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女性的主体身份并未被建构,而是充当了男性的附属品,黄香久用自己的身体铭刻了章永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的苦难遭际,而女性的价值却也永久性地被禁锢在了她们的身体之中,这就注定了女性在男性的世界中无法寻求也并未主动寻求自我的真相。这种真相俨然伴随着女人们心酸的血泪长埋于历史的深处,那被卷进历史黑洞的"另一半"用自己的身体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苦难篇章。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剧作中塑造的女性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几百年来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20世纪法国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评论道,在男权社会中,他(男性)是主体(the Suhjeet),是绝对(the Absolute),而她(女性)则是他者(the Other)。而波伏娃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作为男性中心文化的“他者”而被建构的,是相对于男性主体的客体,扮演着男性强加给她们的角色——“家里的天使”。  相似文献   

3.
男性文本中女性常常被异化为“天使”与“妖妇”两个极端。在中国,女人祸水论是妖妇形象产生的心理基础。男性对妖妇的恐惧是男人心中的阉割焦虑使然。蝴蝶、猫、狐狸是妖女形象常见的几种喻体。动物比拟是为了表明女人所具有的恶魔力量植根于女人的天性。在施济美等女作家的文本中,男性意义世界中的“妖妇”,实际上是一个善良的“天使”。戏拟手法既拆解了男性眼光中的女性神话,又消解了男性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三国演义》中,与一系列栩栩如生、可触可摸的男性形象的成功塑造相比,女性形象可谓面目模糊、黯淡无光。她们没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在男人眼中,她们是仅供淫乐、侮辱与蹂躏的对象,是政治交易的工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究竟实质,乃是父权制社会以来就有的男权至上、以男性中心主义以核心内容的性别歧视观念的反映。这正是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作家童年的创伤性体验让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女性意识。她用苍凉老辣的笔触构筑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采用对照的写法,以女人的强悍来对照男人的懦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强女人,弱男人”模式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男性批判意识,是她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外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相似文献   

7.
程耳导演自编自导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经上映便获得广泛关注,口碑迅速两极分化,褒奖者赞其为年度最佳,可载入史册,贬低者称其曲高和寡,难以理解。就影片本身来看,此片是近年来女性角色塑造相当多元且丰富的“男性电影”,程耳导演运用充满文艺腔调的非线性叙事结构,讲述了穿插在“男人们的故事”中多位性格迥异、命运多舛的女性,既展现了她们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艰难的生存环境,又用独特的人文关怀为这些女性完成了解放自身、选择自我的角色转换,赋予了她们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主体”。文章主要以影片中女性的生存与反抗意识为基本研究出发点,在阐述电影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该片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由此展望目前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和女性形象表达所处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在世人心中,海明威小说中最令人无法忘怀的恐怕是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他的多数小说就是以硬汉为中心的“男人小说”,而《永别了,武器》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小说”。然而在形形色色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人物下面,则是极度抽象化了的女性人物,她们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女性参照物”。本文也是第一次将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命名为“女性参照物”,借此来丰富关于海明威女性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父权统治扎根于人类社会以来,男性成为世界的主宰,女性不过是呻吟于父权制之下的弱质群体。妇女被视为缺乏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社会下层,她们的存在只是因为男人的需要。她们必须幽居闺房深处,仰男人的鼻息生活。其受压迫的程度随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本旨在通过对古罗马妇女女性意识的分析,来揭示罗马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笔下和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系列“女扮男装”的女性形象,她们改装的目的有“防御”和“进攻”两种:防御男人对她们贞操的破坏;突破女人闺阁的狭小圈子,攻入男性把守的社会建功立业,但最终又回归家庭。“女扮男装”后,有人能自觉按照男人的行为标准行事,以进一步契合男人身份,而有人只是套上了男性的服装而已。女人女扮男装,背离了其真实身份,这一行为背后掩藏着中西方共同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从"男性化"看1918年后英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女性开始要求获得跟男性一样的平等对待."男性化"一词很好地概括了当时女性的行为:她们开始在各个方面学习男性,要求享有男性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她们要求走出家庭,参与到男人的社交中去.在二三十年代,她们的呼声在社会的诸多方面得到了显现:女权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违背传统审美的"摩登女郎"走上街头,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也昭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这一期间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化,构成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白雪公主后传》塑造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渴望解放的现代女性形象——白雪公主,但是白雪公主没能逃脱依附男人的命运,渴求女性解放的愿望落空。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将女性变为男性的欲望对象,女性试图建构的主体性成为永恒的匮乏,女性的解放受阻;强大的男权势力宣扬男性主宰、女性服从,男性作为本源和主体而存在,女性被看成男性的补充物和客体的思维范式,而女性在这种范式中被培养、被规训,继而被阉割,最终失去自我,争取解放的斗争成为虚妄。因而,《白雪公主后传》质疑和拷问了美国女权运动。  相似文献   

13.
侗族戏剧出现在侗族男性话语确立的年代,女性与女性角色就应处在第二者或第二性的行列,而风行于西南地区的侗戏却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气息,即女性话语的高扬和男权话语的低调,更有甚者是男性角色和话语的严重缺席。从侗戏产生的背景、侗戏中女性话语的高扬以及侗戏女性人物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侗戏的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14.
孤独意识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在文学领域是永远值得探讨的母题。凯特·肖班及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浓郁的孤独意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创伤性的经历是其孤独意识的起源,被禁锢在家庭樊笼中是她们恒常的生存境遇,而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发使她们毅然抛弃传统的社会道德风尚,执着地追求爱情和自由。然而,她们的行为得不到父权制社会的认可,被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进行着最艰苦的斗争。孤独带给她们痛苦和疏离感,但同时也是她们建构女性主体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5):19-20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是一部英雄传奇。在这个以男性英雄为主导的世界里,作者用描写男性英雄的手法和语言塑造女英雄,使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她们丧失了作为女性应有的正常美,成为了衬托男性主体的木偶。本文围绕小说中三个男性化女英雄,结合荣格的阿尼姆斯原型分析《水浒传》中审美错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女性散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是女性主体建构的重要方面。上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洞穿了男性偶像的虚妄和父权文化所建构的爱情神话的虚幻,反思女性在寻找爱情偶像的过程中自身主体性的消泯,从而在正视男性精神缺陷的基础上,回到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女人与男人的日常生存中,建构一种全新的男女互为主客体的主体与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女的“作”是对当今女性生存状态的高度概括。“作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秩序的反叛者,是以男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的“搅局者”,她们不安于现状,在生活中主动出击以获得更为自由的空间,是女性解放的表现,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清末维新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女性在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觉醒,并积极投身到妇女解放的事业中。作为最早觉醒的女性,她们还处于新旧之间,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道德伦理观念也还是旧式的。所以,对维新男性们所提出的培养新型“贤妻良母”的女学理念,她们是认同的,其宣传活动也体现出她们在积极践行着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是一群为追求"个性解放"而彻底反抗传统的新女性。她们在追求中倍感理想无法实现的孤独,虽然通过种种努力无法摆脱孤独,但她们在孤独中仍坚守着人的主体位置。她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孤独是她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她们慎思独行的开始,是她们不溺于随波逐流的主体性的选择,是对传统的大胆叛逆,是她们对"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其实是以男性为中心,致力于追求男性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以及男性对自由的一种追求.《哈姆雷特》没有重视女性的生命价值追求,更没有关怀和关切她们的命运.《哈姆雷特》所表现和传达的全部是男性的世界观和主张,整体基调都是注重男性的个性思想解放和生命的平等.《哈姆雷特》叙事所体现的基本主题就是以男人为本,完全把女人排除在权力和利益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