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文章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文化形象。并以旅游者亲身的旅游经历为基础研究讨论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并且借助目的地的角度深度的分析目的地文化形象的传播机制以及传播过程,了解目的地文化形象间的耦合关系,制定文化形象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和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测量了解过程来加深较大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策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崛起。文章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文化形象。并以旅游者亲身的旅游经历为基础研究讨论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并且借助目的地的角度深度的分析目的地文化形象的传播机制以及传播过程,了解目的地文化形象间的耦合关系,制定文化形象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感知过程和目的地文化形象的测量了解过程来加深较大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策将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3.
刘梦晓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1):131-136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旅游服务业有3个特点,一个是服务性(Service)、一个是文化性(Culture)、一个是体验性(Experience),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品牌,它的品牌构成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景点,而是整体的景区形象,甚至是整个城市,整个地域的形象。所以旅游品牌更强调“木桶效应”,更强调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品牌。做好旅游景区的精耕细作,其实就是把整体品牌拉向一个高度,使所有木板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实现步步为盈。  相似文献   

5.
基于感知-认知因素的奥运会后北京旅游形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楠  乔光辉 《资源科学》2009,31(6):1000-100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旅游形象影响游客的主观感知、决策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文章采用IPA数据分析法对开封历史文化古镇——朱仙镇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探析影响朱仙镇的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发现朱仙镇的“独特民俗”“特色餐饮”“服务质量”“餐饮卫生”等要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具有正向影响,而“可达性”“旅游安全”“服务设施”“特色住宿”“内部交通便捷”等要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朱仙镇的实际感知形象低于期望形象,因此要提升朱仙镇的形象,亟须提高朱仙镇旅游形象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内涵出发,确定出满洲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合理范围。结合满洲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概况,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满洲里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发展对策,以期将满洲里城市游憩商业区打造成城市旅游形象突出、吸引力极强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的拓展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聚点和创造中心。随着后工业化的来临,城市成为旅游的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旅游成为城市的基本职能,并给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使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拓展研究。本文以西安为例,在阐述西安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西安旅游整体形象、产品、空间等三方面展开研究,论述了其拓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旭  秦耀辰  宁晓菊  张丽君 《资源科学》2014,36(8):1635-1644
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及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利用游客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等方法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及变动,采用亲景度理论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各类城市和区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并阐明了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对各市场竞争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主要入境游客类型对各类城市和区域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变化差异较大,近程客源市场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偏好程度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远程客源市场则不明显;日韩为代表等传统客源市场与东南亚、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客源市场游客对城市类型的选择性及变动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高度的地理和市场集中性,但集中程度逐步下降;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与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竞争态状况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入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偏好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变化及所引发的竞争态势变动提出相应的入境旅游市场开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产品界定与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 《西藏科技》2009,(4):17-20
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产品概念、基本属性、分类、特征等的分析基础上,就旅游目的地产品创新的特征、途径作了探讨。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创新途径要优化旅游目的地产业布局,实现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实施整合营销,创造品牌价值和旅游管理和经营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马向阳  杨颂  汪波 《资源科学》2015,37(12):2394-2403
运用文化营销策略提升目的地形象对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和规划旅游景区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认同理论,构建了基于文化认同、游客涉入度和目的地形象三因素假设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将此三因素作为重游倾向的前因,进一步采用实地访谈、调查问卷方法,以塑造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例,发现游客涉入度与文化认同有正相关关系,两者均对目的地形象产生积极作用,目的地形象正向引导游客重游倾向。同时,证明了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无直接关系,目的地形象在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和重游倾向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文化认同要素在游客构建目的地形象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凯  孙天宇  谢雪梅 《资源科学》2008,30(8):1184-1190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典型的标志化符号,它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来表达旅游目的地的特定含义。本文从游客认知角度,以陕西旅游形象为研究内容,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符号隐喻关联的假设。对该研究假设的实证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兵马俑是游客最为倾心的陕西旅游视觉符号代表;“秦皇汉武,盛世长安”是陕西旅游形象游客评价的最佳文字表述符号(旅游宣传口号)。以此为基准,对陕西旅游视觉标志符号和文字表述符号进行了隐喻内涵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语言形体存在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旅游形象符号的视觉形体和该视觉形体引发的符号隐喻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40),陕西旅游形象符号的语言形体和该语言形体所引发的符号隐喻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27)。通过社会人口结构特对研究数据的二次检验不仅证明了上述3种正相关关系的存在,其细化结果也显示出:男性通过实体旅游目的地形象和语言而引发的认知联想明显高于女性;社会科学学习背景的个体通过实体旅游目的地形象和语言而引发的认知联想明显高于自然科学学习背景的个体。  相似文献   

14.
