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1990年至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选取9个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各因素及影响程度。通过因子分析找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呈极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探求农民增收的途径,为促进江苏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对2000~2011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组成部分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民收入和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对纯收入各构成部分的影响力度不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抓农民增收。为了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的丁力同志。记者:您能否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近几年农民收入的情况?丁力:农民收入是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的。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的能力,所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是考察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从1978年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农村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极少数学生在校混日子,学无所成,出校一事无成,有人就说读书无用,但绝大多数学生,绝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学有所成,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文章在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94—2010年云南省数据,分析了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收入事关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从1978年到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2162元,年均递增近8%。虽说农民收入近年来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率,但增收的步伐有些放慢。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200多元,比去年增加40多元,增长率为4%左右。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农民更快地增加收入呢?一是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粮棉库存量较多,使价格持续走低。比如,现在种养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价格上不去,收入就受影响。而目前国内的农产品价格水平仍高于国际市场30%左右,价格上升缺…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     
农民的收入和文化水平成正比据四川统计局对新津县60户农民收入和生活差距的调查表明,文化水平高的农民有四个特点;①收入水平高。1982年人均纯收入高中程度的农户为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国家统计局披露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4.6%,比上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长了1.8%。农民收入增长持续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收入增长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997年与1996年相比,农民收入增幅由9.0%降到4.6%;1998年与1997年相比,农民收入增幅又由4.6%降到4.3%;1999年进一步回落到3.8%;2000年,我国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农民实际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再度回落,农民年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低约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在粮食生产系统中,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根据2000~2009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及相关指标,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得到影响粮食生产的相关因子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见在选取的6个指标中,化肥施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53-5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开展,农村的发展问题备受重视,其中,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性问题,休闲农业的异军突起在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户兼业现已是我国各地出现的普遍现象,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但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是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降低土地产出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兼营农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必须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城乡统筹机制、农业产业延伸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市场调控机制、农民就业创业机制、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投入增长机制及法律保护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统筹规划,确保长效机制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协会在促进农民增收和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整个产业链而言,由于农协的存在反而增加了每个环节合作沟通的成本。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农协信息传递机制仍有待完善。对此,文章构建了一个农协信息传递的新模型,通过对青岛个案的比较研究证实该模型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在谈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先应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看,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前提是让低收入者增收,进而使更多人增收,尤其要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鉴于当前农民的权利贫困现状,消除制度性歧视,创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完善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困难之处,是在西部,是在农村,特别是在西部的农村。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大、城市化水平低、科教卫生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低和生态环境恶化是目前建设西部农村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要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和制度改革等,来改善西部农村的人口素质、收入状况、就业条件及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促进西部农村尽快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09年陕西省养猪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微观计量方法分析养殖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状况是决定农户获得养殖收益的关键因素。一般在受教育程度、接受培训的状况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农户,其养殖收益比较高。基于此,应持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以提高其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呈多元化格局,其中公共财政资金是基础,学费、销售、服务和合同、捐赠收入等各类非公共资金日益增长。内外部科研经费,自身的市场化经营与服务收入,规范化、专业化运作获得的捐赠收入,合理适度的学费与费用,成为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增长的四种渠道。  相似文献   

19.
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我国最近几年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合理标准,已经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最主要的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二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三要通过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四要帮助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两种税制下预算乘数计算的数学模型,着重分析了比率税制下政府收入增加量的涵义,阐述了平衡预算乘数对国民收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