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要指导儿童学习用“解暗箱”的方法认识事物:根据可感知的情况间接推断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这也是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对本课的具体要求之一。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这个特点呢?从整课教材来看,我们应抓住有关呼吸的作用(或意义)和呼吸运动这两部分的教学,来指导儿童学习用“解暗箱”的方法认识事物。 先谈谈呼吸作用的教学。由于呼吸是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课教学中,有很多事物的内部情况都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我们称之为“暗箱”。在这类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外部的可感知到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研究,从而间接地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自然享物和现象。即教师引导学生逼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研究来探索事物的内部奥秘。这一教学过程,谓之“解暗箱”。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的课文,就是自然教材中的“解暗箱课”。  相似文献   

3.
“暗箱问题”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课题。在小学自然教材中,有些课文所介绍的内容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但根据一定的可感知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这一类内容,在教材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现。例如:《人的骨胳》、《人的神经系统》等课文,都属于“解暗箱”课。这些课文是教材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激发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或出示一些较新奇的事物,或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解“暗箱问题”的积极性。它是解决“暗箱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人的神经系统》属解暗箱课。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了解解暗箱的一些方法,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的重点,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作用、传递信息的特点等。为突出重点、解决疑难,我市一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借助插图、模拟灯片、实验资料和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和推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梁文玉 《山东教育》2013,(10):56-56
小学科学课中有些内容是不能直接感知的,但借助可感知的外部情况,可以间接推断出来。这一类内容在教材中常以“解暗箱”的形式出现。解暗箱课实质运用的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感知那些可感知的事物的外部情况,研究有关事实,抓住推理的突破口,间接推断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彻底解开暗箱,探索其内部奥秘,使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认识人体是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习内容。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为例,学生用“联系”的方法认识耳的结构组成及相应的功能,逐层探秘“耳”这一人体暗箱。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模拟体验和资料阅读,经历推测、验证、修正的过程,逐步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起着不同的作用,反复体会器官的特点与其发挥的作用是密切联系的,不断丰富对“结构与功能”这一跨学科概念内涵的理解,为以后神经系统甚至人体各系统间的协同工作的概念进阶打下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7.
"解暗箱"是通过感知事物的外部信息,间接推断事物内在本质和属性的一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其效度的发挥。因此,在实施中要正确认识"解暗箱"方法,正确分析课题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获得"暗箱"信息,引导学生建立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话题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用活”现代教育技术。龙山黄泥螺: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好处就是具有展示作用,展现我们所不能达、所不能亲身体验、探究的各类事物、各类时空。青青♂小草:解暗箱的课,可以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消化器官》、《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神经系统》等,用CAI课件辅助科学教学,可以将暗箱里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吴王不凡:1.模拟表述抽象的事物。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由于时间、材料等限制,许多实验往往没有条件让学生反复探究,此时就可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实现。例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人的血液循环》一课中,关于血液循环器官的组成、形态、部位等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借助挂图、模型、幻灯等教学手段加以认识。另一部分教材内容是血液循环的生理作用,这是除神经活动外人的主要生命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切身感受到这一生理活动的影响,却又不能直接观察,直接感知认识,只能根据某些可感知的情况,作间接推理,也就是‘解暗箱’。作为推理的依据,可以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教材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四部分组成。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落实这一训练重点,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扎实的训练呢?本单元教学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导读了解指导学生读“导读”,让学生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学前心中有数。二、感性认识这一阶段,精读精讲《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指导阅读《雪猴》,重点训练“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在《鲸》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环节:1先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1.
自然教学中的“解暗箱”课,其 内容是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 感知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 一定的可感知情况去探索研究和判 断,以达到对事物内部规律、本质的 认识,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为攻 克这一难点,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 教法: 一是采用悬念导入法,以悬念 激趣,以趣导思。如讲《耳朵的科 学》一课时,提出:人是靠什么感觉 到声音的?生回答:人是靠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师接着又问:聋子有耳朵为什么感觉不到声音?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到最佳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注意,处处留神,寻觅答案。 二是巧妙设计,让学生利用眼、耳、口、手、脑一起感知,获取知识。如讲《保护牙齿》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通过挂图、模型认真观察其外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品尝各自带来的苹果、排骨、面包等,体会各种牙  相似文献   

12.
“暗箱”问题是培养儿童根据一定的可感知情况间接推断出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能力。这是科学研究中很有用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对这类体裁课文进行教学,既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要按照学生“感知文字→理解内容→抽象意义”这一阅读心理过程,莫要“因文定法”,根据其体裁特点确定教法.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记叙文的要素、记叙的事件和事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据此,可以把这种类型的一篇课文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初知事情大意阶段→深入理解事情发展顺序或过程阶段→归纳事情所反映的中心思想阶段.下面以五年制八册28课、六年制十册16课《草船借箭》为例,对此类体裁课文的教学方法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自然教学中,对那些学生没有经验基础且不易直接感知的事物,教师应注意“化无为有”、“异同相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其拥有鲜明的感知体验,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一、化无为有,巧妙观察。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强,即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事物容易认识。否则,将很难理解。如在《空气》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总认为空间是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教学时为了改变学生这一思维定势,我没计了摸、听、看、称四个环节。首先是感受空气的踪迹,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塑料袋  相似文献   

15.
“归类识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课型,第四册的“归类识字”分三部分安排(共14课)。教学“归类识字”要按照汉字的结构规律,加强音、形、义的联系;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加强字、词、句的联系;按照认识事物的规律,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着眼于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一、本册“归类识字”的特点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材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和归类集中识字两种方式进行,就“归类识字”来说,其内容和形式有如下特点。(一)识字量大,目标明确。“归类识字…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观察”,就是运用眼、鼻、舌、手这些感官去感知事物。学生观察过程也是探求知识的过程,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教会学生观察。首先就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要求,不被一些无关的现象所吸引,达到观察的目的;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仔细、有序、全面观察事物或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提供足够的观察材料。例如,教学《砂和粘土》这课所需要的观察材料“砂”和“粘土”,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对砂和粘…  相似文献   

17.
搞好课常程序设计,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近几年来,为了使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不仅要求自己多做、做好演示实验,而且从启发式教学的需要出发,注意演示实验的程序设计。我的做法是:一、让实验有层次地展开,增强课常上“学生思维密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课常上让学生处于“多思”的状态之中。演示实验正是让学生接触具体事物,促使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以利于他们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思考“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单元的种子课,承担着发展学生量感的奠基作用。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厘米的认识要引导学生把握度量的概念、方法、工具,在度量活动中发展量感。这为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度量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度量的意义和价值。[1]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介绍一种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围绕“学写说明性文章”这一主题,以“说明白了”为目标,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范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聚焦事物的主要特点,尝试适当使用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说明白”,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其获得知识。写之前,确定要写的事物、列出提纲,围绕中心梳理资料,为“写”做准备。写之时,细化提纲,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写之后,引导学生分享习作,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习作例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语教学大纲》指出:低、中年级作文教学,主要是加强五个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即一是言之有物;二是言之有序;三是重视培养观察能力;四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五是要有叙述的重点。这五点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学生能把所见所闻所思,如实地、有顺序地、有重点地叙述出来。“习作例文”就是从这个教学目的出发,分层次有重点地提高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