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诗经》中语音变化较大、音理较为复杂的通假字和本字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的古音依据,明确了其古今音变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育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助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的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3.
论通假     
通假,指古代文献中音同音近的文字替代,是个训诂学概念。南北朝以后,训诂学家已开始采用“通”、“通用”一类新名,注意将训诂中的通假与文字学讲的假借相区分。通假字的范围,除“本有其字”的那部分假借字外,还应包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通用字以及古籍中的所谓“别字”。“本字”就是本来已有的字,“本”并非指“制字之本意”。通假字所借用的词义,可能是被借字的本义,也可能是其引申义,有时甚至是被借字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4.
《朱子语类》第八十、八十一卷,记录了朱熹有关《诗经》的一些基本观点,其中有对《诗序》的评价,有对“六义”的辨析,有对具体作品的诠释,不乏精辟之见。特别是有些晚年定论,对《诗集传》多所补正,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对《语类》的具体内容及其学术地位,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为我们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有美丽活泼的少女,有哀伤悲切的弃妇,有哀怨凄切的思妇,有爱国如家的贵夫人等,在塑造女性形象美时,作者采用了借助外物、或用赋手法,表现她们的美态,这是我国女性形象群体美的最早展现。  相似文献   

6.
论《诗经》的音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的音乐性是一个早已被人们熟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音乐性的文化溯源,当时人们的审美时尚──音乐的和谐等方面探讨《诗经》的音乐性,并从《诗经》的语言形式、章法结构,汉语自身的特点对音乐性进行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主要思想倾向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忧国忧民。表现为对周王室衰微、人民流离,朝廷政治腐败,奸邪当道,社会不公,个人遭遇不幸的忧患。忧患意识之显著特征,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的历史感;浓重的孤独感。忧患意识来自那些出身自由农民、有一定历史文化知识、且有所战功而晋升的士人。他们"宗周"的激情与黑暗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卑微的地位又使他们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于是……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先民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资料,使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在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进入饮食,由"礼"来规范饮食活动。从《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和饮食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来讨论《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能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诗经》,内容丰富多彩,而其中最优秀的篇章却大都是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就其数量来说,情歌几乎占了全部诗经的四分之一,在公认为最有价值的《国风》一百六十篇中就有近一半是情歌,超过了任何其他题材的作品。从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和艺术的成熟来说,情歌也是出类拔萃的。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假定有人将这些恋歌从《诗经》中都删去了……则《诗经》究竟还成否一部最动人的古代诗歌选集,却是一个问题了。这些恋歌杂于许多的民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文学中充满忧患意识的最早诗集。其忧患意识丰富而深广:国运民瘼,世道昏暗,徭役兵役,人生短促,婚恋别离等,无不引发人们浓郁的忧患意识,它们是《诗经》时代社会政治状况的直接反映。《诗经》奠定了我国文学忧患意识的里程碑,对后世影响深远。在21世纪,忧患意识优良传统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勿庸讳言,《诗经》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据夏传才同志整理截至清初,《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及存目的《诗经》研究重要著作,就已达141部,1864卷,正编成于道光年间,续编成于光绪年间的《皇清经解》,分别收录韩嘉学派及今文学派经学名著389部,2830卷。(《先秦<诗经>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1984年第1期)。这个数字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没有一部作品的研究能同《诗经》  相似文献   

12.
《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言,它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会,它是最全面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傅通“附”,增加。卷六十九·魏纪一·文帝黄初二年:“我信其伪降,就封殖之,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胡注:“傅,读曰‘附’。”亿通“臆”,臆测。卷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太宗贞观十七年:“朕岂惜重位,但次第未至耳,岂可亿度,妄生猜贰邪!”胡注:“朱子曰:亿,未见面而意之也。”(按:意,通作“臆”。) 介通“芥”。卷二十四·汉纪十六·昭帝元平元年:“恩爱行义,孅介有不具者,于此上闻,非飨国之福也。”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讲欢”是动词,意思是男女欢会,“讲(请)”通“媾”;“绰耀”作动词用,意思是照耀,作形容词,意思是光彩闪烁、光明显赫的样子,“绰”通“焯”。白维国主编的《金瓶梅词典》没有辨明二词中的用字通假现象,因此对上述二词的释义均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5.
周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斗争成为民族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包括同自然、同自身腐朽的分裂的力量、以及部族之间的争斗等等。在对抗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这是周民族发展壮大的基本规律之一。但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郑风>是<诗经>的<国风>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其诗歌大多涉及男女之情,甚至不乏礼法规则之外的爱情,其中传迭出的抒情主人公(主要是女主人公)的心境、观念乃至思维方式多有全情投入、大胆热烈,甚而飞蛾扑火的味道.也正因如此,它被扣上"淫"的标签.而现在看来,<郑风>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正是男女相悦的率真之情.本文拟结合若干具体诗篇,从<郑风>之"淫",<郑风>中的女性形象,<郑风>中的男性形象三方面时<郑风>做一番粗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见勇 《文教资料》2010,(27):43-44
目前高校本科《诗经》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为了走出《诗经》教学困境,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授课、作品诵读、组建资料库和开设选修课等方面探讨《诗经》的教学方法,希望有助于《诗经》教学。  相似文献   

18.
清初诗经研究学者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风格独特,他主张"独立说诗",从《诗经》的本文中探求诗的意旨,不依傍遵从经典。崔述、方玉润在精神上继承了其疑古作风,姚氏说诗的内容与方法为方玉润借鉴甚至引用多次,尤其是"以文学说诗";姚氏《诗经通论》中的古史考辨对民国时期的顾颉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纯 《华章》2007,(9):177-177
时间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其中的篇章已有意识关注时间的形式和意义.本文试分析《诗经》中时间的三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兄弟姐妹关系是中国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经》中有25篇涉及这一关系的诗篇,其中大部分为兄友弟恭的和睦关系,只有"国风"中少数婚恋诗描写薄情寡义的兄弟形象。两类截然不同的同辈血亲关系之形成皆与当时宗法制度和礼教制度相关:一方面,周代早期家族笼罩下的家庭模式和宗法政治体制需要和睦的兄弟关系来巩固贵族统治;另一方面,周代后期男性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逐步巩固,男尊女卑的礼教制度使兄妹关系走向冷漠无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