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唐代纳妾主要出干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干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看、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纳妾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纯之 《历史教学》2005,(10):19-23
唐代纳妾主要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无子、相悦、代妻和纵欲.纳妾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其中家人同意、订立契约一般是必需的,媒人中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也是必要的.纳妾有助于实现古代婚姻的目的,也可以为某些人提供生活的帮助、感情的慰藉,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容易引起妻妾矛盾、影响夫妻关系和导致其他家庭冲突.纳妾制度在今天已无可取之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其在古人的生活中曾经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闫丽环 《文教资料》2013,(10):84-85
所谓墓志,是古代埋在坟墓里的石刻,这些经科学发掘的墓志具有完整的文化信息,出土的明代墓志中有许多记载妇女的墓志,这些墓志真实地反映出明代妇女的生活状况及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4.
占籍制度在明初是黄册制度的附庸,政府用占籍来确定人户的种类.而在当时存在大量的流移人口的行政背景下,占籍制度被运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固定流移人口户籍手段.占籍制度使得政府得以控制一部分流移人口的同时,也使得流移人口在自已所居住、所经营的当地获得了身份认同与同等的政治权利.而正是占籍制度的这一功效,使得占籍制度在明代发生了嬗变,占籍制度成为了一种专用于控制流移人口、实现身份认同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对<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纳妾制度的比较具有普泛性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文官制度中包括翰林院制度、庶吉士制度、京城诗文风会制度等等,这些都与明代的文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论文着重于探讨明代文官制度和明代文学。  相似文献   

7.
明代注重儒士的选拔,社会良民经地方有司荐举至中央,再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得以确认"儒士"身份。明初,士子由地方有司保举以"儒士"身份应举。正统九年后,士子须通过"科考"后才能使"儒士"身份合法化。此外,社会良民因擅长书法、篆刻等技艺经考试选入礼部铸印局及明朝其他部门中,也可获得"儒士"头衔。  相似文献   

8.
纳妾制是封建制度的寄生物,是毒害女性、否定女性独立人格的腐朽没落的制度。中国妇女在此制度中表现出“无我”的心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和毒害是思想根源;二,中国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及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被剥夺是社会根源;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是内在原因。因此,中国妇女“无我”心态并非她们内心本然的产物,而是封建礼教压迫下服从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约2万首的《全宋词》中,30首寄妾词实属难得。透过这些词,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洞见宋代丈夫的纳妾动机缘于妾的美貌与痴情、温柔与多艺、女红与性事。而当丈夫因年老体弱等原因遣妾或因某种特殊情况使得夫妾分离时,他们则会借此抒怀。从宋代寄妾词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夫妾之间不平等的爱情,更感受到丈夫们的得意与侍妾们的无奈。  相似文献   

10.
"妓鞋行酒"是明代中后期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士人酒宴的独特癖好。这种风气的形成一是因为明代后期政治混乱,正直之士受到排挤;二是因为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个性思想进一步解放;三是商业经济和市场的繁荣也影响了士人的政治观和人生观。士人纵情享乐,追新慕异是士人追求自我,寻求社会优越感的反映,使士妓关系从走向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对妇女的禁忌、戒规都极为繁多,这一现象延续了数千年,直至明代前期由于理学思想的垄断地住达到顶峰。然而从明中叶到后期,却出现了同情妇女、批判传统妇女观的思潮,这一思潮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试对明前期与中后期妇女的社会地位作出比较,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吏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试从明代的官吏选任制度、任官的回避制度、官吏的考课制度、官吏的监察制度、官吏的俸禄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军功制度有其历史与阶级的特点,实行"以战斗表现论功"和"计首论功"两大标准.洪熙、宣德以后,"首功制"逐渐成为明军功制度中的主导标准.这两种标准都有其巨大的弊端,明人对于这两种标准也评价不一.为解决军功制度的弊端,明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在实践中做的比较成功的是戚继光.  相似文献   

14.
明代藩王赐谥制度是重要的宗室礼节之一,也是国家重典的具体表现。藩王赐谥制度表现出君主主动损坏礼制、将礼制推向不可修复等特点。朝廷漠视藩王的品德,仅要求其奉守藩节,赐谥过程具有随意性和个人偏私性,加重了藩王名实不符的程度。在藩王与君统的谥号关系上,从下避上逐渐演变为从上避下。藩王赐谥制度的衰弱与国家礼制的败坏有一定关联,借此可以管窥明代朝廷政治注意力之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史官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明一代的史官制度沿汉、唐之旧,并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明代无专门的修史机构,而是以翰林院兼修史之职。翰林院下设史官负责具体的修史工作。明代重视史官的建置,早在开国前已有了史官的设置,为选拔史官还建立了相关的选举制度,其中以科举最盛。明代史官职责广泛,除了负责修史之外,往往还协助处理其他政务,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代商人社会地位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力量壮大了,其社会地位及影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画市场至明代日益发展、成熟,突出地表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苏州地区。明代苏州地区书画交易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初期书画家迫于生计,选择相对隐蔽的私下的物质交易方式;明代中晚期,书画家靠"润笔"来养生或赡家,开始了直接的货币交换;后来,书画交易普遍由画商经手,市肆操作,价格层次清晰,交易方式逐步正规化和固定化,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明朝法律关于在室女、为人妻者法律权限的规定以及女性犯罪、女犯宽宥情况,通过与唐、宋、元代相关法律的比较,探讨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通过考察明朝法律实践和社会实际,揭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低中有高"的特点,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明代继承完善了前朝的登闻鼓制度,明确规定了登闻鼓案件的受理时间、受案范围和审理部门等内容。登闻鼓制度对平反冤假错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时代及其自身制度的局限,并不能完全杜绝冤狱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鲁迅开拓了明代神魔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特别是对《西游记》的评述考证,奠定了《西游记》的现代研究范式。同时,鲁迅将神魔小说内蕴着的独特美学价值加以评价、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承继了神魔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