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毗邻民族地区经济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打破毗邻民族地区按行政区域配置资源和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据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毗邻民族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文章分析了毗邻民族地区经济合作的历史沿革、目标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推动毗邻民族地区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制度因素纳入C-D生产函数的扩展模型,利用1978-2009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说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影响,但相对于物质资本积累和劳动力而言,制度的贡献较小;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省际差异,而制度环境的省际差异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对中俄毗邻地区资源开发对额尔古纳市口岸经济的带动效应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额尔古纳市口岸经济的更好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也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辽市旅游收入增速显著、在GDP中占比逐年提高,对地区创汇能力贡献显著,已成为本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通辽市旅游业现状的分析来研究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6.
对中,老,缅,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的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王良健  龚星文  朱石牛 《资源科学》2014,36(7):1336-1346
本文从全国和省际两个层面、案件宗数及违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现状及相关特征,采用锡尔指数和艾肯森指数等方法测算了我国2002-2011年间土地违法现象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当前的区域差异进行深入分解探讨。结论显示:①我国近10年的土地违法案件宗数呈现三阶段的波浪式下降态势,但涉案面积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土地违法程度在10年间不断加深;②非法占地行为成为我国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的最主要构成因素;③我国土地违法现象的区域差异在近10年间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态势;④我国土地违法的高发区、次高发区、次低发区及低发区四大区域的总差异中,区域间差异占主导,但2008年以来区域内差异呈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8.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本文利用省际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各省的铁路交流数据分析了西部各省的地区开放程度以及合作关系,发现西部各省的贸易处于逆差状态,各省间地区开放度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对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大维 《科教文汇》2008,(7):128-128,159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地位的确立,旅游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旅游产业的区域经济效应方面总结旅游产业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概况,并提出目前我国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旅游经济系统分析》一书中分析旅游经济系统的协调功能时提出:“旅游经济系统的协调功能还表现在它具有平衡地区间经济差别,使社会财富在地区间进行再分配的功能,从而对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提高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差异很大,有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但旅游资源却比较丰富。这些地方要发展工业,困难会不少,而发展旅游业只要能注意地域特色,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在甘肃省旅游局、旅游  相似文献   

11.
论西部地区旅游扶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晓 《软科学》2004,18(6):77-79
贫困问题是西部地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应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论述了发展旅游对西部扶贫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吸引力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春燕  白凯. 《资源科学》2011,33(5):905-911
本文以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8年的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各省的流向为研究内容,分别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对中国省域间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和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分析检验了中国大陆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大致呈逐年增强趋势,但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相互吸引力则呈减弱趋势;②在空间上,国内各省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随着年份的增加,省域之间的入境旅游总体吸引力差距逐步减小。文后就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在今后研究实践中应关注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杨智勇 《未来与发展》2010,33(12):38-41,45
通过构建餐饮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中国各省域餐饮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了其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资源科学》2014,36(12):2459-2467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之一,科学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各种影响,提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叙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格局与游客行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效益等5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钢铁产业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决定了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产品结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落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制约我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性差。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是推动钢铁产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理性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戴志敏  郭露  彭继增 《软科学》2011,25(6):113-117,122
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反映一定的金融功能及效率,反映了区域经济的金融特征,同时也更地的承担了相关行业管理者的意志表达。应用金融集聚与经济关联相关理论尝试建立产业传导角度的金融集聚模型,同时以地市一级为金融集聚基本单位估算金融与经济关联适度性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域碳强度集群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宗宪  王凯莹 《资源科学》2014,36(7):1462-1468
论文使用空间统计分析中的全局Moran’s I、局域Moran’s I等指数对2001-2012年间我国碳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全国省域碳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为正,东部地区内部省域的碳强度空间自相关现象非常明显,西部地区相对不明显,中部最弱。西部地区省份的碳强度多为高-高聚集,以甘肃、陕西、内蒙古3个地区为代表,东部地区多为低-低聚集,以浙江、福建、广东、江西4个地区为代表。论文还进一步结合资源禀赋、能源供需分布、产业结构和收入水平等对上述地区碳强度聚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施阳  孙雪丹 《科教文汇》2012,(1):194-195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城乡整合的变动趋势及1990—2008年期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城乡整合程度的相关关系分析,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产业结构对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的作用,得出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劳动力市场城乡整合重要动力机制的结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城乡整合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经龙  郑淑婧 《资源科学》2006,28(1):174-179
品牌旅游资源是些知名度高、信誉好,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旅游品牌,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使旅游者向往已久并以拥有该种造访经历为荣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是大尺度旅游者的唯一选择,中小尺度旅游者的首要选择。人们常说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就是典型的品牌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品牌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它们与传统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划分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等级,具体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重申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性,并对旅游业的深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努力培植、挖掘品牌旅游资源、积极地营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才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