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题为《两记者制止车匪抢劫遭毒打司乘人员不予相助反说怪话》的通稿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两名勇斗歹徒的宝鸡日报社记者刘斌。宁丽君被授予“中华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中宣部、全国记协、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及陕西省、宝鸡市有关部门分别致电并派人前往慰问,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和电报雪片般飞来,自发前往医院慰问英雄记者的干部群众更是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6,(3)
记者之魂──记宝鸡日报记者、全国见义勇为奖获得者刘斌文/卜元,薛保明记者采访全国第二届韬奋新闻奖得主宁丽君时,知道了刘斌的名字。宁对她的这位车马不离桥的32岁搭挡,赞不绝口。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说;“宝鸡日报通联部几年来就宁丽君、刘斌两个人,一个管群众...  相似文献   

3.
一片冰心为人民──记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编辑宁丽君徐文焕,刁江岭在许多走投无路的上访者眼里,这位身材细高、大眼睛、衣着朴素的妇女,有着一颗热烈滚烫的心。她叫宁丽君,今年50岁,在宝鸡日报群工部的平凡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11个春秋。她从不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6,(2)
韬奋精神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记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宝鸡日报记者宁丽君卜元,王鹏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毛泽东1944年11月在延安举行追悼邹韬奋大会时的题词)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从1996年11月以来,(沪州日报》实行记者亮牌来访会议,这一作法给报社的管理工作和记者采访会议活动带来颇多益处。(沪州日报》在对编采人员加强职处道德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推出了记者亮牌采访会议的作法。报社做了30块长15厘米、宽阳味,上标“沪州日报、个字的镀锡金属牌。报社规定:凡是采访会议的记者坐上座位后,就要将牌子面向主席台立放好。这一作法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避免会议主持者误认为记者未¥烩。记者到会后主动亮牌,不仅让会议主持者心中有了数,而且其他与会者也可及时与记者联系、磋商采访事宜。二…  相似文献   

6.
肃穆的灵堂,萦回的哀乐,五彩的花圈,飘拂的挽联。亲朋的哀泣。 5月14日,乌云笼罩着新田大地,紫金山脚下侯马市殡仪馆内,摆放着一盒骨灰和一帧遗像。候马市委书记王国栋、市长孙先虎率领市五大班子领导、机关干部及各界人士近千人,为一位26岁青年举行追悼会,中共临汾地委宣传部负责人也敬献了花圈。 “今天,是我平生第一次致悼词,而且是给一位普普通通的新闻工作者,他叫赵关勇。赵关勇为采访新亚欧大陆桥不幸……”致悼词的市委副书记李山林声音艰涩,泪水模糊了眼睛  相似文献   

7.
有道是:“四十七八,干了白搭。”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虽说还是个普通记者,但仍在埋头苦干。报社规定,每人每月编发、采写稿件15篇,可他近3年来平均每月见报稿件都在40篇左右。在这背后留下了多少双脚印,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二十四小时记者”的《开封日报》记者汤传钧。 1981年初冬,《开封日报》为了加强卫生战线的报道,把从事多年医师工作的汤传钧调到报社,让他负责这方面的采访。他干新闻工作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他怀着认真宣传好党  相似文献   

8.
她,在一个地市级报社的群工通联部一干就是11个年头;她以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情、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勤恳工作,任劳任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她采编的“群众呼声”稿件先后有8篇获“陕西新闻奖”;她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优秀信访工作干部;前不久,她被评为陕西省党报优秀记者,接着又荣获“第二届韬奋新闻奖”的殊荣。她,就是宝鸡日报社编辑、记者宁丽君。 “记者多吃苦,群众少吃亏” 1993年6月初的一天中午,在宝鸡日报社门前一阵“噼噼叭叭”的鞭炮声中,五位从百里外的扶风县揉  相似文献   

9.
10.
我之所以只写高粮同志的采访事迹片断,是因为我只跟着他采访了一段时间,不可能了解更多的事迹。然而,就在这段采访的过程中,高粮同志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采访作风,不为名利的高尚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3年5月,当年63岁的高级记者高粮来到云南边防采访,有关部门介绍他到中越边境某团采访指战员们五次扑灭山火,保护国家森林的事迹。当时,我刚调到团里当兼职新闻干事.高粮同志一到,我就向他介绍了扑灭山火的有关情况。我认为:凭着高级记者的手笔,又有我介绍的那些情况,他足  相似文献   

