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信息化指数法构建重庆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重庆1997—2011年期间的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测算。将信息化要素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重庆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信息化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并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预示重庆利用信息化推动经济增长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衡量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经济增长指数的同时,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发展呈现出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而且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更强。与此同时,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定义了衡量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衡量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经济增长指数,接下来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发展呈现出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且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更强。而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最后采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一步确定,在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中,信息化为"因",经济发展为"果"。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不同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引入信息化优先指数测度各国信息化的优先水平,利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了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是普遍现象,中国增速并没有优势。发展中国家均采取信息化优先发展战略,中国的优先指数处于世界第一水平。中国信息化发展速度受到挑战,印度人均信息化水平虽然最低,但发展速度超过中国;俄罗斯人均信息化水平高于中国,发展速度也超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密切相关,中国在做到信息化大国的同时要努力成为信息技术大国。  相似文献   

5.
西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为例,分析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陕西的经济增长和信息化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与陕西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信息化指数每提高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提高0.182 512%,表明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带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虹  吕有晨  刘消寒 《情报科学》2004,22(3):261-267
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不断走向信息化,而信息化又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本文通过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阐述了信息化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机理,论文选择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同期的信息化指数以及我国不同时期的信息化指数,并加以比较分析,进而得出;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要实现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赶超战略,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刚 《科研管理》2006,27(1):107-113
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与题研究入手,提出三维立体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质量指数、能力指数指标体系,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突破了以往企业信息化测度只重水平而忽视信息化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为"适度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理念贯彻执行、信息化水平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信息化结构的深入诊断和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1~2002年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评价了信息化指数模型,并对我国1991~2002年的信息化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1991~2002年我国信息化指数年均增长63%,其中信息装备率指数增长速度最快,而信息系数指数增长速度最慢。拉动信息消费需求将成为刺激信息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息化指数的演进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平 《现代情报》2004,24(11):64-65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各种信息化指数的基本结构及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就信息化指数在我国应用的演进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设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 首先概要分析了各国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情况,并以美国的Internet2 和欧洲的GéANT2 为 例分析了国际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发展现状;分别介绍了CERNET网络的发展情况和支持 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以及CNGI-CERNET2 网络的发展情况与支持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教育和 科研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闫慧 《情报杂志》2004,23(7):70-71,74
设计了由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数、教育信息资源指数、教育网络建设指数、教育信息化主体水平指数和教育信息消费水平指数构成的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并且应用了二次球面函数来计算教育信息化指数 ,克服了算术平均数算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地分析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存在一定的互动效应,旅游信息化会持续地推动旅游业增长,但旅游业增长对旅游信息化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短。我国应继续加大旅游信息化投入,使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的互动效应更为优化;在不同时期,由于旅游信息化的背景变化,我国旅游信息化对旅游业增长的促进效应并不相同。根据实证分析,可将1992—2012期间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分为2个阶段,1992—1999年为起步阶段,2000—2012年为成长阶段,这与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正>第二季度《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发布近日,中国科协科普部、百度指数、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报告依托百度搜索大数据,通过获取和分析全国网民对科普相关内容的搜索行为而形成。报告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网民科普搜索指数是9.47亿,同比增长106.87%,日均值从第一季度699万增长到第二季度1041万。结合报告,中国科协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意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推动科普信息化工作;抓住国家大数据发展机遇,开拓科普信息化数据驱动新模式;我国不同分类群体的科学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信息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根据我国31省市的截面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测度了我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信息化弹性次之,劳动力弹性最小;经济增长、职工工资、教育投入对信息化具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的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增长.应用联立方程模型,较准确地仿真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信息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素.本文基于信息化指数法,依据1999-2009近十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数据,首先测度了河南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并导出了河南省国民经济增长模型,依此模型量化分析了信息化对中原经济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作用.当前河南的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性;信息化对中原经济崛起正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企业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实现了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不过,从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的质量,人们就将一些新技术引入到其中,以满足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首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讨论了新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实际应用,最后再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技术增长的指数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高新技术发展的指数规律本世纪以来,高技术及新兴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一大批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高技术日益崛起。这些现代高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技术为基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包括了微电子、计算机、激光等众多的领域。鉴于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电子工业,是现代社会最新、最活跃的生产力,因而电子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及技术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曾对美国、日本1980~1984年的电子工业产值,美国1970~1995年每辆汽车的电子装置及元器件的费用,美国1959~1982年计算机的应用情况和装机数,全世界1921~1984年电话机总量发展情况,美国1969~1980年集成电路的发展情况以及日本1970~1981年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增长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上述各项的发展规律是指数增长,(参阅图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紧扣信息化内涵,通过考察国内外信息化测度方法,深入地探讨了测度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理论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信息化水平发展指数,为信息化量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文中还利用信息化水平发展指数实证测算了广东省1990~2003年信息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同领域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都在逐渐深化过程中,网络交易数量急剧增长,促使生产与生活朝着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分析了目前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重要的影响内容,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中的区域问题:对苏南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高峰 《情报科学》1999,17(1):86-90,108
TheRegionalProblemintheInformation:ARealityAnalysistoTheSouthJiangsuProvinceZhouYi;GaoFeng(SuzhouUniversity,Suzhou215006)3-l苏南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具体表现苏南三市社会信息化指数日益提高。社会信息化指数是从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功能角度反映苏南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现信息产业对社会最终器求的消费程度。苏南三市的信息化指数在最近几年中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如,在1994—1996年间,苏州市的信息化指数平均每年上升146%;无锡的信息化指数平均每年上升7.29%;常州的信息化指数平均每年上升8.35%。这说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