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德育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瑾 《高教探索》2006,(2):87-89
追求和谐的思路、培养和谐的人格是高校德育的和谐旨归,也是大学生赢得快乐人生、智慧人生的内在诉求。和谐对现行德育的去蔽是多方面的,以和谐的精神烛照生命,用和谐的尺度塑造人格,按和谐的路径生成德效,全面实施和谐德育,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与和谐社会理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疑是奠基性工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追求和谐的思路、培养和谐的人格是高校德育的和谐旨归,也是大学生赢得快乐人生、智慧人生的内在诉求。和谐对现行德育的去蔽是多方面的.以和谐的精神烛照生命。用和谐的尺度塑造人格,按和谐的路径生成德效.全面实施和谐德育.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与和谐社会理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疑是奠基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正>德育对个人与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有赖于个人的身心和谐和发展。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等因素对于实现一个人全面发展和其社会价值、人生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生态式德育的理念是借用生态智慧,将受教育者置身于其所处的德育环境中,通过回归社会生活,尊重生命、认真面对每个生命背后承载的价值,秉持和谐、人本、动态的德育观点,运用整体性、综合性的德育思维、德育活动建构高职学生的和谐人格。生态式德育是对建构高职学生和谐人格的一种新探索。文章浅析了生态式德育对高职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三个维度即高职学生人格体系中诸要素的和谐以及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和谐人格的内涵分析、并根据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说明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已刻不容缓,和谐人格理应成为大学生德育的目标追求。文章从树立和谐德育观,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对话式德育模式,德育课程体系的和谐统一,道德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的和谐统一,校园德育环境的和谐统一。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的和谐统一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德育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左玉珍 《上海教育》2001,(19):44-45
以素质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身心和谐发展为指向,以创设与指导为基本任务,这是我校和谐教育中的德育模式。它着眼于学生德性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它所期待的是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和人格发展的和谐。它不仅是德育所要追求的内容与手段,也是德育所要追求的理想与境界。学校和谐教育中的德育基本思想又是以学生为本的自我教育,从提高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参与度人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和谐人格是个体组织好内部心理因素并且协调好外在关系的最佳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也是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追求。然而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冲突正从人格的“单面化”倾向、“知行分离”、心理健康隐患以及忽视外在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高校德育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倡导审美化德育、树立大学生“我与你”的世界观、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发挥其人格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格的高度决定着生命的高度,对人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德育工作的高度。"人格至上,联动立德,和谐发展"德育模式首先将"人格至上"放在了德育目标的核心地位,提倡和践行"联动立德",将各种学校可以运用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德育目标和价值为中心,构建一个相对稳定而全面的德育实践体系。它把"联动立德"作为实践通道,把"和谐德育"作为形态,把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德育出路。它将"人格目标""、学生生命状态和特征"、"德育途径和渠道"、"德育实践策略和智慧"、"德育评价与改进"、"健全人格"等教育使命和德育智慧融会贯通,开创科学、合理、高效的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李东晓 《文教资料》2007,(28):165-167
构建当代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实现高校德育价值目标,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关键、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保障,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人格陶冶"其实就是基本品德素质的培养。所以,人的全部素质都植根于幼儿期。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因而,必须自觉地、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让德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孩子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关爱他人的道德追求,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提升了人生道德境界。应以慈善伦理为切入点,通过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慈善伦理为重点,帮助青少年确立相互尊重人格和平等待人的伦理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慈善伦理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关爱他人的道德追求,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提升了人生道德境界.应以慈善伦理为切入点,通过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慈善伦理为重点,帮助青少年确立相互尊重人格和平等待人的伦理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慈善伦理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高校德育的必然追求。和谐人格塑造应从纠正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人格缺陷入手,研究大学生和谐人格的主要特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寻和谐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负担着德育和美育的任务。新的德育价值取向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格为目标,将整个德育过程建立在广义的审美过程基础上,用审美规律去塑造学生以性格为核心的个性心理。基于此,语文教育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美育手段去完成培养学生和谐人格的目标,就比用概念语言的空洞说教、理论规范的硬性灌输的德育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需要德育的有效引导,在学科教育、情感教育两个维度下,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突出"学科导引-情感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内化-自身需要"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德育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和谐:教师人格的德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学生成长方面,其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其人格层次决定了对学生发展产生作用的积极程度。教师的群体人格具有特定内涵与德育功能,并且将随着时代进步不断赋以新的内涵和功能。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和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以发挥其德育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本化德育以现实的人(学生)为出发点、以人文关怀为主旋律、以提升人的德性为落脚点。人本化德育的目标,即促进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完善。人本化德育的内容,即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在生活中的统一和谐发展。人本化德育的方法,即自主建构法,主要有实践活动法、平等对话法、角色扮演法。人本化德育的评价,强调发展性原则,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孝道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是传统德育理论之基,这种教育是面向人生的,培养目标是完善的人格。应当在高校德育领域中设立一种新的道德教育目标,建立以塑造一代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理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的“人格教育”思想。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化充实高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能否树立和谐的理念,对幼儿人生发展十分重要,幼儿教师应积极探索构建和谐人格的途径,培养幼儿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