11.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纪荣起在东营日报社工作整整七个年头了。在七年的采访生涯中,他靠着自己的两条腿,蹬着自行车跑遍了黄河三角洲,为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奔走呐喊、添献华章,用心血和汗水耕耘着东营新闻宣传事业的一片绿洲。1988年4月,纪荣起到垦利县新安乡采访,为了给报社省下20元的交通费,他早上不到6点就动身,骑车行程近40公里。当时新安乡党委书记王寿彦同志紧紧握住纪荣起的手,望着他零乱的头发和满布灰尘的脸,感动地说:“荣起,好样的!这么远骑自行车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的……。”乡间的路坑洼不平,纪荣起下乡时常遇到自行车跑气或是扎带的情况。有一次,他在去黄河农场采访的途中,车子坏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他只好推着车  相似文献   

12.
康乐 《新闻传播》2006,(11):46-47
王作龙,哈尔滨日报农村部主任,高级记者,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用热血亲吻祖国的土地》1985年7月5日在《黑龙江日报》发表后,获全省优秀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 作品《榜样的力量》1989年12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选入全国高中二年级语文补充教材。 《酒神曲》获1991年“龙江跃马报告文学一等奖”。 《90亿公斤,检验了什么?》获2004年度黑龙江好新闻一等奖。 《农民的好医生战胜军》获中宣部2005年先进性教育优秀新闻作品奖。 出版双城籍作者丛书散文集《悠悠故乡情》、北方记者丛书通讯集《青山遮不住》、散文集《感谢痛苦》、长篇纪实文学《血战双城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采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这勿庸置疑。无论是报纸或是广播、电视,都离不开采访。但认为采访是一门艺术,而且采访还有技巧,理解却不尽相同。不少同志认为采访只不过是一问一答而已,要写出第一流的新闻,关键要靠“笔杆子”;更有一些人视采访为“出席招待会,听听座谈会”“名人可见,名胜可游”的美差。但越是涉足新闻工作时间长的老记者,越理解采访的重要和艰辛。美国约翰·布雷迪还总结了一些美国名记者进行采访的做法,写成《采访技巧》一书,读后给人启迪,采访还真有学问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部队时因写过失实报道受到通报批评的崔平,退伍到开封日报当记者后,7年写了近700篇不同体裁的新闻稿件,竟无一篇有事实差错。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大早,我就叩响了崔平办公室的门。崔平眼圈里布着红丝,不难看出他昨晚又加了班。我说明来意后,他毫不掩饰地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宝鸡日报》体现出三大特色,即:高扬主旋律,实现多样化,增强服务性。使报纸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可读、可亲、可信。 高扬主旋律。《宝鸡日报》一如既往地突出宣传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气象,宣传各行各业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人物和新生事物。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人民群众痛恨的腐败现象,及时给予曝光、批评和提出对策;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忧虑的物价问题,以显著位置编发一系列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综合报道和论文,擂响反暴利的战鼓;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除了在“金台观下”栏目中作对比报道、加以褒贬外,办了“法制”专页,进行了有声有色的宣传报道,弘扬了正  相似文献   

16.
“改革的浪潮奔腾向前,记者不能站在岸上写改革,而要成为改革的弄潮儿。地、市报纸的记者不应成为大报新闻的‘二道贩子’,而要象蜜蜂那样,勤采当地新花,不断酿出新蜜。”这是江苏《徐州日报》工财部记者杨振华的话。让海底珍珠闪光徐州市现在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农民企业家王正行,他是郊区狮子山乡原漆包线厂、现名徐州市电器材料总厂的厂长。一九八四年底,当杨振华第一次走进这个乡办漆包线小厂的时候,王正行和他所办的小企业一样,在郊区乡镇企业中开始有点小名气。杨振华感到这位五短身材、壮实干练的中年汉子浑身充满了活力;再细访深谈,更感到他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农民企业家。五年前,在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到乡镇企业这块冻土的时候,王正行从改革出发,行使厂长职  相似文献   

17.
导读:记者的使命就是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为真理呐喊,为正义呐喊。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笑傲一切权利和金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新闻界,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以其勤奋克己和业绩卓然而驰名。无论从那张充满生机的报纸看,还是从本人众多的获奖作品和多部著作的影响力来看,卢愚称得上是陕西新闻界一位优秀总编,也是一位名编辑和名记者。 当好“梯队长” 带头出精品 总编辑首先应该是报社的第一主笔,是大手笔。我国报界许多前辈总编都是如此。卢愚当总编就极信奉和遵从这一条,他认为当总编如果光指挥不动笔就不称职。他说,报社编采队伍就如同一支爬格子的梯队,而我要当好梯队长,带头拿出精品来。  相似文献   

19.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和“脸面”,是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报纸要想“抓住”读者,吸引读者的“眼睛”,关键就是要制作出好的标题。笔者常看《宝鸡日报》,发现该报文章的标题新颖、独特,不同凡响,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纳葳 《今传媒》2004,(3):19-22
记者的使命就是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为真理呐喊。为正义呐喊。也只有这样。记者才能笑傲一切权利和金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