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眼里,新闻记者是既神气,又有点神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新闻记者这个职业,已逐步被世人所了解。但是,在新闻记者的背后,还有一层至今不为世人所知的编辑。他们在新闻界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带有决定性的。对于记者的采访活动,编辑有指挥权;埘于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有生杀予夺权。但编辑在社会上却是默默无闻的,达实在是有点不大公平。本人对影剧界只树演员,而不大讲编导的功劳,一直有点不平之气。同样,类似于此的记者和编辑的不同待遇,我也有点打抱不平之气。这倒不是因为我近十几年来基本上是做编辑工作,而是感觉到在一个新闻单位里,编辑的地位太重要了。所以,我想说说中国编辑的事。“老爷”的“老爷”有人把记者叫做“记者老爷”,又称记者是“无冕之王”。但是,记者却又把编辑叫做“编辑老爷”,于是,编辑就成了“无冕之王”的“王中王”了。达些说法实际上是褒贬各半,而且都有些夸张,但也不无一点道理。  相似文献   

2.
一名市报编辑,只算得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小兵,转眼就是二十八个春秋了。如今两鬓飞霜,行将老矣。想起这二十多年的历程,总觉得趣味无穷。这正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人们常称呼编辑为“编辑老爷”,其意是面南而坐,一支红笔坐操稿件“生死”大权,对记者和通讯员来说,编辑的确算得“老爷”了。特别是通讯员的稿件,经过编辑的精心加工,见报后,往往要跑到报社来,对我们备加赞扬:“编辑同志花了工夫,把我的稿子改活了,使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样,功  相似文献   

3.
时常听到不少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写了稿件若干,篇篇都如石沉大海”;“我的稿件采用后成了‘压缩饼干’”;甚至连新闻单位内部的记者也常有埋怨:“消息变成了简讯”、“长通讯变成了短新闻”。言下之意就是掌握了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爷“笔下无情”。其实,这些不完全了解编辑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地“冤枉”了编辑。编辑亦有编辑的苦衷。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4.
谈谈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上)赵振宇当编辑总想有所作为,把自己的工作干得好一点,这是大多数编辑的良好愿望。以前人们常讲,作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以此来显示编辑工作的高尚和纯洁,我以为仅有这种认识和理解是不够的;把编辑工作仅仅理解为“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似文献   

5.
当编辑多年,“成功”和“失败”是常有的,随记下两三件。取其一点不要其余1980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加按语转发了《大众日报》一篇报道,题目是《济宁地区充实和培训社队经营管理干部》。这篇稿件是我采用“取其一点,不要其余”的方法编辑的。“取其一点,不要其余”这八个字是我在编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说,在选编通讯员、  相似文献   

6.
报纸改革,不单单是编辑部门的事,后勤工作也必须跟上。“文化大革命”前,各新闻单位都有个说法:行政工作要为编辑工作服务。那时候,做行政工作的同志主动配合编辑工作,与编辑部的同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办好报纸。十年内乱一起,“左”的思想泛滥,行政工作为编辑工作服务被歪曲成“为编辑老爷服务”,错误地受到批判。结果是破坏了编辑部门和后勤部  相似文献   

7.
编辑“编辑”这个词有三个相关而不同的意义。第一,表示一种工作,一种职业行为,如“编辑工作”,“编辑计划”。第二,表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如“他是当编辑的”,“她是有二三十年经验的老编辑”。第三,表示一种职衔,指某一级的编辑人员。(目前,我国的编辑人员分四级: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本文除特别注明的之外,一般用的是第二个意义,即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简化一点就是“编辑人员”,再简化一点就成为“编辑”了。  相似文献   

8.
一所新闻学院发来约稿通知,要我写一点自己“最出色的编辑活动”,以供正在编写的《编辑耕耘录》一书选用。尽管日常工作已经很忙,可我还是应承下来了。不是为别的,只冲着编写此书的目的之一——“为编辑正名”。来函中说,新闻编辑们的艰辛劳动“很少为人们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军队报纸还负有相应的指导功能,因此军队报纸编辑人员择抉稿件,还得有一点“左顾右盼”意识。下一点“吹毛求疵”功夫。我这里选出几则看稿过程中随手记的卡片,以提醒编辑同仁在甄别取舍稿件时“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10.
或许有人看了文章的题目会感到奇怪:报纸当然是编辑办的了,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然后印出来,就是报纸。怎么可能是报纸来“办”编辑呢?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从报纸的“生产流程”来说,报纸是“我”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参加“韬奋新闻奖”评选,有幸阅读一百多位新闻界同仁的参选材料,如入宝山,深受教育。默默奉献,呕心沥血,甘为“人梯”,不求闻达,许多同志的敬业精神和“黄牛”事迹,成为我国新闻界乃至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应该广泛宣扬,让社会认知,供同行学习。 有位同志特别注意总结工作经验,特别善于积累业务资料,引起我的高度注意。五十年代后期大学毕业,到报社当编辑,三十多年,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这是一位有心人,每天编辑事毕,总把全天工作回想一番,发生了什么新闻,自己如何处  相似文献   

