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闽南俗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特征,非常适合和值得用图像形式诠释和传播。对闽南俗语进行图像化表现,将有助于受众理解闽南俗语,也将使闽南俗语在当代生活中的传承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闽南俗语的图像诠释与传播需要文与图的互动相生,同时应力求超越“图解”和“话说”的层面。此外,闽南俗语图像的有效传播可从静态和动态的图像传播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随着闽南文化大力发展的需求,对于如何有效的保护与传播闽南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闽南俗语推广的研究,以近年出现的惠女阿芳画说闽南为个案研究,围绕其“闽南俗语”这一艺术创新语境而展开,其内容的通俗、生动与时代感气息,充满了浓郁的人性生活与艺术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的视觉感知,这恰好是当下保护与传播闽南文化必要的传递形式。以图像诠释文化的现实意义,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商品竞争激烈的社会,包装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包”和“装”的功能外,本身所附带的商品附加值不可估量。一个好的包装犹如一个流动的广告,一个无声的解说员。泉州地方特产,是闽南泉州当地生活、文化习俗的一个代表,浓缩了这个地方的特色,是一种能带得走的“地方文化”,闽南特产的包装该怎么去定位和设计,使得闽南特产的包装能有独特的闽南文化特色,并且鲜明的存在在这个商品社会中,这个是我们要探讨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20,(1):100-103
针对现有福建地区特产包装设计缺乏地域、文化和艺术特性,提出将闽南文化应用于地方特色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系统性思路。试着从包装的基本要素角度探索,通过采集、整理、归纳闽南文化,结合学生的获奖案例,尝试分析如何让古朴的闽南文化符号在包装上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增添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泉州学的研究对象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必须以世界视野为泉州历史文化准确定位。由于种种原因,泉州学研究遇到了不少困难与困惑,当前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从东亚文化圈的视角,可以“海丝”文化的国际影响、闽南文化的发源与核心优势、朱子文化的学术积累、古代名人的历史影响、移民文化的血脉延伸、南音文化的独特魅力等方面提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闽南俗语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闽南小吃与俗语的巧妙嫁接。抓住与小吃相关的食具、俗语的文化内涵,从历史的角度阐释闽南俗语的思维模式、民本规则与文化积淀,提出未来发展小吃文化、发展闽台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闽南文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方特产蕴含地域文化主题,其包装设计理应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民间美术作为地域文化典型代表,应用地方特产包装设计对提升特产包装文化品味以及特产销售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概述灵璧钟馗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分析灵璧地方特产包装品牌意识淡薄,商品包装简单粗陋,包装设计缺乏创意,地域文化特色不浓等现状,从灵璧钟馗画的造型、色彩、构图、寓意四个艺术特征,探讨如何实现灵璧钟馗画的艺术元素与灵璧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融合与应用,力求拓宽灵璧地方特产包装的设计思路,促进产品销售,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元宵佳节是闽南侨乡泉州一大民俗活动。今年元宵节前夕,2月13日,泉州影剧院举行"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暨中韩日三国城市文艺展演,拉开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的帷幕。开幕系列活动包括三国城市文化节目展演交流,"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古城文化复兴计划——泉州西街系列活动(泉州西街首期项目启动仪式、泉州西街音乐节、泉州当代艺术展、泉州西街规划展、弗兰克·盖里建筑大师作品暨泉州当代艺术馆设计方案展、源和1916文化"嘉年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泉州加大闽南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力度,推动闽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可能。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在分析当前对闽南民俗文化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的想法,进一步增强对闽南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及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根据泉州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有机结合,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效果明显,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记载着独具地方特色的闽越民族文化精髓,是研究闽南文化的活化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振兴海峡西岸战略的提出,为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挑战和契机。通过社会学视角,以泉州地区为例,在讨论闽南民俗文化特征和分析当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推动闽南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西亚和欧洲长期陷入宗教冲突与战争。然而,在东亚的闽南泉州,多种宗教却长期和平相处。究其原因,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宽容、兼容与并蓄。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特别是宗教与民间信仰借“佛”立足和发展,又通过“佛生日”的民俗祭祀仪式,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至今。如何合理保护民间信仰原生态的土壤,是当今保护闽南文化生态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学报的特色必须历经长期的培育,而先行创办特色栏目则是必要的选择。《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的“泉州学研究”栏目经过8年的精心构建,在海外交通、方言、南音、地方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了对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栏目于2010年转换为“闽南文化研究”。“闽南文化研究”是“泉州学研究”之内涵的延伸与扩展,将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建教育》2014,(10):4-4
9月28日,由泉州市“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主办、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东亚文化教育传统与学前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来自韩国、新加坡等国,香港、台湾地区及省内外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8月26日,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终审工作会上,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为此,泉州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励着侨乡百万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潜能,努力推动泉州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闽南俗语作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分析闽南俗语的文化积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地位。提出未来借助闽南俗语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对闽南文化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泉州师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讨。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已经走向世界。学者们在提升“两岸文化共同体”的整体化认识、促进闽南文化研究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之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园充分利用泉州丰富的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富有民俗文化魅力的生活活动,富有戏曲文化魅力的表演活动,富有闽南童谣魅力的语言活动,富有民间工艺魅力的手工活动,富有民间游戏魅力的娱乐活动以及富有文物历史魅力的实践活动等,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孕育下,泉州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泉州民歌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特色,并在与闽南戏曲音乐及泉州南音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鲜明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代闽南语音乐创作和地方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文章以泉州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民歌的体裁、音乐特点等角度对其地方区域特点及音乐风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了解泉州提线木偶造型的特点,通过解构、重建、夸张等造型手法提取泉州木偶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运用到动漫形象的设计中,设计并开发出全新的具有闽南艺术特点的动漫形象及衍生产品,从而推动闽南文化传播以及闽南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