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来平老师的《“1/2 3/1=5/2”和“2/1 3/1=6/5”具有同等价值》一文(以下简称“程文”),笔者对“2/1 3/1=2/5”是一种模式的观点表示认同,但对这一模式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有不同的见解,现阐述如下。“程文”认为,“2/1 1/3=5/2”这种模式只要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老师的《“2/1 1/3=5/2”和“2/1 3/1=5/6”具有同等价值》一文,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理性地认识、理解获得的“信息”。首先,立足于“分数加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认知的应是分数相加(减)的实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相似文献   

3.
4.
让我们先观察一组有趣的等式: 1/3×1/4=1/3-1/4;1/7×1/8=1/1-1/8;1/11×1/12=1/11-1/12;……一般地,我们有如下结论: 两个连续正整数的倒数之积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差.  相似文献   

5.
“5+2=?”     
去年初冬,我到公共浴室洗澡,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进入浴室后,我发现一个水龙头下无人,刚要走过去,就见一位妈妈对约有六七岁的女儿说:“快到那个水龙头下面去,别让人给占了!”女孩就乖乖地从和妈妈共用的水龙头下走了过去。殊不知,家长这种行为,会无形中扼杀孩子原本善良的天性。  相似文献   

6.
“2+1=2”吗     
著名的数学家高斯一次断言: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而化学则不属于精密科学之列·这句话传到化学家阿伏伽德罗耳中,他认为:数学虽是一切自然科学之王,但如果没有其他自然科学,数学将会失去自身的真正价值.对此,高斯很不高兴地对阿伏伽德罗说:“对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老师和学生家长问笔者一个同类的问题:"2x+3=2x+5"是方程吗?这是在一些教辅读物中出现的题目。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2x+3=2x+5"是方程,但是教辅书的参考答案却认为不是方程。认为不是方程的理由是:在这个式子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2x,结果得到3=5。显然3≠5,而且也不含有字母,所以不是方程。究竟"2x+3=2x+5"是不是方程呢?笔  相似文献   

8.
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二期发表的《“12+31=25”和“21+31=65”具有同等价值》(以下简称“程文”)一文后,忍不住想问:21+31真能等于25吗?在认真进行思考后,我认为这个命题是不能成立的。1.从分数运算的本质来看,21+13所要探究的目标应该是确定的,即要探究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规律。“程文”以美国的一位教师觉得“21+13=52”是由于学生喜欢、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这样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并举了南通师范学院钟志华老师讲述的此例进行印证。然而,美国教师后来怎样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规律却无从知晓。美国教师会任由学生向…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作业本上常有“3/5÷2/3=(3÷2)/(5÷3)”之类的等式出现,一些教师见到就立即打“×”。其实,这样的等式并无错误,其理由可用下例说明:“某工程队2/3小时开凿山洞3/5米,一小对开凿山洞多少米?”(九册 P.23例2)这个题目的算式大家都知道是“3/5÷2/3”。若结合题意分析:∵2/3小时开凿3/5米∴1/3小时开凿(3/5÷2=(3÷2)/5)米  相似文献   

10.
=2/3) micr     
今年9月,我去外婆家玩,途中经过一片田野。一眼望去,稻谷全都熟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似乎是夕阳美丽的影子映在水里,美极了。一阵风吹过,稻田随风而动,好像起伏的海面。田野四周安安静静,除了风的声音,只有青蛙跳水的“扑通”声和断断续续的蝉鸣,这响声似乎是在帮风打节拍,一会  相似文献   

11.
易于迅 《师道》2004,(5):14-14
日前,一个非常苦恼的母亲向笔讲述了最近发生在10岁儿子身上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2.
如图1,在△ABC中,a,b,c分别为∠A、∠B、∠C之对边,则有S△ABC=1/2 absinC=1/2 acsinB=1/2 bcsinA.这一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数学解题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试将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作分类例析,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3条狗+2只猫=5个狗猫.谁见了这样的加法,都会觉得错得可笑.可是,有的同学一遇到3a2+2a3,就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加在一起得到5a5,类似的错误还有3a+2b=5ab,3a2b+2ab2=5a3b3,…发生错误的原因在于:非同类项也进行了合并.要进行合并,就要搞清什么是同类项.同类项是指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如3a2与2a3,3a3与2a3,3a2b与2a2b都是同类项.狗和猫不是同类,不能加在一起;同样道理,3a‘和2a3(3a和Zb,3a‘b和Zab句不是同类项,当然也不能加在一起.有的同学对于运算结果3a‘+2a3,总觉得没有做完,在…  相似文献   

14.
电视连续剧《请拔315》中曾出现过一道耐人寻味的难题:试设法将2 3=8变成一个等式。答案竟出乎意料简单——取一面镜子立于5 3=8(像)2 3=8之上(如图所——(反射镜)示),镜中的式子就是等式2 3=5(物)(5 3=8)。 笔者观后,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变压器”一章中 ,有这样的描述 :“原副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 E1=n1ΔΦΔT,E2 =n2 ΔΦΔ T,由此可得 E1E2=n1n2.在原线圈中 ,感应电动势 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 ,跟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 U1的作用相反 ,原线圈的电阻很小 ,如果忽略不计 ,则有 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 ,感应电动势 E2 相当于电源的电动势 .副线圈的电阻也很小 ,如果忽略不计 ,副线圈就相当于无内阻的电源 ,因而副线圈的端电压 U2 =E2 .于是得到U1U2=n1n2……”由这段描述可知 ,电动势 E1、E2 指其平均值 ,…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5+2=0"现象,即孩子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周六、周日回到家庭和社会,使前几天的教育前功尽弃。研究表明,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及社会。学校教育只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地位及作用,而家庭和社会则占主体作用。如果要追根溯源,孩子1~6岁不只是长身体,更重要的是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无法无天。孩子的成长有3个关键期:3岁前后、9岁前后和13岁前后。如果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种“5 2=0”的现象,其中的“5”是指学生在一周的五个学习日内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2”是学生双休日回到社会后接触到的消极、负面影响,“0”指教育效果。“5 2=0”意为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与回到社会上所接触的社会消极、负面影响互相抵消,教育效果为零。  相似文献   

18.
也说“5+2=0”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最近一年多来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之类的活动。经常从一些教师和学校领导口中听到关于“5 2=0”的抱怨,意思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五天的正面教育,还抵不过双休日两天的负面影响。初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听得多了,免不了要多想想、细想想。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里面还真包含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电学部分里,求并联电路总电阻时,有公式1/R=1/R1+1/R2.其实,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倒数和关系式.本文给出了三种构造R、R1、R2之间的倒数和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三种模型的介绍,就它在实际中的应用、特征作了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8年第11期上半月刊登了《“F1-F2”有可能吗?》的讨论一文。讨论的问题如下:两个带电量不相等的相同金属小球,当相距一定的距离时,其相互作用力为F1,若两个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并保持原来的距离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