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司马迁《史记》及《报任安书》为思想之源,探讨其著作中所蕴藏的“隐忍建功论”的思想内涵、理论结构、时代意义。阐发了坚毅的精神隐忍,惨烈的肉体隐忍和隐忍作为一种建功谋略的必然性。指出隐忍建功论者必备的思想素质,及其对当代人生或民族所具有的伟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史小辞典     
恬退隐忍恬退,淡于名利:隐忍,勉力忍耐。意即对名利看得淡薄,与世无争。《旧唐书·沈传师传》:“(沈)性恬退无争。”《史记·伍子胥列传赞》:”(子胥)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后人即将“恬退”、“隐忍”二词凝炼成“恬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京派散文的代表人物,汪曾祺被选入新教材的作者名目。汪曾祺优美的散文很多,《胡同文化》是其中一篇代表作。《胡同文化》较全面地反映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思想、取材特色和语言韵昧。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品味一下汪曾祺的“胡同味”。恬退隐忍的审美思想。文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连用三例证明北京人这种隐忍,一是老舍《茶馆》里王利发的“顺民”说,一是自己《八月骄阳》  相似文献   

4.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具有从特殊意义到一般意义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它显示出特征的整体,即福贵精神,给人以顽强、隐忍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福贵精神又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它让人们看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普通百姓身上所承载的历史重负。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长篇小说《红字》及其主人公形象的剖析,肯定了作品批判神性、讴歌人性解放的思想,揭示了作品的历史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呐喊声中探索道路——论《呐喊》的思想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是鲁迅先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现代学和现代现实主义的坚实的奠基石,收集了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2年的《社戏》等十四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看,《呐喊》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真实面貌,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现实,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面镜子;但从小说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看,《呐喊》实际上刻划了鲁迅先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民族解放道路的轨迹,是鲁迅先生追求梦想的形象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程 《现代语文》2007,(9):124-125
在《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里,儿童和少年也获得了独立价值。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群体形象第一次大规模出现于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作为魏晋名士成长阶段的记录,既有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一贯性的艺术追求,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意义。这些少儿形象,既有着少儿特有的自然纯真,又有着那个时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印记。从文化角度阐释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对我们认识《世说新语》一书以及魏晋时代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力作,选入高中语文人教社新教材第六册。本文是了解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了自己受宫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李贺《南园十三首》创作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概括全诗表现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疏理全诗透露出的主题信息。作为中国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李贺仕后辞官之后的心态代表着一个时代文人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复杂思想情感,尤其是李贺《南园十三首》所体现出来的心态更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电脑》2008,(10):4-9
在《火影忍者》描述的“Naruto”的世界中,忍者这个职业是少年的梦想。忍者村是忍者聚集的地方.一般有忍术学院和类似部队编制的忍者,接受各种委托任务。五个最有力量的忍者村是木叶忍者村、雾隐忍者村、云隐忍者村、沙隐忍者村、岩隐忍者村.他们的头领被称为“影”,即“五影”:火影、水影、雷影、风影、土影,是众多忍者中的最高等级。  相似文献   

12.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力作,选入高中语文人教社新教材第六册。本文是了解司马迁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了自己受宫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就是这样一篇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感情相当复杂的文本,无论教者还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都不同程度的感到深奥难解的地方颇多,却又无法回避,笔者择其一点“人固有一死”引发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留下了至理名篇《诫子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这既是他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也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至今仍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教学与科研领域主要为先秦文学与先秦哲学,发表的学术成果集中于先秦诸子思想研要有《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孟子现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是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巨著。作为全书开篇的《原道》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理解整部书有着重要意义。在理解《原道》之前首先应理解其中"道"的含义。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刘勰在写作时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刘勰生活于佛道儒合流的时代,所以《原道》篇蕴含着复杂的思想。若从社会思潮以及刘勰经历对"道"追本溯源,则会理解"道"中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无论身处城市或乡村,农民工始终处于社会结构的最底层位置,这也炼就了他们从一而终的对生活、对人生的隐忍态度。但在这种隐忍的背后,却时时涌动着上升的欲望,在作家的笔中,这种欲望往往被描述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作家自身的人文情怀。本文通过对孙惠芬中篇小说《民工》的解读,展示这一处于权力底层群体的隐忍与渴求。  相似文献   

17.
是的,正是《教师之友》教给我反思的勇气和力量,正是《教师之友》教给我前瞻的敏锐和果敢,那么,我还应该学会隐忍、坚毅和不屈。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是的,正是《教师之友》教给我反思的勇气和力量,正是《教师之友》教给我前瞻的敏锐和果敢,那么,我还应该学会隐忍、坚毅和不屈。  相似文献   

20.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个类别,在汉魏六朝这一特定的大动荡时代,左思的《咏史》诗和陶渊明的《咏贫士》可谓是这一阶段咏史诗的突出代表,基于此,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故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和用典三方面对其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