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教育》2004,(29):63-63
心罚即心灵施暴,简言之,就是对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惩罚、一种摧残。具体来说,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自居,毫无顾忌、赤裸裸地攻击、摧残学生自尊自爱的城堡,导致行为失控。心罚是一种精神虐  相似文献   

2.
戴丽 《滁州学院学报》2006,8(1):105-107
教育是教导人,唤醒人,学校中教师正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教育、感化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合理的惩罚对教育来说是必要的。适当的心灵惩罚可以激励、启示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利于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黄英 《教育导刊》2004,(14):23-25
我们把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经常性或习惯性发生的任何导致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受到损害的言行称为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幼儿的心灵,是一种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当前,对幼儿的体罚减少了,但是,心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罚具有无意识、内隐、后果长期等特点,与体罚相比,对幼儿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离和科学教育思想的普及,家长对犯错误的孩子大打出手或是用罚站、罚跪的形式进行体罚的越来越少了。因此。体罚正在逐步退出教育的历史舞台。但是,对孩子的另一种惩罚却被许多家长忽视,并有意无意地施于孩子,而且与体罚相比,其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心罚“。  相似文献   

5.
徐琴 《教学与管理》2001,(11):22-23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实施。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虽然没有完全杜绝,但确实比以前少多了。可是,学校中另一种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罚行为。  相似文献   

6.
心罚的危害、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罚往往使儿童远离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长期处于心罚苦难中的儿童,精神世界难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了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该注意的师表问题。即教师在仪表形象上要注意的“三要”和在言语交际中要避免的“三忌”。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实践中,少数师德欠佳的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如:嘲笑讽刺,旁敲侧击;撕毁作业或试卷;不让学生上体育课或活动课,不让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罚换座位,一班内孤立某个学生;课堂提问时故意不理睬问题生,或戴着有色眼镜用固定眼光来看学生;不看特长爱好,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请家长,状告错误,让学生挨打受骂……  相似文献   

9.
10.
心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心灵施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错误教育方法。具体表现为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排斥、孤立隔离、歧视侮辱、拒绝学生听课学习、公开学生隐私使其当众出丑等等。现在,校园中体罚学生的现象已日趋减少,但心罚却被教师当成一把利剑,用以惩罚那些不听自己教导或自己不满意的学生。心罚相对于体罚而言,是更加残酷的一种精神伤害,其后果是给学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学生产生心灰意冷、孤立无援的心境,导致心理和学习障碍,甚至离家出走。更严重的还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导致精神分裂,出现自杀或杀人的恶性…  相似文献   

11.
“心罚”与“体罚”相比,同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心罚给学生心灵造成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 1“心罚”的种类 一,嘲笑讽刺;二,把学生赶出教室,或用膝盖或趴在地板,窗台上写作业;三,撕毁作业或试卷;四,罚站或罚蹲在桌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学生和家长法律意识的增强,班主任体罚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对学生的另一种惩罚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心罚”,这种惩罚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易际培 《班主任》2003,(12):11-12
心罚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心灵施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的错误教育方法。其具体表现为:讽刺挖苦、嘲笑责骂、冷落排斥、孤立隔离、歧视侮辱、公开学生隐私和让学生当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心罚现象的内涵、表现类型及成因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并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性化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心罚"是在教育活动中非常隐蔽而又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要避免"心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学生个人的努力,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邹丽君 《中学文科》2008,(3):135-136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心罚”,扭曲人性,认为对有过错的学生要从“心爱”的角度进行教育;“心爱”如清泉甘露,能拯救心灵。并提出摒弃“心罚”,用心爱播撒甘露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拟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心罚现象的内涵、表现类型及成因等方面逐一进行剖析,并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性化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