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分析水稻旱育稀植大苗移栽与两段育秧对水稻产量和效益影响的效果,探索稻麦(油)两熟田水稻旱稀植大苗移栽配套技术,2013年,在安龙县平乐乡开展了水稻旱育稀植大苗移栽与两段育秧对比试验,试验证明,在安龙县典型的保灌田、稻麦(油)两熟田上,推广应用水稻旱育稀植大苗移栽技术,由于节省用水,省秧田,省工,减少生成本,试验结果证明在保灌田、稻麦(油)两熟田应用水稻旱育大苗栽培技术是能够稳产增产的。  相似文献   

2.
1、水稻生产机械化所需机械:水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总种植面积的30%,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目前攻关项目有:①工厂化育秧(小苗带土、钵苗),常规稻、杂交稻的精播1~3粒,一穴达到85%以上;②栽植机械有深施化肥、插秧机(精密抛秧);③收获机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双季稻地区小型水稻收割机要求有高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移栽不易成活,栽植大苗相对于小苗成活率低。为提高移植苗成活率和活后生长势,分析和探讨了油松大苗移植及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稻研究所朱德峰研究员在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1GB23260004)”、浙江科技重大专项“水稻秧苗机插技术研发应用及病虫害数字化监测研究(2010C12026)”等资助下,针对我国稻作技术转型及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提出水稻毯苗与钵苗结合的机插创新思路,研发不同类型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利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水稻机插秧苗,结合毯苗和钵苗的优势,实现钵苗机插,解决水稻传统毯苗机插技术和钵苗摆栽各自存在的问题。该项目发明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方法,创新了水稻机插新技术,建立了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3200万hm~2,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5%。在水稻生产中,水稻的田间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个浅要的分析。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  相似文献   

6.
我市自一九九二年引进日本旱育秧技术,经五年试验及示范证明:该技术具有早播、早发、早熟、省水、省力,省肥、高产、稳产等优点,深受广大干群欢迎。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水稻旱育大苗育秧及配套技术等系统研究,初步探索成功。本文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旱育大苗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及发展前景,为旱育秧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垦区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小棚育苗、中棚育苗、大棚育苗、平地育苗、高台育苗、两段式育苗、稀植、超稀植、抛秧、钵体摆栽等阶段。旱育稀植是寒地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为寒地水稻生产和产量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直立生长的作物成片发生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现象。倒伏可使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收获困难。小麦、水稻严重倒伏时,产量甚至可降低一半以上。倒伏大多发生在作物生育的中后期。稻、麦等谷类作物拔节后倒伏愈早,损失愈大。通过对我地区水稻倒伏情况调查,分析了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品种选用、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地区历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有高温伏旱,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适时早播有利于避开高温伏旱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发展秋粮秋菜生产。但早播要延长秧龄期,我们必须考虑秧田的播种密度,从而通过水稻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武胜最适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0.
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获得成功.但樟子松大苗在沙地特别是在城镇周缘沙地造林技术还尚属空白.本文结合伊金霍洛旗阿腾席勒镇新区绿地建设,对樟子松大苗沙地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并从苗木规格、整地、起苗、栽植直至栽后抚育管理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今后樟子松大苗在沙地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种比传统中熟碰柑早20天上市的新品种——太田碰柑,在资中县引种试栽成功。 太田碰柑是日本农艺专家太田敏雄在碰柑上发现的早熟大果型新品系,具有早熟、果大、肉嫩、丰产、适应性强等特点,各项指标优于母本系。为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1999年元月,该县从中国农科院柑桔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辽宁省台安县新华农场在"盘锦稻田养蟹成功案例"的影响下,采取"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进行稻田养殖大规格成品河蟹实验。"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又因"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水稻产量不但没减反而有增。多年来,台安县新华农场积极整合河蟹产业项目,以水稻、河蟹为主导品种,全面开展稻田养蟹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与服务。成功地打造出"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模式——"新华模式",为中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使河蟹产业成为具有台安新华地域特色、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13.
水稻返青分蘖期是指栽秧至拔节孕穗之前的这段时期。这个时期是决定穗数,并为穗粒发育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水稻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形成足够壮蘖、防止僵苗。  相似文献   

14.
甘茹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山区、半山区及沿海涂园皆有栽培。多年来甘茹都采用种茹越冬繁苗,由于其技术要求高、难掌握,往往造成烂种,以致藤苗繁育不足,影响生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甘茹藤蔓薄膜保温越冬繁苗的方法,它比传统的种茹越冬繁苗法具有显著的优点:①季节早,繁殖率高。翌年气温回升后,藤苗恢复生长,即可剪苗繁育,通过多次藤繁藤,每亩苗床可满足200~250亩大田的藤苗  相似文献   

15.
唐情 《内江科技》2002,(1):32-32
一要适时早栽:要提高春栽树木的成活率必须适时早栽,因早栽不仅温度较低,苗木休眠,而且土壤比较湿润,土温逐渐回升,所以栽后容易成活。一般来说,土壤一开始解冻就可栽植,但要依各树种的物候期而定,如阔叶树抢在发芽前栽,针叶树要在刚返青而未抽“苔”前栽植最好。  相似文献   

16.
继水稻旱育秧技术之后的又一大全国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水稻抛秧技术,经引进在我市试验示范已获得成功。今年全市落实抛秧技术试验示范点九个,面积85亩,平均亩产573.5公斤,比手播旱育中苗秧亩均增产40.3公斤,增7.6%;比手播水育秧亩均增产89.9公斤,增18.6%。其中,市中区示范点抛秧平均亩产598.7公斤,比同田对比手播水育秧亩平增产84.7公斤,增16.5%,资阳试验点抛秧平均亩产540公斤,比手播旱育中苗秧亩平增产21.8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袋栽香菇污染率不断升高,使香菇生产的产量严重下降,花菇率降低,投入产出比降低,大大损伤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近几年来在栽培实践中的体验,总结出了香菇袋栽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棉花出苗以后,常常会有缺苗现象;一般缺苗率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許多地方的农民中間流传着“七缺八不缺”的說法,认为棉苗能拿住八成苗已經不错,不能算缺苗了。但是,即使拿住了八成苗,每百亩棉田也只等于80亩。这个损失是很大的。为了解决缺苗问题,不少地区的农民,在缺苗地方播籽补种。这个方法一般也可以拿住全苗,但是由于后播晚出,小苗受大苗欺,长不好。另一个方法是,把长出眞叶的棉苗挖出,带着土块移栽到缺苗  相似文献   

19.
维娜 《华夏星火》2004,(3):60-61
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会因不良环境条件,或栽培管理不当而引起种种生理障碍。常见的主要有烂秧、发僵、早穗、早衰、翘稻头以及空、秕粒等,每年天津市华明镇发现水稻存在生理障碍的面积约8000亩,不仅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同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种植银杏已在全国形成高潮。而银杏是一种高效但难于速效、久效的树种。要形成产量,栽根蘖苗要7~9年,嫁接苗要8~12年,实生苗要25年左右。因此,提早获得银杏栽培效益,是当前研究的课题。根据目前的科学水平,有两种栽培模式可使银杏速效、高效、久效,现介绍如下,供参考。银杏园密植每公顷种1万株或更密,在株行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