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3页:“山顶洞人已开始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这一表述很容易使人误以为山顶洞人“开始”采用“磨制”技术制造石器。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人类对“美”的追求由来已久,这是人类在自身进化中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思想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早在一两万年以前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把制造工具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时,中国的山顶洞人,就已初步掌握了钻孔和磨光技术,已能制造多种石器和骨器,还会用骨针把兽皮縫成衣服,还把一些兽骨、兽牙、海蚶壳、小石子等钻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顶洞人同北京人相比有多方面的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 A.按血缘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 B.开始使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和骨器 C.过定居生活 D.会人工取火 2.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边和最南边的分别是: A.燕国和齐国 B.齐国和秦国 C.燕国和楚国 D.秦国和楚国 3.下列各项中比较正确地概括“罢默百家,独尊濡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的是() A.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共46题50分,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案的括号内。其中1—42题,每题1分,每个括号内限填1个英文字母代号;43—46题,每题2分,每个括号内应填2个或2个以上英文字母代号,全部选对,才能得分。) 1.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已经开始采取磨制积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的是: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氏族的人们答:(C)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是: ①贡献财物②交纳租赋③派兵作战④服从命令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答:(B) 3.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古代称为长安。”下列各朝代中,以长安为都城的是:  相似文献   

5.
关于“曙石器”问题的争鸣,见诸报刊的报导和论文约有7篇之多。从这次争鸣的时间进程来看,似乎现已进入第二轮。第一轮是以裴文中《“曙石器”问题的回顾——并论中国猿人文化的一些问题》开始,大概到梁钊韜《论“曙石器”问题争论的学术背景与中国猿人及其文化的性质问题》为止。第二轮是以裴文中的《中国猿人究竟是否是最原始的“人”?》开始。现将各家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6.
“崧泽文化”是上海的本土文化,因发现于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而得名。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之一。“崧泽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的年代命名,载入了中华文明的史册。2004年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房”,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先秦诸子对个性问题的认识,就必须简略回顾一下中国古代个性意识的发展道路。它是先秦诸子对个性探讨的起点。在制造第一块石器前,我们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只是作为一个生命实体存在着。渐进,“人”开始利用石器、制造石器了,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已经能制造石器了,而且许多石器还经过了第二步加工,同时期的西侯度石片文化更代表着当时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李学勤:《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  相似文献   

9.
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修订本),谈到山顶洞人说:“到了一万八千年以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我们称他们为山顶洞人。”因山顶洞文化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现就  相似文献   

10.
以题会友设疑解疑启迪思维助教助学一、选择题1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的一项重大改进是A使用打制石器B使用磨制石器C使用弓箭D制造陶器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相似文献   

11.
在讲授人教社200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时。笔者发现了几处问题,现提出来,与同行交流:第一.该教材第1课后面的练习说:“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第6页)在辩论中,小女孩的说法里提到“一万多年前”.意思是指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这和教材正文提到的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拉马尔丁(1790—1869)是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葛莱齐拉》发表于1849年。陆蠡的中译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于1936年4月,我所收藏的是当年5月的再版本,为巴金主编《文化生活丛刊》第9种。三联书店于1991年新版问世。新版封面的折口说,这部《葛莱齐拉》为“名著名译”,诚然。巴金先生就曾指出,陆蠡的“散文和翻译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读了《语文月刊》1993年第8期上傅勉之先生《柔石的“迂”是贬词还是褒词——与张文斌先生商榷鲁迅对“迂”的态度》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很高兴。高兴的是它激起了我旧话重提的兴趣。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十二年前,笔者在《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1—12期)上发表了拙作《<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其中有一节谈到柔石的“迂”。结论是:“鲁迅先生赞美柔石的‘迂’”。论据是:①鲁迅先生用“(柔石的)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暗示:“台州式的硬气、方孝孺的骨气”就是柔石的“迂”的第一个含义。②柔石在“碰  相似文献   

14.
杨伯峻先生曾撰《论语词典》,归纳“毋”在《论语》中有三种用法(参见《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6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阅读《论语》有很大助益。只是有一种用法笔者认为采用传统之见不妥,特提出来一议。杨先生指出,《论语·子罕第九》“毋意毋必”中的“毋”同“无”,是表示禁止之副词。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看法。朱熹集注云:“毋,《史记》作‘无’,是也。”刘宝楠《论语正义》亦说:“毋者,禁止之辞。”所以这里的“毋”同“无”,表禁止,是流行已久的传统之见。这种看法对不对呢?还  相似文献   

15.
一、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本领与人类特有的本领不仅仅是制造工具 初二《思想政治》在讲述人类的产生时指出:“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本领。因此,当第一块石器工具被打制出来时,猿手就转变成为人手,真正的人类劳动也就开始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制造工具这种本领只有人类才具备,可以说是人类的“专利”,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都没有这种本领。同时,制造工具也是“人猿揖别”的标志,是真正的人类劳动的开始。这里应指出的是,教材强调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本领,并没有否认人类还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其他本领。事实上,人类特有的本领不仅仅是制造工具,除制造工具以外,思维、语言、劳动等也都是人类特有的本领。对于“制造工具”和“人类特有的本领”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说得好:“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的书”。我们用眼睛去观察一切,就能扩大视野,发展思维,增长知识。训练小学生学习历史的观察力,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如实物模型、历史地图、历史图表、人物图像等直观教具以及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活动,以增强观察力。实物模型:如教小学历史课本上册第一课的《北京人》时,应使用石膏或塑料的北京人头像模型让小学生观察,以便讲清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同时,用石器和木器模型,让小学生通过观察,以了解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原始劳动工具。历史地图:如教小学历史课本上册第三课《武王伐纣》、第十二课《赤壁之战》、第十三课《淝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15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召开了“语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座谈会。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金明先生主持会议。他说:“教育技术现代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怎么才能把这方面的工作落实,希望大家献计献策。”中语会副理事长张定远先生指出:“这些年来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跟各个学科比起来,语文学科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在这个领域如何开展研究、实验、推广和应用,我们还要走很多的路。今后要下大力气把这方面的工作搞上去。”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王晓芜副主任、原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先生等作了重点发言,发言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发表了俞吾金先生《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文,他指出当前的一些文化研究“片面地注重对哲学文化的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的研究,忽视了从本体论角度出发,对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想基础作出深入的、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文字与文明     
人类的文字体系,无论是表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都是人类文明的有力杠杆。《英国大百科全书》(1964年版)在“文明和文化”条中指出,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最伟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语言文字,文明甚至不会出现,而且肯定永远不会达到它的高级形式。西方的第四福音书甚至开宗明义就指出:“一开始,就有文字;……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文字制造的;……生命存在于文字之中,生命是人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日报》2007年3月5日理论版摘编了《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康香阁副主编采写的《著名哲学思想家庞朴先生访谈录》一文,原文10000多字,被摘编其中的文化专题2000多字,以标题《“我是文化的保守主义者”——庞朴先生访谈录》在《北京日报》理论版刊出。这是继《光明日报》(2005年5月11日第1版)、《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和《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等多家全国报刊摘编《邯郸学院学报》论文之后,我刊论文又一次被全国重要报刊摘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