刘力  陈浩  韦瑛 《资源科学》2015,37(8):1588-1597
聘请名人担任形象代言人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目的地营销策略,但旅游学界对名人代言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采用准实验设计研究方法,以大学生为样本收集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名人代言的主流范式“一致性假说”在旅游研究领域的适用性。研究发现:①名人/目的地一致性通过名人可信度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即旅游者感知到名人形象与目的地形象越一致,他们对该名人担任代言人的信任度就越高,进而就会对其代言的目的地形成好感并产生较强的旅游意向;②名人/自我一致性通过名人认同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即旅游者感知到名人形象与自我形象越相似,他们对该名人的认同度就越高,因而对其代言的目的地就会产生较好的态度和较强的旅游意向。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资源是宁夏的优势资源之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宁夏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宁夏应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回乡文化、西夏文化、红色生态三大文化旅游板块,塑造"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主题形象。把宁夏建成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6.
张春晖  马耀峰  白凯 《资源科学》2016,38(6):1013-1027
对旅游流与目的地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构建整体旅游复杂系统的理论框架,可有效推动旅游系统内部要素关系、发展演化规律以及供需平衡预测和调控等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入境旅游为例,构建旅游流与城市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1993-2012年六大典型城市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互动关联耦合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系统内部要素耦合作用强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入境旅游流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游客流量和流速,目的地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和目的地经济环境;②典型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长期处于磨合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的耦合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耦合度则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③在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主导要素分化明显,而西部三大城市均以旅游客流规模主导,其他要素为辅;④在目的地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主导作用更强,而西部三大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以及基础设施要素主导作用更强,这表明两系统耦合质量的提升更需要依赖目的地整体环境的支撑,但西部城市由于受到较差的区位条件和较低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目的地系统的核心供给要素和媒介支撑要素的投入仍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17.
对旅游流与目的地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整合研究",有利于构建整体旅游复杂系统的理论框架,可有效推动旅游系统内部要素关系、发展演化规律以及供需平衡预测和调控等问题的解决。本文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入境旅游为例,构建旅游流与城市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1993-2012年六大典型城市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互动关联耦合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分析了系统内部要素耦合作用强度分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入境旅游流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游客流量和流速,目的地系统内的耦合主导要素是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和目的地经济环境;(2)典型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系统长期处于磨合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的耦合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广州、西安、成都和昆明的耦合度则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3)在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主导要素分化明显,而西部三大城市均以旅游客流规模主导,其他要素为辅;(4)在目的地系统的耦合主导要素上:东部三大城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要素的主导作用更强,而西部三大城市的旅游服务设施与服务人员以及基础设施要素主导作用更强,这表明两系统耦合质量的提升更需要依赖目的地整体环境的支撑,但西部城市由于受到较差的区位条件和较低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目的地系统的核心供给要素和媒介支撑要素的投入仍处于边际报酬递增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刘力  陈浩  韦瑛 《资源科学》2014,36(5):1062-1072
文章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视角,通过对418个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文化接近性对潜在游客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使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3个嵌套模型的比较显示完全中介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优度,研究发现:(1)文化接近性对潜在游客的自我一致性感知、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自我一致性对潜在游客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文化接近性对潜在游客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的影响被自我一致性完全中介。结论如下:如果潜在游客感知到自身文化与目的地文化越接近,对自我形象与目的地形象的一致性感知就越高,因此,对该目的地的印象就越好、评价就越高、态度就越积极,到该目的地旅游的意愿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使鄂西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指出有必要采取下列措施:设计湖北旅游整体形象,打造鄂西旅游独特品牌;建立圈内圈外协作机制,实现鄂西旅游重点突破;实施多种旅游营销策略,完善鄂西旅游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旅游地形象是指公众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及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由外显特征和内在精神两部分组成。旅游地形象对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中旅游地的概况,并对资中县旅游地形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资中县旅游地形象进行了策划,这将对促进资中旅游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