和90年代以来的持续滑坡之后,农村广播已悄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还是从广播发展规律看,发展农村广播战略机遇已经到来。从发展大环境来看,农村广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农村文化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安排。广播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在农村更具价值,因此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陕西地区作为中国广播的发源地,在上世纪60~80年代一呼百应,是真正的强势媒体。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再加上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覆盖市场,陕西地区传统媒体特别是广播媒体受到严重的挤压。本文以陕西农村地区为着眼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广播在当地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并探讨广播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途径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的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在广度和深度上日益发展。这种态势,必然对广播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务,在对农村的广播宣传方面,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二是要改进。基于以上认识,我台在去年10月26日的节目大改版中,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广播的注意力转向农村,增加了农村节目的播出时间,新设了农村节目部,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8.
夏野萍 《视听界》2014,(6):107-108
面向"三农"的农村广播曾经在广播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体发展呈现多元化,受经济利益驱使和体制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广播陷入了发展瓶颈,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先后崛起,农村广播日益被边缘化。一、农村广播是农村宣传的主要阵地(一)农村广播及时传播创业信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农广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的西部农村,广播甚至是农民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然而在西部咽喉要塞甘肃的一些农村地区,对农广播事业还很落后。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对农广播工作组的同志对甘肃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现场调研,向当地农民详细询问了收入状况、业余文化生活、收听频率和时段,以及他们对广播的意见和建议等。甘肃广播电视总台根据调研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甘肃对农广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出了“让音频响彻云霄一甘肃惠农广播战略远观”。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有线广播自诞生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广播的传输设备和网络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60至70年代发展更为迅速。然而,随着电视的兴起,农村广播却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冷落,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对农村广播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严重不足而致使网络破旧,分级办广播责任难落实,喇叭入户率、通响率逐步下降。这些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牛颜 《新闻知识》2013,(7):22-24
广播以其所具有的传播快捷、随意性强、容量大、互动传播、收听成本低等特性,满足了像贵州这样处于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农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山涧水边、家里外出随时收听,以便能接收到最及时、最实用的丰富资讯。目前贵州对农广播没有专业频率,对农广播栏目也屈指可数,应对媒介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贵州对农广播必须充分利用与发展本土文化特色和优势资源,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的传播原则,重视农村广播,加强政府职能,壮大县乡广播机构作用;建立长效对农广播机制;积极推进广电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广播"三网融合";加快对农广播频率建设,拓展对农广播合作平台;创建对农栏目品牌,创新对农节目内容,从而促进农村广播在贵州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系列报道的思考与心得武志戎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化,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视,都竞相运用系列报道这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大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共同关心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自80年代末以来,多次采用了系列报...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广播节目中,对农村广播节目有其得天独厚的时空优势。从50年代起,农村广播就伴随着广大农民历经沧桑,度过了近半个世纪。正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民需要广播,广播必须面向农村。农村广播由此获得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农村广播将走向何处?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西部的广播也面临着电视、报刊和网络的夹击和日趋激烈的媒体间的竞争。跨进新世纪的门坎,西部的广播人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使西部广大农村的许多群众看上了电视,广播已经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体;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使报刊的发行网络延伸到许多村寨,有文化的群众也能看上报纸;互联网已经连接了西部城镇的许多电脑终端,网民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广播的强烈冲击。进入新世纪,广播,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广播能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农村的电视事业发展迅速,但广播事业发展出现滞后现象,有的还是70、80年代的广播设备,有的调频喇叭已“隐声匿迹”,并且缺乏广播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由点到面逐步建立起有线广播网。目前,全国已有广播喇叭近亿只。农村有线广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村愈来愈富裕,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在农村开始普及或开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在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深化农村改革,并就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以后,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又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以预期,90年代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面对这一形势,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如何为争取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如何更好地为八亿农村人民服务就成为必须深入探讨的一个大题目。本刊这一期发表的陈廉的“论新时期对农村广播的改革”、方宏一的“疏通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发展农村广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农村广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途径与措施等等,以期对农村广播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纪念无锡电台50周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作为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广播人,更多的则是一种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应运而生。它曾经让广播人骄傲过,曾经辉煌过。但随着电视的兴起和普及,80年代,广播走入了它的最低谷。是珠江岸边的一群广播人,对传统的广播模式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给广播注入了活力,给广播找回了自信。无锡的新老广播人,在这一轮发展中,紧紧抓住了机遇,让广播真正体现出它作为一个独立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