12.
李宝荣 《青年记者》2009,(18):70-70
“是我将你的长稿梳理,是我为你做了嫁衣。”为他人做嫁衣,是报纸对编辑的要求,也是编辑必备的素质。做不到这一点,不愿在署别人名字的文章上花气力,就很难编出可读性较强的精品,也就办不好报纸,尤其是在出版节奏很快的晚报,这一点格外突出。在6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在光明日报当了半辈子记者之后,从1987年春天起,我当起了编辑。工作的侧重点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当编辑,有时捺不住手头痒痒,也写上几个字,只是偶而为之。好在不管是当记者,还是当编辑,我都没有离开过科教界,因此要谈编辑体会,也就离不科教报道,既然是谈体会,又不想有个限定范围的题目,只好叫“纵横谈”了。当科教编辑和当其他方面的编辑一样,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也就是说,当编辑的一定要模范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这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年,刚满二十岁。当县广播电台一纸报到书传到手中时,我几乎彻夜未眠,因为,记者这个具有耀眼光环的名词使我兴奋不已。见习一个多月之后,电台领导决定把一组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交给我,这组节目除星期天以外每天播发,我非常清楚,这样的信任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尽管接受它就意味着精心编织的记者梦又离我远了一点。当时,编辑部一位领导意味颇深地对我说:“小张,做几年编辑对你有好处,说不定能长不少见识呢!”说实在话,当时父母眼中仍是个“毛张飞”的我,对这“好处”并没有多深的理解。那时,虚荣心颇重的我自然觉得当记者比编辑更“带味。”  相似文献   

15.
一防“以量取胜”。“我写两百篇,就不信征服不了编辑”。初学者为了打开局面,赢得编辑好感,往往会步入“以量取胜’初低层次徘徊。即便能偶尔见于报端,也只是编辑同志对一位“黑夜探穴者”的恩惠与鼓励,是汪洋大海里一点小小的浪花,并不能真正提高和体现自身的写作水平。为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多写,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以质取胜”这一关键。二防“急功近利”。“要想见报,请写~句话新闻”。有一次我们发现一名战士在看报时,记下了不少地址,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告诉我们,“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政短”’。他认为辛辛…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17.
时下发生“意识错位”的编辑已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年来的职称评定与好新闻评选,更令这一岗位上的从业者若有所悟,已出现“改弦易辙”的趋向。何为编辑的“意识错位”?产生的原因何在?且听两位青年编辑的一番探讨对话: 甲:不知你感觉到了没有,不安心编辑工作,希望像记者一样“跑单帮”的编辑,似有增多的趋势。而这样的编辑,往往又是报纸版面的骨干力量。这种编辑“意识错位”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乙:谈“意识错位”问题,我看还是具体一点好。比如我,作为一名地方小报的编辑,确实为面前的二难选择而苦恼:选编稿件和编版应当是我的主业,可是这样的主业都难以在工作鉴定、职称评  相似文献   

18.
认识“黑编辑”是在4年前。那时,我刚从军校毕业。当我把废寝忘食爬出来的“格子”邮给在报纸上认识的那个“黑编辑”后,稿子总是“泥牛入海”。“好  相似文献   

19.
甘为人梯编辑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我以为是甘当人梯。编辑好比是个裁缝,是为作者或记者做嫁衣裳的。一篇好稿发表了,一本书问世了,荣誉归于署名的记者或作者,编辑只能当“无名英雄”。这是办报刊或搞出版的需要。有的编辑常感到当编辑“亏了”,这是由于从个人一时一事的得失来考虑的缘故。当编辑的,不妨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方面多想一想。  相似文献   

20.
我做编辑工作的时间不太长,五十年代末在高等学校工作时兼办过校刊,后来又在省报主持过文教稿件和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七十年代初移位于出版部门,主持文艺出版物的编审事宜。我干过责任编辑,但更多的是做编辑环节中的复审、决审工作。我和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们一样,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职业感受和体会,这里我只想谈一点,就是“编辑要勤于笔耕”。作家搞创作是“笔耕”,秘书撰文稿是“笔耕”,画家泼墨缀红是“笔耕”,书法家染翰挥毫也是“笔耕”。大凡以“摇笔杆子”出产品的,都可称之为“笔耕”。著名作家孙犁说过:“我青年时,初登文域,编辑与写作,即同时进行。深知创作之苦,也深知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