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界有人从一九七五年下半年开始,散布了种种否定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奇谈怪论.在《教育革命通讯》上,逐渐渗透这些错误观点.一九七五年第十期中的一些文章反映得更加充分,它打着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正确道路"的旗号,篡改教育革命的方向;它打着批判"三脱离"的旗号,掩盖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实质;它打着"剖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旗号,攻击开门办学.在"全面贯彻落实"毛主席教育方  相似文献   

2.
文喆 《中国德育》2010,(12):95-96
“教育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社推出了这本书,书名就是《教教育》。不过你若想通过阅读这本一定会失望而去。因为虽然本书的加德纳、古鲁等100位思想家现当代的教育学者而言,似乎称帖一些,因为比起那些古典哲学似乎稍大一点,尽管他们在教育些学者对“教育究竟是什么”的没有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同《柏林之围》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诸多明显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最有现实说服力的:我们作业太多,自习时间太少。中午午休时间要做英语作业,因为下午第一节课就要交。若是中午睡了午觉,下午就得去找一本来抄。我们班流行一句话:“抄都懒得抄!”因为有时连抄的时间都没有。由于长时间抄袭,我们个个都是老手。灰灰(644100四川省南溪县桂花街143号)###最捍卫小四的: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完全不了解抄袭,以下的话是冲着郭敬明来的,也许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小四的书我时常看的,但我不能算铁杆粉丝,因为韩寒的书我也看,藤萍的、沧月的我也看。关于《幻城》抄袭《圣传》的流言蜚语我没少听,我看过《圣传》,总的来说…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界多从政治角度解读老舍提出的"葬送"说,并由此形成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等重要观点。其实对于"葬送"说,不仅可以从社会意识形态角度强调新旧社会的对比,或者生活对革命历史的折射,也可以从人性、文化角度进行探究和审视。在《茶馆》中,老舍通过三个时代被逐步"葬送"的过程,展示了人性的善与恶,追悼了日渐逝去的文化风习。  相似文献   

6.
一、疯狂推行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妄图把青少年变成苏修对外扩张和争霸世界的侵略工具近几年来,特別是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侵犯我国領土珍宝島之后,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了适应其对內加紧鎮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爭霸世界的反革命需要,狂热地鼓吹所謂“軍事爱国主义”,打着“保卫祖国”、“保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旗号,煽动民族沙文主义情緒,加紧推行法西斯軍国主义教育。早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十二日,他們就頒布了所謂“普及兵役法令”,規定在普通中学(九年級开始)、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各种职业学校里,必須对青少年进行初等軍事訓練。在各企业、机关、单位和集体农庄也必須設立軍事“訓練站”,对青少年进行同样的軍事訓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星新一的《喂——出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奇妙的想象、细腻的描写深受广大教师喜爱.文章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喂——出来”是谁的呼喊?他究竟喊了什么?这些问题是文本解读的关键.“喂——出来”是一位年轻人的呼唤,它在文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年轻人根据回声判断洞的深浅,却不闻回声;第二次是建筑工人听到头顶上传来的奇怪的叫声,这叫声来自于前面年轻人的呼唤,也是对人们的一种警醒:回声传出来了,小石头从天上飞了下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但不难想象,原先倾泻进洞里的所有东西都将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喂——出来”前后两次出现,使文章前后呼应,构成了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揭示了破坏环境,终会自食其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活哲理.  相似文献   

8.
“德育为首,师德为先”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是政府与社会所极力倡导的,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一贯的重视姿态。然而就是在这真真切切的重视中,某些师德问题反被忽视了,师德教育出现了多重“缺失”现象。一、“为人师”教育起点的缺失起点的缺失会带来“谬之分毫,差之千里”的影响。让我们首先直面师德在教育起点上存在的问题。其一,受教者内在“信念性”的缺失。“为人师”的内在信念,是师德生成及存活的前提。以“形而上”视角来看,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应该是神圣崇高的,教育世界和教学境界应该是神秘美好的,从教者由此萌生虔诚、敬畏,因可敬而敬业…  相似文献   

9.
马佩、李振江先生的文章《究竟什么是论证》,(见本刊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的《论“承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在、张盛彬先生又寄来《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并提出“论证的规律应该是共许律,也可称承认律”.而且张先生认为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能是“普通逻辑向前进的一个突破口”.现将张文全文发表,欢迎大家继续争鸣.  相似文献   

10.
(括弧内前一数字是期数,后一数字是页数) 文献、社输、言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栽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一 九六五年国民攫济舒划主要指标和一 九六五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藏…(1一2:1)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2:3)关于拭行半工半覆、半农半覆的教育制 度···············,··············……张际春(1一2:18)积极拭行半工半覆、半农半摘的教育 制度(社箭)······……,···········……,’.(1一2:20)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改革我们的教学 “…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的《左忠毅公逸事》,编者在“自读提示”中说:“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这里所说的“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固然不错,但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肤浅,绝不是作者原有的全部命意。如果仅限于“散失没有留传的事迹”,何以不用“遗”字?持这种意见的,还有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的《文选和写作》(第三册)也在《段太尉逸事状》的注释①中说:“逸事,史书没有记载过的事迹。”二者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来年,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教育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对社区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还存在着争议。社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以社区为地域范围进行的、居民自主参与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现代教育形式,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表现为育人性、社区性、大教育性、民主性和现代性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和美国珍妮·沃斯合著的、顾瑞荣等翻译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仔细看来,革命之意不多,广告之嫌难免。 笔者同意袁振国博士对《学习的革命》评价:此书的确产生了一些好的想法,但见解不新,无独立成果,思想十分混乱,许多结论无科学依据。正如该书一再强调的“只有新的组合,无新的成份”。通书看来,著者似乎只把学习局限于个体的认知方面,而对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合作、如何进行态度学习等方面涉及很少,即便在认知学习方面,也无多少新意,特别是高级认知学习如创造思维方面,更是毫无“革命”之心。下面将逐章…  相似文献   

14.
我们究竟要求孩子什么?——关于家庭教育的自我反省●舒华去年,亲戚家的孩子南南考上了北大,全家人都十分欣喜。从此,考上北大的南南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教育和激励自己孩子的榜样。寒假期间,上北大的南南回来了。亲戚间互相拜年时,女儿向我提出,不想去南南姐姐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以《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列举了数位研究者对此句的释意,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人教版教材1995年将“唧唧”注释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1998年注释为“虫叫声,一说叹息声”;2001年注释为“机杼声,一说叹息声”;2005年注释为“织布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重新解读《长生殿·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文学研究”将被引向何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化研究这个方法普遍流行以来,经历了巨大的转向。文学性在跨学科研究中实际上处在完全被消解的境地,这在近年来的国家社科课题立项中表现得更加醒目。数据显示,文学性已在当代文学研究中面临危机,这直接导致研究者对文学人性论的漠然。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船舷”一词前后出现了几次。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中写到:“那个人一点儿不着急,慢腾腾地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称象》一文中写到:“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粜米》一文中写到: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很显然,这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校园学习显著不足有三:一是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二是学生动手实践不足;三是学生远离自然,远离社会和生活。由于国家规定学习的课程多,难度大,平时很难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克服这些不足,即便学校开设一些选修课和社团活动,但由于时间所限,也很难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