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说明六年制第三册17课《北京》 ,全文分五个自然段 ,紧紧围绕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来写。第一段开篇点题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第二段写天安门美 ;第三段写市容美 ;第四段写风景美 ;第五段用“北京真美啊!”的赞叹句子扣题结尾。本课是一类课文 ,分三课时完成。一课时初读课文。通过指导学生“目视双行”正确地读到“目视汉字”正确、流利地读 ,训练学生独立识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二课时讲读课文 ,通过抓关键词句的理解 ,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 ,使学生体会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激发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11课《失街亭》是《三国演义》里写得很出彩的一个故事,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说明”认为孔明能做到“知己知彼”,“解题指导”第三题又认为“失街亭主要是马谡之过,诸葛亮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笔者以为如上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钟武伟 《湖南教育》2009,(10):45-45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初中教材中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七根火柴》《分马》《老山界》《菜园小记》《挺进报》《生命的意义》等都已被删去。高中必修教材中居然没有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风景谈》《荷花淀》《改造我们的学习》《挥手之间》《小二黑结婚》《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也都被删去。在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仅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外国的“红色经典”,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居然没有一部“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5.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想去北京看雪。文中第九自然段有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激起台湾孩子们想看雪、想到祖国北京看雪的愿望。这是课文的核心语言,表面上是一句雪景的描绘,实际上却是激情的导语。句中“飘”、“铺”、“披”等动作的运用把北京雪景描绘得绚丽多姿,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时应抓住这三个词通过边读、边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儿童的神话;儿童,是神话的儿童。正如人类学家泰勒曾经指出的那样:当神话出现,我们才可能确信“我们的童年时代就处于神话王国的门旁”。在苏教版教材中,神话类课文所占的篇幅并不少,像《沉香救母》、《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牛郎织女》、《九色鹿》……这类课文是学生的最爱,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作为教师,如何通过神话故事的解读和品味,激活存在于儿童生命中的潜意识,使神话类课文与儿童的内心梦想契合,开启儿童梦想之旅呢?  相似文献   

7.
徐维玲 《辅导员》2014,(13):25-25
5月30日,河南省洛阳市龙城双语小学校园里歌声嘹亮,一首《红星闪闪》拉开了“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的序幕。赛场上,同学们激情飞扬,纵情歌唱。高年级同学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黄河大合唱》刚劲有力,气势磅礴;中年级同学带来的《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朝气蓬勃,生气盎然;低年级小朋友的《国旗国旗真美丽》《我爱北京天安门》天真童趣,甜美可爱……整个校园成了歌声的海洋,充分展现了当代小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1.《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后第二题是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人物情感的纽带,所以我决定抓住重点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体会课文既写了地球“可爱”的一面,又写了它“易破碎”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10.
吕晓红 《山东教育》2009,(11):22-2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迂忍辱负重编写《史记》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课文理解“发愤”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可是仅仅立足于课文,学生对“发愤”的理解不够透彻,感受也不是很深刻。跟《上下五千年》中的原文对比阅读,不难发现改编后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上人民版《历史》选修四《中外科学家》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不是“之”字形线路,而是“人”字形线路.他(她)们清楚记得在小学读书时就上过一篇《詹天佑》的课文,课文里明确说出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人”字形线路。笔者查阅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詹天佑》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喜欢教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诗歌。因为它们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满语文味。然而当今的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淡而无味”的新篇目。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这些非经典课文没有价值,俗称没有“教头”。以苏教版为例,《伟人细胞》(七年级上)、《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七年级下)等等,这些文章均属于没有“教头”的文章。如何正确解读这些课文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多彩的生活”这个专题编写,安排了四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画面。《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也是本组的主体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都是以叙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教材解读】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与前几册教材中出现的《咏华山》、《母亲的恩情》、《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等课文相比,《黄鹤楼送别》传承着“文包诗”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等特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的韵味。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  相似文献   

15.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集《城南旧事》。原书中还有另外四篇小说:《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这五篇小说在内容上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它们通过女孩儿小英子的观察和遭遇,追忆了女作家童年时在北京度过的时光,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生活,笔墨中充溢着浓浓的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反映出有关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对于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再恰切不过的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选编者独具的慧眼和匠心。  相似文献   

17.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沿海地区小学语文第九册(2002年修订版)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毛泽东8岁和16岁两个时期的学习情况,表现了少年毛泽东认真学习、博览群书、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不过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篇课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注音有误“崇高责任”的“崇”在课文中注音误为cóng,查遍大小字典,“崇”的注音都是chóng。二、漏了标点符号课文第三自然段有句“他非常喜欢读小说,《说唐》《说岳》《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句中所列举的书名之间要加上顿号,表示…  相似文献   

18.
撇开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是否“略读课文精读化”不谈,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命题——“略读课文不能上成精读课”是铁的定律吗?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必修与选修)的课文中有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声声慢》《〈边城〉节选》《(雷雨)节选》《雨霖铃》《长恨歌》《一剪梅》《娜塔莎》《当你老了》《神女峰》等。  相似文献   

20.
“九义”教材第三册《北京》是一篇描写城市景观的记叙文。课文具体介绍了北京壮丽的天安门和宽阔的天安门广场,现代化的马路和立交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高楼大厦,表明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教学时,要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一、揭题激趣,感知美 1.游戏激趣。上课伊始,先问问小朋友,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