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少年来的等待,多少年来的心愿,终于盼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此时此刻,对于香港,对于香港朋友们的思念之情也更为热切。 去年8月,我率浙江小记者团赴香港采访。这件事引起香港新闻界的关注,许多报纸的记者跟踪小记者采访。在接触中,我感到香港新闻界朋友对工作十分投入。有一天,小记者们采访完浙江籍前辈邵逸夫,十多位香港记者就围着小记者们进行了采访,提  相似文献   

2.
迄今为止,我国行业性的节日有三,一个是护士节(5月12日),一个是教师节(9月10日),再一个就是记者节(11月8日)。今年11月8日是第三个中国记者节。记者的职业是艰苦的、光荣的、崇高的。记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追踪每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每一件鲜活的新闻来源,奔走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军营、每一片社区、每一个构成新闻的人和事件中,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在你们目力所及、心力所及的地方,为广大读者采写采编着消息、通讯、特写和新闻评论、新闻综述。通过新闻作品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  相似文献   

3.
继去年“村村通电话工程“和“欢乐新农村“活动之后,2007年6月7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陈娜 《今传媒》2011,(6):5-8
编者按:2011年是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从事新闻史教学60周年的纪念之岁,从1951年冬春之季受邀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开设新闻史专题课至今,先生甲子耕耘矢志不渝,其间之执着拔萃,令人观止。为此,笔者专程赴京拜访,希望就一些与新闻史学相关的话题求教这位开宗立派之师。可喜的是,方先生欣然允诺,爽快回应,于是便有了这次与泰斗的面谈之机;不巧的是,约见当日先生临时有会,无意使既定访谈计划略显仓促,而期间数番求教电话的打断,更是让我二人措手不及。也罢,笔者索性抛开访谈提纲,与方先生做了一番无纲无领、无拘无束的漫谈。即便如此,这位被学界称为活字典、每根白发都是学问的老人,在谈吐言行间依旧给人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回忆。因之将此番题外畅言拾记于此,以敬先生,亦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方汉奇先生在60余年的学术道路中倡导或践履了多种治学思想,论文以方先生的8句话作为分论点,择要论其治学思想,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晚上9点30分,尽管拼命赶路,仍然比预约的时间晚了一刻钟,来到我国著名新闻史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家。陪我同去的是当年的同窗、如今仍在方先生门下攻读新闻史博士的方迎九。坐在暖暖的灯光下,吃着师母端出的糖果,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闻学会第一届年会上,我又见到了大学时代的老师——方汉奇教授。二十二年前,他为我们讲授中国新闻事业史。那时,他虽然还没有教授的头衔,但对中国新闻史学的研究已称得上是权威了。现在,方老师已经六十岁了,满头白发,精神矍铄。在教学和研究之外,还担任了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他在本届年会上关于成立全国新闻史学研究会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同志的积极响应。我因为本身所从事的工作,自然十分关心这件事,一天晚饭后,我叩响了方老师住室的房门。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新闻通讯》是本价廉物美的杂志。过去有句俗话,说什么便宜无好货。我看此话不一定完全正确。开始我在订阅《新闻通讯》时就抱有这个心理。那知看完一至七期后,我就被那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9.
方汉奇先生在60余年的学术道路中倡导或践履了多种治学思想,论文以方先生的8句话作为分论点.择要论其治学思想,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在一次新闻改革讨论会上,我和几位同仁聊起了如何开展舆论监督这个问题,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念了一段“苦经”。座中某君的发言颇使人感兴趣。他针对舆论监督在客观上的难点,提出县级台站可采取  相似文献   

11.
导师被尊为学界泰斗,为人师表.虚怀若谷。他看似不苟言笑.其实幽默活泼、充满情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他主持编著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被誉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几位大学生突然展开小平您好!的横幅,反应出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9日,方汉奇教授赴四川参加《中国新闻通史》编纂工作后,返京途中小住“川鄂咽喉”宜昌市。笔者对方教授人品学识十分钦佩,乘此机会就“新闻自由”专题采访了他。在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方教授以“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新闻是大众所熟知的,在人们心里最通俗的理解大概就是那些报道出来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其实在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后来又有很多学者专家都对新闻做过定义。从古代到当下,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从印刷出版再到电子传媒,新闻的传播和接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子伶 《出版史料》2009,(3):127-128
我有时有幸遇丁聪,总称呼他“老丁”。在我是出于南方习俗的敬重,因我是小字辈。后来有人指点我,要我忘记年龄悬殊的差距,尽管称他“小丁”好了,因为几乎四十年来,丁聪始终自称“小丁”,没有改变初衷。难怪数年前,吴祖光同志赠诗有云:六十依然是小丁。“小丁”,已有一种不倦地追求某种精神品格的内含了。  相似文献   

17.
当今,编辑出版者当以创造先进文化,提供给社会高质量的图书为要务。其中既有崇高,亦含重任,非有大精神、大勇气而不能达至境。或许“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会有助于编辑之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  相似文献   

19.
正是春末夏初的日子,太阳的光照变得强热起来。我们踏着初至的热浪,来到人民大学校园访问了在海内外负有盛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先生。方先生在书房热情接待了我们。书斋内到处是书,沙发前的玻璃茶几上也摆满了书籍。书籍虽多,却陈设整齐、有序井然。身处书斋,顿觉书香之气悠悠飘来。方先生的书桌临窗,窗外绿荫辉映着书斋的淡雅。方先生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