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陈独秀与桐城派关系紧密。早年受桐城文化濡养,并与桐城门人相交游;晚年致力于文字学研究,重回桐城文化怀抱。陈独秀出自"桐城",其学识成就颇得桐城之助。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为何抨击"桐城派",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承接了晚清民初对"桐城派"批评与超越的潮流,看到了"桐城派"从中兴走向衰落的趋势;二是欲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文学,必破"桐城派"正统、正道、正宗之地位,三是以林纾为代表的"古文"势力成为了现实阻力,对林纾和桐城派的批判就成为《新青年》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首先从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化教育、学艺术、国民人格等方面梳理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的主要脉络和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反传统主义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重心所在;其次,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具有的反孔排儒、破立统一、毫不妥协的坚定性和强烈感情倾向等三大特征;运用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心理分析的方法,追踪探解当时陈独秀反传统主义思想行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反驳当时和后世对他的误解,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确立陈独秀反传统主义的历史高度、启蒙价值和跨时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前后至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不但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而且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大革命前期和中期为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又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他的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知识分子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直接导致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损失.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陈独秀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的发表,表达了陈独秀对爱国问题的独特思考。其有伤民族感情的激愤言辞正表明他心灵深处包含着对民主国家的呼唤,也展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近代爱国观的形成,这便是爱国救亡与民主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反孔教是陈独秀一生中始终坚持的思想之一。从思想臻于成熟开始 ,陈独秀便显示出对孔教的反感 ,以后 ,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和保守势力对孔教的鼓吹、抬举 ,他反孔教的意识逐渐增强 ,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8.
桐城古文与骈文是清代文坛两支相抗衡的力量 ,二者之间的地位论争贯穿始终。桐城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骈文有不同的态度 ;骈文中兴对桐城文论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创办、主编《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在“文学革命”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在与封建复古派不妥协的斗争中,在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上等方面所作了的突出贡献,肯定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树铮是民国北洋时期著名军事、政治人物,师法桐城,与马其昶、姚永概、林纾等桐城派文人交往密切,亦师亦友,重新校点了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使其更完善,反对“骈,散”的门户之见,主张吸纳各派所长,对桐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等具体问题上,以1937年8月为界,陈独秀抗战思想前后有很大变化。前期,陈独秀强烈谴责和揭露国民党的卖国行径与不抵抗政策,极力主张反蒋抗日。后期,陈独秀的抗战思想更加系统、完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从原来反蒋抗日转变为全力拥护国民党领导抗日。其间虽然有些悲观论调,但总的格调比较高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四一代影响更甚。文章就严复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思想的影响做初步探讨,从关于进化论、教育思想、中西文化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阐述了严复对陈独秀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胡适在留学美国时期和到北大任教以后,对桐城派主要持批判的态度。但胡适同时对桐城派作了肯定。胡适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和桐城派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某种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的缘起及不同观点,包括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形式主义”及“全盘反传统”、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及在中共建党史上的地位、“二次革命论”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托派问题、后期政治思想及其一生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民革命的思想,在国民革命的性质、动力、领导和前途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独秀关于国民革命的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思想内容的缺陷也影响到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陈独秀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独秀国家观的核心是实现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解放。他提出用武力的手段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对建立主权独立的新国家充满信心。但由于历史局限,陈独秀的国家观也存在缺失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多数先进知识分子以为列宁的建党原则是"中央集权制",而非民主集中制。按照"中央集权制"建党而形成的党内"集权"倾向,不仅延缓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陈独秀的家长作风。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在批判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家长作风的过程中,民主集中制被正式写进党章。但是刚刚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就在中央强力推行"左"倾政策、反对极端民主化倾向过程中,易手成为陈独秀反对"左"倾中央"官僚集中制"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材料》、《周佛海日记》等一大批档案材料的解密出版,有力地推动了陈独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周佛海日记》起自1937年,终于1947年,除部分年月有所丧失外,保存较为完好。该日记多有涉及陈独秀,对于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活动、言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即尝试以该日记为中心,结合相关史实背景,一窥陈独秀晚年的抗日思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陈独秀的文章和观点存在严重的误读问题。通过语法、语义层面的分析,对原文和写作背景的考察就可以发现,对“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句话和《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这篇文章的理解有断章取义、篡改前提、曲解陈独秀本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