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刘小娟 《海外英语》2014,(6):134-135
英汉互译策略一直倍受翻译界关注,而作为其中的独特修辞格,汉语中"对照"在英语中对应的修辞格为"Antithesis",且在与其进行互译时,其处理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但又有不同。通过列举英汉互译中使用该修辞格的句例以对这两项修辞格在汉译英与英译汉方面的处理策略进行简单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越南语中没有与"把"相对应的词,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型。在语言实际运用中为了在互译时能适应汉、越双方的语言特点和习惯,必须弄清楚"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特点,在论述"把"字句和"被"字句语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互译时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形合和意合是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主要区别,也是日汉互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日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日汉语言之间的这种特点与差异,对日语学习和日汉互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日汉典型目的接续辞「ために」和"为了""以便"的对应形式,探索其对译规律,为汉日翻译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词汇的用法涉及特定语言的文化及言语范畴,词汇的意义往往有别于特定系统中固有的内在含义。基于此,对汉语中的常见词"走"的不同用法进行德语对译分析,按词性与特定的搭配,从"走"用作动词、名词,特定搭配,俗语的语义互译及德汉中的"走"引申互译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找出"走"在德语中的对应译法。  相似文献   

5.
朱文会 《海外英语》2011,(8):222+233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体现在对英汉语言进行互译时,有时我们必须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转移语义传告角度,从其对立面着笔进行翻译,即采用"反译法"。该文通过举例归纳总结了两种常见的"反译法"形式,希望英语学习爱好者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汉语中"黑"与维语"qars"的文化底蕴,指出了这两个词的原意和引申意义并举例说明了它们的互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颜色词"红"与"黑"存在不可对译的现象,究其原因为词语象征意义不同、词语的起源变化和专门用途词语的使用,因此对于"红"与"黑"相关词语的翻译,应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和音译加注释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有"コ?ソ?ア"三个系列指示代词,汉语中只有"这/那"两个系列。以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为例,分析中日指示代词的不同语义功能,并举例说明"ソ"系指示代词在现场指示、文脉指示、时间指示中与汉语指示词的使用差异,以此得出中日指示代词互译时,不能仅采用固定的对应指示,而需要根据"ソ"的语义特征,灵活翻译为脱离指示域的人称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汉语"但是"、"不过"和英语"but"的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出发,对比了汉英语连词在句法分布、词语搭配和语气强弱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它们在互译时的常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英汉互译中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的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  相似文献   

11.
英汉互译中需要转换的对象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孤立静止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即词典释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下产生的动态的相对价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变通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非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  相似文献   

12.
在双语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简单地将"bilεn"和"和"互译讲授给学生,但只是这样简单的直译,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简单地谈了谈两者用法的异同,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握相同点,区分不同点,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有关"龙"与"dragon"互译的思考由来已久,而近年来,"龙"的英译问题再度受到关注。这一翻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更多地关乎"龙"和"dragon"在相互阐释中的概念重构和权力博弈问题。"龙"在中国语境中正在发生着语义演变,且与"dragon"正在展开权力话语之争。从跨文化阐释的角度看,颠覆"龙"与"dragon"对译关系,对汉语"龙"的对外翻译进行改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所以在英汉互译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理解和表达方面的禁忌现象。这些禁忌现象如果在英汉互译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会使译文的质量大打折扣。提出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英汉互译水平,也是翻译课的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5.
罗丹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04-105,114
尤金.奈达的著名翻译理论之一是翻译的对等功能,在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中,比较级是一种相对具有特殊性的语言成分。本文将通过对奈达之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来探讨英汉翻译中比较级"more than"结构的汉译。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互联网+"以席卷一切的气势影响着各行各业。当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于中国青岛开幕,会议以"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共同探索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研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更加广泛的实施应用;7月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  相似文献   

17.
"老"和"old"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经常被互译。然而,在它们比较相似的背后却有更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从它们的概念意义、语用效果;语法特征、句法功能;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成语、习语来对比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善于借助"微课"辅助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要具有情境性、先学性和拓展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的功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信息技术学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采取定量分析方法,借用来自BNC以及CCL的语料,考察英汉介词"before/在……前"的意象图式。第一,英语介词"before"具有多义性,可以形成三种不同的意象图式,分别称之为"静态临近"模式、"动态后退"模式以及"静态包含"模式;第二,汉语"在……前"词义相对简单,基本符合"before"的"静态临近"的意象图式。第三,"over"和"超过"在英汉互译中有时可以互译使用,但两者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20.
由文化个性造成的"词汇空缺"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两种语言里用来指称客观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的虚拟对象的词汇,如汉英两种语言里的"龙"和"dragon"。这类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翻译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不同,有时甚至会事与愿违。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常被人们误解的直译方法在解决"词汇空缺"现象方面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