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死朗读》在本届奥斯卡只斩获了最佳女主角奖,尽管也是不低的荣誉,仍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感到遗憾。隐秘的个人史与时代的悲剧交织在一起,这部影片情节简单,内涵却非常丰富,拷问的不止是人的灵魂,还有司法合理性等诸多社会问题,看完后不能不喟然长叹。  相似文献   

2.
陈勤 《学习之友》2006,(10):42-46
今年是“文革”爆发40周年、“文革”彻底结束30周年,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再次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温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关于彻底否定“文革”、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人的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有机体发展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社会的发展内在地运行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的发展的原因。在二者之间,马克思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他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他进一步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导致了二者的割裂和颠倒。因此。未来的理想社会应当“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热情地表达了这种思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属于思想史上的一个学术元命题。作为新文化元典的《新青年》杂志曾是引领一个时代现代性方向的思想重镇。尽管其作者群体在个人、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上不尽一致,但是他们在走向现代性这一点上却殊途同归。他们打造的思想谱系为日后现代性空间的开拓埋下了伏笔。在个人、社会与国家之不同的倚重与张力之间,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三者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交织、转换以及“合力”营造对20世纪整个现代性的演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到历史现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聆听到“新青年派”知识群体的总体舆论攻势为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生成与导向留下的空谷足音。  相似文献   

6.
静静的溪流……我的家很小,蓝天下绿水旁,一道围墙,几片薄瓦。  相似文献   

7.
许巧敏 《文教资料》2010,(18):76-78
与日本传统"私小说"追求小说的客观性不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具有超越现实的深广度,本文拟以《个人的体验》为例,从对怪诞的人物、理性化的结局和梦的描写三个方面探讨其作品的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是实有具体社会关系的人,而"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实践活动中自我解放的个人。在使用上,二者均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关注,并在社会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上建立起联系,但二者用以说明的具体问题和实现解放的路径是不同的。"现实的人"为了实现真正的解放,必须打破被资本所剥削和压迫的历史现状,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现实的个人"为了实现自身与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扬弃由资本主义所建构的抽象的、虚假的社会关系,发展自身才能的同时为他人的解放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1983年,Swatch推出其第一款手表,微软发布了Word,迈克尔·杰克逊的《Thriller》在电台热播,我们也知道了,我们自认为是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没有赶上其他国家的前进步伐。就在同一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被视为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教育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说,13%的17岁青年是半文盲,学生的SAT成绩在下滑,大学需要给新生开设越来越多的补习课。这样的趋势无论对下一代的成功机会,还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共同未来,都构成了威胁。25年以后,是该对报告发布以来我们所取得的进步作一个回顾了。如今,我们依然处在危险之中,但是我们已经是一个掌握了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国家,一个勇于承担起责任的国家,一个意识到有很多工作还需要做的国家。"如果说我们在1983年"处在危险之中",我们如今处在更大的危险中。全球经济以及人口的变化,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我们教育出更多高水平的学生。但是,我们的教育系统还没有跟上这些不断增长的需要。"每20个1983年出生的孩子,就有6人未能在2001年按时高中毕业,其余的14个孩子,有10人在当年秋天进入了大学,但到2007年春天获得大学本科学位的只有5人。"幸运的是,由于近些年推行的标准化与问责制运动,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实施,我们最终能够对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可靠而又全面的认识。在美国历史上,我们首次掌握了评估学生成绩、了解学校不足的可靠数据。"我们必须运用这些信息去取得更好的结果。我们再不能回到从前,像鸵鸟那样把头埋进沙子里,无视严重问题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公民社会和经济繁荣的威胁。我们必须考虑超越当前努力的整体改革,因为今天的学生要取得成功,需要获得比以往更好的教育。我们知道,哪些方面是应该注意的,现在我们必须致力于确保这些方面的实现。在《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发布25年后,我们能够对我国的教育体系有更高的期望吗?难道不应该吗?  相似文献   

10.
方方新作《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通过农村青年涂自强的个人奋斗悲剧为我们展示了当今时代症候:农村孩子的上升渠道日益收窄,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中国梦不仅仅是国家的强大,更要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的社会有必要也有义务让更多青年圆自己的梦,方才能圆中国梦。本文将采用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真实性、倾向性、社会效果三大方面分析文本。  相似文献   

11.
《个人责任和工作机会和解法》(PRWORA)也被称作一场“权力下移的革命”,本文通过对权力下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于从全面理解美国1996福利制度改革提供更多视角。权力下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福利制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苏霍姆林斯基是用独特的艺术政治形式,道德教诲的形式写成的。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半自传体作品,女主角玛姬作为自然的爱女,时代的逆女,越长大,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迫害就越多。最终,玛姬死了,但她的死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社会有力的控诉,也暗示了工业文明对自然文化的破坏,警醒世人工业文明只有与自然和平相处才能长久相安无事。玛姬的死,也使得艾略特获得重生,对作者而言有着深远的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等《新民丛报》学人关于国家自由、团体自由、个人自由的关系,是受到极力责难的地方,也就是在这方面争论他们是不是自由主义者最激烈的地方。《新民丛报》学人虽然介绍了西方许多重视个人自由的思想,并力图将其改造以适合于中国,但是他们却不能把个人自由放于高于一切的地位。当中国不能实现自由之时,许多人更加相信梁启超等人不能真正理解自由主义。虽然这些人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这是他们赋予了梁启超等人太多的责难。  相似文献   

15.
霍桑的作品往往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度挖掘人性的弱点,借以找到心理的契合,为人类寻找救治的方法。《红字》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信奉加尔文教的新英格兰殖民地波斯顿为背景,描写了教民海丝特·白兰和其教区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向人们昭示善与恶的斗争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它遵循着从集体无意识到意识的过程,与荣格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遭受到强迫式教育的毒害,非“常态”的家庭日益增多,“养”和“育”的割裂正逐渐加深;学校教育也日趋异化为儿童的紧箍咒。回眸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其中“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精髓仍熠熠闪光。教育实践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营造宜居宜学的家庭氛围;建设宜教宜乐的学校殿堂,为儿童舒展羽翼,助其展翅翱翔。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强化责任,抓住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根据《意见》,各地要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震东 《师道》2004,(11):14-15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三千多学生中,每年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高达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没有寒暑假作业,但个个都能考上大学。这就是在台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相似文献   

19.
1.案例描述:三年级上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平安回家》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对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要认识几个常见的交通标志,能看懂交警的手势,服从交警的指挥;并了解一些交通规则,能按照交通规则安全行走。  相似文献   

20.
Q: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人的行为分别受它们控制.能解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吗?A:一百多年前.“杰克博士”诞生于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笔下.博士将药物注射进手臂.将自己变成“海德先生”.这两个分身一善一恶.互相角力。这个《化身博士》的故事,显示同一个人可能拥有两种性格、两股意识.用后世心理学家创造的术语.叫“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